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三聯生活週刊」原創內容
“主播單場打賞收入超百萬”、“公會賽一晚流水超千萬”……最近,關於團播的行業致富故事,不斷出現在社交媒體。團播,是一種直播形式,通常由多人組隊,透過唱跳吸引觀眾,並即時互動。
暴富故事只是傳聞,但團播的確是近一年來,直播行業增長最快的賽道之一。公開資料顯示,僅在抖音平臺,目前每天就有平均7500個團播直播間開播,是去年同期的接近2倍。專業MCN機構和傳統的綜藝製作團隊,都在湧入這個行業,流量爭奪正在日趨白熱化。
六六是一位團播團隊的粉絲運營人員,曾短暫做過團播主持人,她向我們講述了這個行業殘酷的另一面。
記者|吳麗瑋
口述|六六
採訪|李小椿
“主播單場打賞收入超百萬”、“公會賽一晚流水超千萬”……最近,關於團播的行業致富故事,不斷出現在社交媒體。團播,是一種直播形式,通常由多人組隊,透過唱跳吸引觀眾,並即時互動。
暴富故事只是傳聞,但團播的確是近一年來,直播行業增長最快的賽道之一。公開資料顯示,僅在抖音平臺,目前每天就有平均7500個團播直播間開播,是去年同期的接近2倍。專業MCN機構和傳統的綜藝製作團隊,都在湧入這個行業,流量爭奪正在日趨白熱化。
六六是一位團播團隊的粉絲運營人員,曾短暫做過團播主持人,她向我們講述了這個行業殘酷的另一面。
口述|六六
採訪|李小椿
我曾是一個重度團播使用者。我是從去年開始看團播的,會給喜歡的主播打賞。團播一般有3名以上的主播,跳舞為主,配一個控場的主持人。最早的團播有點像那種土嗨的“非主流”,精神小夥、精神小妹一起跳舞,觀眾的打賞基本都是小禮物。
大概是在2023年,有平臺開始扶持團播,提供分成激勵,還開發了小程式外掛,提供血條、雙人PK冰凍等玩法。團播的內容製作也逐漸升級:許多傳統選秀節目出身的舞蹈生和小愛豆加入,主播質量飛躍,服化道變得精緻,有了精美的舞蹈切片,專業的運鏡師帶來的專業舞臺效果。粉絲經濟的玩法也被帶過來,開始真正有了“團”的概念,團播也始出圈。

開始看團播後,在經濟能力允許的範圍內,我會給主播上大票,送出1000-3000元左右的禮物。如果是追星,靠我花的這點錢,明星根本注意不到我。但在直播間,主播不僅感謝我,還給我比心。所以有一些粉絲,看到自己曾在節目中喜愛,如今發展不如預期的藝人來做團播直播後,也會出於心疼支援他們。
目前風頭正盛的團播主播例如白月光“卡卡”,每場直播線上觀看量至少幾百萬,創下過單場打賞超百萬元的記錄,被粉絲稱為“百萬卡卡”,其所屬公司帥庫網路(SK公會)之前沒什麼名氣,因為團播業務,現在已經成為抖音MCN機構榜前列。

團播主播“百萬卡卡”
2022年畢業後,我進入影視行業做經紀人,但是這兩年傳統娛樂行業整體在走下坡路, 就覺得還不如轉做團播。我最初的求職目標是做團播主持人,公司問我是否瞭解團播,老實說我屬於不太懂,但我是團播重度使用者,還花錢打賞過,他們就讓我試麥,聽聽音色和臨場反應能力。我喊了兩嗓子,他們覺得聲音不錯,直接就要了。
這行門檻並不高,但最看重臨場反應。團播的觀眾愛看熱鬧,你就得讓場子一直熱著,即時互動,接梗,“拱火”,激起大哥大姐們對抗,讓他們感到“這人不錯,想給ta刷點”。我入職的第一家公司承諾從零開始培養,但那個團播的主打下沉市場,使用者群體是年齡偏大的男性,對女主播更多是“曖昧票”,經常刷惡意評論,我不想接,玩梗也比不過天生搞笑的東北男主持人。

