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觀看主席追悼會轉播時吃花生,他被判刑8年

來源:瀟湘月明

作者簡介:王學泰,1942年生於北京,1964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著名中國遊民與流民文化問題研究專家。文革中受衝擊,期間的1975年3月,因私下議論江青,以現行反革命罪被判刑13年,1978年10月平反。退休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 本文摘自《監獄鎖記》
這些新來的犯人都是在毛主席逝世之後速判的,連我們這些外行人看都是瑕疵累累。
有個案子剛剛判了十八年,關了不到倆月就被叫走、放了,這真是視法律如兒戲的時期。
這是個老工人,到了三中隊後總是心神不寧的,下了工休息時老在筒道里皺著眉走來走去。
他五十一二歲,微胖,因為是電工,到了一監的清河塑膠廠,乾的也還是電工那一套活,頗順手,但其神態與行為明顯地讓人感到他心魂不定。
一天我在筒道休息,他找到我說:
“我看您像個知識分子,我有點事您幫我分析分析。”
我問什麼事。他說:
“我是第八機床廠的,廠址在北京密雲,是七級電工,姓趙。
9月18日下午三時轉播天安門廣場的追悼大會,我負責電器。結果會開到半截突然沒聲了,到會者緊張得不得了,把我也嚇得直哆嗦,手抖得連線線也接不上,怎麼弄也弄不好。
當時縣領導在我們廠子參加追悼會,判定我是階級敵人,說我有意破壞,馬上抓了起來,不到一個月就判了十八年有期徒刑。”
我問他有無歷史問題。他說:
“我都五十多歲了,共產黨沒來的時候,我也得幹活吃飯啊。”
聽這話可以想見,他解放前的事由可能有點問題。我對他說:
“儘管這件事與你無關,但誰讓你趕上了,而且歷史上又有點瑕疵呢?”
那會兒出了問題先拿階級敵人(或者有各種各樣歷史問題的)開刀是天然合理、順理成章的,誰也不能反對,因為這樣做大方向沒有錯。這就是那個時代的邏輯。
老趙說:
“被抓時,我被那萬眾聲討的氣勢嚇暈了,沒有仔細為自己辯護。
當時以為沒大事,從嚴批判一下就完了。不料糊里糊塗就被判了十八年,這樣長的刑期,還不死在獄裡?
因此想寫個詳細的辯護詞,我寫好了您給我看看(當時還沒有恢復律師制度)?”
“這沒用。這麼簡單的事,誰不清楚?他們瞭解事實,還要判你,你就是替罪羊。”
我勸他與其花力氣為自己辯護還不如找關係,寫申訴往高層遞送。
他想了想覺得我說的有道理。他說:
“我們工廠的總務科長是葉劍英的女兒,我老伴是幼兒園老師,平常與葉帥女兒關係不錯,要不讓我老伴求求她?”
我覺得這是一條路子。後來接見時,他果然對老伴說了。
不久,就有人找他,每次找過他,回筒道只要他見到我,必要笑一笑,悄聲說“有門兒,有希望”。
上面找了幾次後,有一天叫他收拾行李,然後扛著行李走了,再也沒回來,肯定就是放了。這個憨厚的老工人幸有貴人幫助。
其他人就不一定有他這樣的幸運,用相面的“套話”說,就是“有貴人相幫”。那時願意對他人施以援手的熱心人還是不多見的。
另外,有兩個被判八年的老人也是因主席逝世而犯事兒的。兩人都是農民,一個是近郊的,一個是遠郊的。
近郊那位是因為在主席逝世時,人人都要戴黑箍,他沒錢買,生產隊並沒有責備他。然而他的養女把他告了。養女對党支書說:
“我向我爸爸要錢買黑箍。我爸特別凶地說:‘花那冤錢幹什麼?我沒錢,不買。’”
在農村,戴不戴黑箍不像城裡要求那樣高,不戴也沒人管。但這類事是屬於“民不舉,官不究”的,只要老百姓有告的,則一定要“究”的。因為這涉及對毛主席的感情問題,你要是不究,這種罪行自然會攤到這個當官的身上。
那時經歷了“文革”,只要事關毛主席則是無人不怕的。於是村幹部把他送到了縣公安局,這個老人又當過國民黨兵,當然會“對新社會充滿仇恨”,於是被當做現行反革命判了八年。
遠郊那個老人也是有點歷史問題。
在9月18日那天,大隊組織社員參加追悼會。1976年中日已經建交,因為中國放棄了戰爭賠償,日本政府向中國人民贈送了一些黑白電視機,北京郊區的農村,每個大隊部都有一臺。
這天大隊總支組織社員參加追悼會,社員們正在看電視轉播,這個老人覺得沒意思就在自己口袋裡亂摸。
本來參加追悼會是很安靜的,社員從來沒有經過這樣的場面,十分緊張,屋子裡除了電視的聲音外,連喘氣的聲兒都聽不見。當電視上宣佈默哀時,室內沒有任何聲音,靜靜的一片死寂。
這時就突顯了老頭翻兜兒的聲音,總支書記盯著他,他還渾然不覺。突然從兜裡翻出一個生花生來(當時已經是收穫花生的季節),便愜意地放在嘴裡吃了。
此時總支書記大吼一聲:某某某,你在破壞追悼會。說著便把他的嘴巴掐住,使其張開,向大家展示老頭兒口中的食物。並怒斥:革命群眾悲痛萬分,你還高興地吃東西!
這一舉動幾乎把老頭兒嚇癱、大家嚇蒙了。
大隊把他押送到公安局,按照“階級敵人仇視主席”對待,也判八年。
這兩個老頭只在三中隊待了三五天,很快也走了。不過因為他們是輕刑犯(十年以下),被送到農場去勞改,他們到一監只是個過渡。
我想他們在1978年末開始的平反浪潮中一定會得到平反的吧。
素材來源官方媒體/網路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