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軟色情,“圍獵”未成年少女

導語
社交媒體平臺,需刮骨療傷
本文轉自公眾號 李東陽朋友圈(ID:cmo1967)
作者:李東陽
2025年,網際網路上一場魔幻現實主義的“催熟實驗”正在上演。
13歲花季少女身著黑絲短裙扭臀舉牌日賺200元;10後網紅用擦邊照結合一句“想看的私”評論區引流;00後代理手握800名未成年博主資源四處售賣。
圖源:豆包Ai
這場由演算法、荷爾蒙、金錢共同催化的“早熟經濟”,讓未成年人逐漸淪為軟色情產業鏈上的“賽博佃農”。
這並非個例,在社交媒體上,不少網友分享了自己的相關遭遇,有人春節回家才發現13歲妹妹在網上擁有多段戀愛,有人無意碰到女兒穿著暴露在深夜直播連麥……這些不知所措的家長們,打了場措不及防的“新型網路文化”遭遇戰。
其實在輿論場上,有關未成年人的話題一向是人們關注的重點,抖音、快手等短影片平臺不斷推出新規則,予以防範類似的漏洞荼毒未成年人。
只不過網際網路的風吹了一陣又一陣,蜜糖與砒霜總是相伴而行。
01
當軟色情找上未成年人
“學生黨舉牌,什麼風格都可以,一杯奶茶就可以擁有。”
在一些社交媒體搜尋“舉牌”,類似的關聯帖子和影片層出不窮。
而這裡所謂的“舉牌”,是指在一些網路平臺上,下單者花費10-300元不等,就可以指定一名未成年人博主,在身體的隱私部位寫上買主定製的名字或內容。甚至還會有 “胸舉”“私舉”(私密處舉牌)等所謂 “個性化服務”,要求未成年人穿著暴露,做出挑逗性、性暗示的動作。
圖源:小紅書截圖
起初,一些未成年人只是偶然接觸到這個模式,因為新奇有趣選擇了拍攝嘗試,但很快,在獵奇流量的灌溉下這裡漸漸成長為一塊荒蠻的掘金地。
在相關媒體的介紹中,大多數舉牌博主都不是孤軍奮戰,而是被安置為交易鏈條中的一環。
如上游代理手握800名未成年博主資源,透過群聊等方式進行管理;中層“二級代理”負責黑話營銷(如“非綠=色情舉牌”);下游買主只需付費從而肆意挑選即可。
這套流程因隱秘性和便捷性,已生長成不少社交平臺的頑疾。
從經濟學角度來講,軟色情本質是注意力經濟的極端形態——用身體部位做IPO,拿隱私權換股權。
這話怎麼理解?
軟色情的興起,離不開各方商人的逐利本質,尤其在販賣注意力的時代,“流量為王”的生存法則讓許多內容都變了味。
例如普通的彈鋼琴不溫不火,超短裙加低胸裝分分鐘百萬播放量;常規的法律科普點贊量寥寥無幾,配合上擦邊熱舞人氣直接破圈。
而未成年群體之所以深陷其中,還是因為如今網民逐漸低齡化,這些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但自制力差,分辨是非的能力還不足。
正如哲學家洛克所言,所有的孩子一開始都是一張白紙,最終畫成什麼樣子,取決於他所處的環境。
還有一點值得探究的是,“消費主義陷阱”開始讓未成年人深陷其中。
在一些未成年人交流帖子下,經常能看到有人在討論iPhone、iPad以及上千元的潮鞋等,有人甚至將其視為社交圈的門檻。
這種“不消費就落後”“別人都有我也要有”的氛圍,扭曲了未成年人的價值觀,從而使其滋生出心理問題,這是不少未成年人走向網路生意的推手。
當然了,除了不正市場風氣的影響,平臺在其中的“錯位”同樣值得深思。
02
短影片平臺成重災區
尼爾·波茲曼在《童年的消逝》一書中,探討了由印刷時代轉入視像時代、由讀寫文化轉入娛樂文化的現實導致了童年純真世界的不復存在,進而導致了童年在人們文化中的消逝。
如今在短影片時代,這一預言以更暴烈的方式加速兌現。
相比較“舉牌”的流行,其實更早之前咱們就見識過網路上低齡、毀三觀的一幕。
如未成年群體宣揚早婚早孕、中小學生拿著香菸擺拍,這些不良行為被包裝成潮流在短影片平臺肆意傳播,這些網路文化現象則被網友稱呼為“慢腳文化”。
所謂“慢腳文化” 中的“慢腳”是某短影片平臺的調侃性稱呼。該文化最初是網友對某平臺上部分內容的調侃和諷刺,後來逐漸演變成一種更為廣泛的文化現象,涵蓋了各類短影片平臺上多種低俗、毀三觀的內容。
在這個領域,你能看到有未成年人發帖讚美輟學:“寶寶你才十多歲,選擇退學出社會的那一刻,你超級勇敢”,能看到十幾歲少女穿著超短裙大跳熱舞,文案配上一句:“如果青春留不住,那就進廠包吃住。”
圖源:豆包Ai
咱們都很好奇,這類明顯的不合規行為,為何會肆無忌憚的大批量出現,各個平臺究竟是否盡到了監管職責。
其實很多時候,演算法充當的正是“老司機”的角色,如用二次元群、美妝教程等無害內容引流;推薦“如何吸引粉絲”的擦邊攻略;將使用者推進“舉牌交易群”,完成從觀眾到買家的身份轉換等操作。
同時,平臺監管還會有“選擇性失明”的時刻,如稽核機制對黑話視而不見;青少年模式開啟後要麼無內容可看,要麼淪為“打榜刷量工具”。
這些使得平臺既能賺取流量經濟紅利,又能高舉“技術中立”大旗,但忽略了自身的監管責任。
據《第5次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調查報告》顯示,2022年全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93億,網際網路普及率為97.2%,其中接觸到淫穢色情內容的佔19.5%,約有3700萬人。
但各個平臺似乎還沒有做好應對這一變化的準備,熟視無睹的操作正在將青少年們推向成人化的深淵。