《獵罪圖鑑2》劇照
不到2個月,我就離開去了一家更大的MCN機構做團播粉絲運營。小公司有小公司的好處,攏共7個主播,3-4個後勤,總人數不超20人,大家沒有專門的分工,每天下播後,所有人會一起開會覆盤、頭腦風暴。我反而有機會參與並瞭解團播的全流程。
一個團播賬號的發展分為兩個階段,起號和變現。
起號階段要不斷引流,行業術語叫“拉停留”,像我們小公司,500人同時線上就不錯了。但這些人都是自然流量,也就是關閉所有的查詢功能後,在主頁上刷到我們,同時點選進入,並在直播間停留的使用者,行業術語叫“上人”。一個新號的自然流量越多,平臺的推流才會越多,賬號的曝光度才會越高。
正常的團播直播一般是4小時一場,但起號期的打法是"短平快",單場直播1-2小時,人數衝到最高峰立即下播。這個策略很關鍵——5000人時下播和1000人時下播,下次獲得的平臺推薦初始流量完全不是一個量級。我們也試過買水軍“灌流量”,被平臺發現異常,再也沒有自然推流,等於號就廢了。

杭州這邊,做得大的公司都有自己的公會,會長們都有直通平臺的群,下季度平臺主推什麼內容,哪些玩法能獲得流量扶持,群裡都會有。但公會是有門檻的,像我前東家就是有個影片的流量爆了,才被拉進群的。
為了引流,還得在玩法上“整活兒”。去年大火的“盤人”,就是最早的引流方式之一,簡單來說,就是直播間設定個1毛錢的小禮物,使用者刷一次,就可以要求主播跳15秒。就有人不停地刷,讓某個主播不停地跳,累到妝花了,頭髮散了,渾身是汗,靠這樣“虐主播”吸粉。還會有一些情景演繹,比如之前平臺設計了一款綠色圍巾的禮物,如果有人刷這個禮物,主播就假裝嫌禮物太醜,生氣跺腳。核心目的都是延長使用者停留時長。流量驅使下,這些玩法一度層出不窮,當然現在好一點了,平臺會根據輿論風向,升級監管力度。
一通操作下來,如果一個賬戶能積累起幾千人,就算起號成功了。我前東家最高記錄是兩天衝到了5000人。起號成功後,下一階段就是變現。團播變現不靠帶貨,純靠粉絲付費,包括刷道具禮物,充會員,打賞等。現在比較流行的是血條pk,即兩個不同陣營的團播主播們進行對打,觀眾刷禮物為支援的陣營“加血”,贏家可獲solo機會或特寫鏡頭。類似於傳統愛豆選秀節目的“打投”,但是玩法更直接、操作更簡單。

“公會賽”是一種更吸金的變現方式。一些大的MCN機構,旗下可能有二十多個團,他們每月自辦賽事,先線上刷票拼出40強,再線上下舉辦公會賽。公會賽內容就像一場大型晚會,不同戰隊的主播們透過酷炫走秀、表演節目,進行線上直播拉票,經常打到第二天凌晨四五點。像杭州一些機構,甚至直接包下奧體中心“小蓮花”打比賽,一晚上就能產生上千萬的打賞流水。
我們也會根據粉絲畫像制定分層運營策略,引流階段就開始區分使用者,只參與彈幕互動的,屬於白嫖使用者,刷禮物的——哪怕只刷1毛錢,也會被我們認定為潛在付費使用者。以某平臺為例,使用者消費等級從1級到60級,我們會格外注意20多級的使用者——他們單場消費通常在幾百元,升級速度快、付費意願強,且多是真欣賞,少有非分之想。一旦超過45級,每升一級需要投入數萬元,遠超普通使用者承受能力。
這兩年,有很多個人主播轉行到團播來,包括很多中戲北電的科班生,我身邊就有好幾個。還有些在拍戲的演員朋友,現在也考慮去做團播。就業形勢不好,大家手裡都不寬裕,只有主播的現金流最充裕。
團播圈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我在大小公司都待過,小公司的總人數不超20人;大公司如現東家有20多個已經變現的成熟團,整個公司員工規模接近500人。二者的資源天差地別——大公司能挖到選秀藝人,連運鏡師都是從傳統綜藝跳槽過來的。早期直播一個固定鏡頭就行,現在頭部團隊已經升級到至少三個機位,加專業搖臂裝置,透過即時切換視角,觀眾既能看清舞臺全景,又能捕捉動態特寫。配合專業的燈光效果,打造出電影質感的舞臺呈現。

