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3

本文字數:1641,閱讀時長大約3分鐘
作者 | 第一財經 馮迪凡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印度向世貿組織(WTO)傳送了通知檔案,提議根據WTO規則對美國徵收報復性關稅,以應對美國作為保障措施推出的鋼鋁關稅。
印度在檔案中明確表示,該通知檔案是根據美國對鋁、鋼及其衍生產品進口採取的保障措施而發出的,同時“擬議的暫停減讓或其他義務的形式是對原產於美國的某些產品提高關稅。”
印度表示,美國的這些保障措施影響價值76億美元的相關印度原產產品,徵稅額度達19.1億美元,因此,“印度暫停減讓的提議將導致對原產於美國的產品徵收同等數額的關稅。”
杜倫大學跨國法教授兼全球政策研究所聯合主任杜明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解釋道,WTO規則不允許單邊報復,否則非法,因此印度在反制時將美國鋼鋁關稅判定為保障措施,在反制時符合WTO規則,但美國又拒不承認其行為為保障措施。
實際上,在特朗普政府上個任期期間,也在WTO有類似案件和判決。而對於美方的“明知故犯”,杜明建議,各方可以將依據放寬一點,不要侷限在WTO的保障措施之中,也可以在國際公法中尋找相關反制措施。

印度擬對美國徵收報復性關稅
第一財經記者看到,此次印度通知WTO貨物貿易理事會,“擬根據《保障措施協定》第12.5條第8.2款規定,暫停履行《保障措施協定》第8.2條規定的減讓和其他義務”,原因在於美方在2025年2月10日釋出的第10895號和第10896號總統行政令(生效日期為2025年3月12日)。
印度認為,美國根據上述總統行政令對進口的鋁和鋼鐵產品實施了保障措施。

印度發與WTO通知檔案 來源:WTO
具體而言,早在2018年3月8日,在特朗普首個總統任期時,他就簽署總統令啟動《貿易擴充套件法》232條款,對美國進口的鋼鐵和鋁產品分別加徵25%、10%的關稅。
今年2月10日,特朗普再次簽署總統令,宣佈自2025年3月12日起,對美國從所有國家和地區進口的鋼鐵和鋁產品加徵25%的關稅。
印度在通知檔案中表示,美國尚未向WTO通報上述措施,但這些措施實質上是保障措施。印度認為,美國採取的措施不符合《1994年關貿總協定》(GATT)和《保障措施協定》。
在此背景下,印度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某些產品提高關稅”,徵稅額將達19.1億美元。
不過,第一財經記者看到,該通知沒有說明美國的哪些產品可能被徵收關稅。印度方面表示“印度保留在本通知發出之日起三十天期滿後中止減讓或其他義務的權利”。
印度還表示,保留調整產品和關稅率的權利。同時印度將向WTO貨物貿易理事會和保障監督委員會通報下一步的適當措施。

美印貿易交鋒
在4月早些時候,印度曾請求根據WTO相關保障措施規定與美國進行磋商,彼時印度就表示美國的鋼鋁關稅構成保障措施。
但在回應印度磋商請求時,美國告知WTO,徵收關稅是出於國家安全考慮,不應被視為保障措施,因此雙邊磋商 “沒有依據”。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美國推出鋼鋁關稅後,3月14日,加拿大要求在WTO就美國徵收鋼鋁關稅一事進行磋商。加拿大彼時表示,華盛頓的徵稅不僅終止了美國對某些鋼鐵和鋁產品的額外關稅豁免,還額外增加了對鋁製品的關稅,此舉不符合美國在GATT中的義務。
WTO爭端專家組於2022年底就已經對美方的上一輪行為作出過裁定。
杜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解釋道,目前在WTO的確有這樣一個困境,就是美國“又來一次”,他建議,為應對這一困局,各方可以將眼光放得更寬廣些,在國際公法領域尋找反制之法。
根據彭博⾏業研究資深⾏業分析師梁穎璋發給第一財經記者的報告,印度是少數⼏個鋼鐵需求持續增⻓的國家之⼀,雖然印度是全球第⼆⼤鋼鐵⽣產國,但在2024財年轉變為鋼鐵淨進⼝國。2024年4⽉⾄11⽉,印度⾃⽇本的進⼝量翻倍增⻓⾄140萬噸,創下六年來新⾼。截⾄2024年3⽉的財年,印度對美鋼鐵出⼝量僅為9.5萬噸,不到印度1.45億噸鋼鐵產量的0.1%。美國市場佔塔塔鋼鐵銷售的3%。然⽽,美國的關稅政策可能導致更多供應流⼊印度。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對鋼鐵和鋁徵收關稅外,特朗普政府還威脅對印度商品徵收26%的所謂“對等關稅”。目前兩國正在進行貿易談判,印度提出要將與美國的關稅差距縮小三分之二。
微信編輯 | 夏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