03

給時代去除“物化”的烙印
未成年們踏入網際網路世界或許只需一步,但要想徹底與其劃清界限則需要漫長的拉扯過程。
一些身處“舉牌”領域的未成年博主表示,買主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會提出過分要求,還有人要求加其聯絡方式,問包養一個月需要多少錢。
據南方週末報道,舉牌博主中有不少都說自己曾被騷擾,甚至一度出現抑鬱的傾向。這些經歷不僅侵蝕了她們的身心健康,更扭曲了價值觀。
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還遭遇了詐騙,如後臺私信收到代理人的邀約,要求其支付合作費,後續雙方五五分賬,但轉賬之後這個人就已消失的無影無蹤。
類似的套路幾乎成了未成年人入局社交媒體平臺的一道坎,有人表示自己只發過一次生活分享帖子,後臺就引來了不少私信,問其是否接商單,報酬豐厚。
這些誘惑如同隱形的網,將未成年人一步步拖入深淵。
不過,針對未成年人的網路環境治理,相關部門的力度一直是很大的。例如去年10月,中央網信辦通報“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網路環境整治”專項行動,累計清理攔截涉未成年人違法不良資訊430萬餘條,處置賬號13萬餘個,關閉下架網站平臺2000餘個。
其中提到過一些不法分子在短影片平臺借“舉牌”拍攝、販賣淫穢色情製品;鏈條式打擊隔空猥褻、性引誘等。
還需要關注的一個話題是,如何更好地進行性教育。
圖源:電影《孔雀》
這不單是針對未成年人,買主們同樣值得警惕,說到底,還是性教育的缺失和錯位,不論成人和未成年,都沒有正確放置自己的慾望,並且絲毫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
性教育,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總是能在不經意間給我們致命一擊,懲罰對於我們它的忽視。
當舉牌博主在腿上寫下買主名字時,TA們也在給整個時代打上“物化”的烙印,這場軟色情治理戰役沒有旁觀者,只有倖存者。
畢竟,在網際網路這個巨型培養皿裡,我們不能讓未成年人成為最早被催熟的實驗樣本。
推薦閱讀:
1、保孩子還是保樓市?大會給出答案
2、一個扎心的婚姻真相:沒有不出軌的伴侶
3、對李嘉誠的收割開始了
4、16萬多的路虎,跪著賣車
5、不出意外,“絕望中年”會越來越多
——END——
【PS:點選詳情可檢視內容】
點選微信小程式👉:"報告搜一搜";免費下載各行業研究報告pdf和word、可視資料、學習資料。提供研究報告、市場研究報告、行業報告、行業研究報告、調研報告、市場調查報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