這些背後都需要錢。一個團播團隊的組建,從裝置到人員,起步10萬元打底,流行舞臺迭代快,這段時間流行掃腿舞,下個階段流行萬物生,不同的舞臺,燈光、運鏡、拍攝手法全得跟著換。裝置撐不到半年就得換新,但是一盞專業射燈就1-2萬元。小公司可能努力很久想出來的原創舞臺,大公司用午休時間就能1:1復刻甚至做得更好。
投入高,回報也得高,我之前跟的一個新團,老闆要求每個人每月至少創造10萬元流水。當時這個團裡,每個主播每天至少跳7首新舞,還是沒人完成任務,團就解散了。
主播的薪酬結構已經不是什麼行業秘密,一般是保底薪資+流水提成,保底薪資一般8000元,不同工種的流水提成,具體比例我不太清楚,但主持人和運營一般都是拿2-3個點。但“月入百萬”的傳聞多半是誇大其詞,所以新人別仗著自己長得好看就覺得能成功——比你好看的人太多了。
甚至對團播主播來說,顏值、舞技都只是加分項——畢竟上鏡有妝造和濾鏡,很多動作甚至不需要動腿,只需要動作連貫即可。情商高和反應快,反而是更重要的。
團播主播的工作其實非常累,月休一般只有2天,每天的黃金直播時段是晚上6點到10點,但下午1點就要開始準備,再加日常的舞蹈訓練和粉絲維護,實際每天工作9-11個小時是常態。我之前也去玩過,跟著跳半小時就喘死了,主播們要連跳幾小時,有些女生還是在生理期。所以有網友調侃,想減肥的話,可以去當團播主播。
比身體更累的是看不見的情緒勞動,情感維繫上做得不到位,出手闊綽的金主說走就走。所以,維護關係是必修課,舉個例子,當金主在直播間刷貴重禮物,你要不停說 “謝謝”,並配合誇張的肢體動作,表達震驚和感激。

這兩年,女主播的市場已經飽和,“白月光”、“御姐”、“甜妹”等每個型別都有頂流,所以女主播的發展尤其難。相比之下,男團的天花板更高,一方面有龐大的女性粉絲基礎,另一方面仍有大量玩法等待開發。無論是減肥勵志團,精神小夥團或偶像男團,都能找到對應的受眾市場。
普通工作要是做不好,還可以怪領導、怪同事、怪公司,但團播主播們得到的反饋都是直接指向自我,粉絲隨口一句“跳得真難看”或“穿得真土”,都能讓主播自我懷疑。很多公司每月還搞主播排名,業績差的主播會被“沉澱”,就是被打回訓練營或換個人設重新起號。我見過太多主播情緒崩潰到大哭。
在粉絲維護的具體策略上,各家公會都諱莫如深。但無論是建專屬粉絲群,發舞蹈影片片段,還是舉辦周邊抽獎,核心思路都是增強粉絲的參與感。有些主播還會為鐵桿粉絲準備生日禮物,或錄製專屬祝福影片,讓粉絲覺得自己是特別的。所以主播也要學會保護自己,有些工作,可能你也不知道會給你的人生帶來怎樣的後果,三思而後行。

排版:小雅 / 稽核:小風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三聯生活週刊》招撰稿人

大家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