
圖:matsugoda
先聊正事,有個訊息放後面說。
一
銀行股火熱。
因為它持續創新高,漲個沒完沒了,就出圈了。
我這邊有讀者還想梭哈呢:
準備賣掉家裡唯一住房,買五大銀行股票,每年收分紅,可行嗎?
哇,這太激情了。
這位讀者說了,“家裡人已經去世,自己打算不婚不育,也不想努力掙錢了。”
我翻譯了下內心想法:
年紀輕輕,想躺平了。
我將不生娃,不結婚,不買房,專心買銀行股收息。
哈哈哈,理財屆的守夜人

怎麼描述銀行股呢?
它現在像個木偶,國家隊是提線人。
國家隊這兩年,蠻喜歡微操銀行股,用它來把上證指數做漂亮。
哪天股市跌多了,突然就有大筆資金湧入銀行股;
那很可能就是國家隊刷卡上班了。
你看,這幾天行情不差,國家隊就沒那麼積極了,銀行股也連帶著震盪。
這是從行情來說。
另外,跟降息關係也挺大。
隨著各種存款降息,銀行股創新高——有人不斷取存款挪錢到銀行股。
激進點甚至賣房買銀。
但,如果買銀行股,也要了解它的種種風險!
它最根本的是:
經營風險
銀行主要靠放貸賺錢。
比如,它貸出去1萬,每年收息500元。簡單粗暴表達,不準確
美滋滋~
但bug在於,這個利潤是真的麼?
可能到第三年時,借錢的人還不起貸款了——利息收不到、本金也蝕了。
銀行有典型的“風險後置”的特點:
坐車裡,正吃著火鍋唱著鍋呢。
車翻了。
二
風險步步緊逼。
現在房價一直在跌,房奴也有失業風險。
一旦失業,房奴很可能斷供,銀行壓力也大。
尤其要重視的是——
各地的小銀行,隱藏風險更大。
我之前帶娃去外地玩,坐車路過了一箇中等城市,看到了一個遊樂園。
眼看就要建成,但都是水泥牆,還有畫到一半的卡通人物。
荒無人煙,是個鬼城。
我當時問司機:
“這是幹啥的?”。
司機告訴我:“這是我們這的政府爛尾專案,停了一年多了。”
過去幾年,挺多地方城投、大企業都貸了很多錢,建了很多房子、設施,修了很多路。
現在掙不來錢,就很容易走向爛賬。
而很多地方小銀行,和地方綁得太緊密,甚至成了地方的順手ATM
風險隱患就大。
三
說了這麼多,會覺得我在唱空銀行股。
並不是哈~
今年以來,整個A股上市公司分紅了1.4萬億,銀行股就分了5千億。
銀行給股民輸送了大筆大筆鈔票。
但我有個鐵一樣的原則:
只買幾個大銀行
或極少數、極少數質地不錯的股份行。
單論股息,許多銀行還能保持4%以上。

純列舉,非薦股,我持倉沒這麼多家
對於小銀行,我害怕“壞賬風險的滯後”。
我圖它分紅,它回頭要了我的本金

哪怕買大銀行收息,我也不敢太過於重倉。
讀者問過為啥?
沒人能保證銀行股的分紅,會一直穩定。
其實,有一個心照不宣的事。
國有大銀行有「隱性背書」
比如三個月之前,國家宣佈:
拿出5千億的特別資金,給幾家大銀行一次性注資。

其實,幾家銀行完全可以減少分紅,多留點利潤在賬面上。
這樣就用不著國家出錢注資了。
但是——
大銀行們持續分紅。
資本金不夠了,國家出面充錢,而不是削減分紅。
這說明了大銀行,更讓人放心、更篤定。
但是。
如果經濟持續下行,銀行利潤下降,國家會持續充錢麼?
大銀行能保持長年、維持高息分紅麼?
畢竟這是銀行股,不是保本保息的銀行存款。
回到最初的讀者問題:
“準備賣掉家裡唯一住房,買五大銀行股票,每年收分紅,可行嗎?”
如果是偏遠城市、不斷貶值的房產,早點出清不是壞事。
大銀行股票,總比小城市房子強。
但,如果是好城市的自住房,可得仔細權衡。
另外,我不喜歡all in單一行業收息。
一是,怕經營風險;
二是,all in單一行業,一旦同時震盪,壓力會變得特別大~~
ps.
最後有一個訊息。
是好事,也是大事:
全國性的育兒補貼,很可能快要出臺了。
許多渠道已經有風聲流出,我稍推敲了下,也覺得快到出臺時候了。
但,這種大事情,還是等正式官宣吧。
按目前流傳版本來看,我娃也很可能能領個小几千塊錢了。
搓搓手,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