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一個消失的職業:離職博主

“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
《圍城》這條快被用爛的金句,如今又被人來形容一個新興的賽道——離職博主。
幾天前,一位名叫@心心的小紅書使用者發帖說,自己前腳剛決定要做離職博主,後腳“離職博主集體回去上班”的訊息就登上了微博熱搜。
她不明白,不是說好的離職博主是搞錢必選、重啟人生的曠野嗎?
畢竟,就在去年,“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還是最流行的話語。
無數打工人摘下胸前的大廠工牌,把滿懷壯志寫成各種離職的帖子,連句式都一樣:
《28歲大廠裸辭員工,在小紅書重啟人生》。
誰知潮水的方向變得太快,正如這位使用者所看的那樣,短短一年後,“重啟人生”變“重返職場”,一大批離職博主,重新返回職場打工,口號也變成了:
“都說人生是曠野,可出了公司門才發現,太擁擠了,曠野上全是人。”
“自媒體本質上是創業,而不是退路。”
“從來沒有哪一刻像現在這樣,覺得上班真好!”
從扎堆到逃離,離職博主究竟怎麼了,做自媒體博主還是人生的曠野嗎?
點選上方👆即可觀看影片
沒人記得離職博主何時興起,但2023年上半年的大廠裁員潮和孟羽童離開格力單幹這兩件事兒,絕對是給離職博主這個賽道添了一把火。
最火的離職帖子都有3個特徵:
· 都是從大廠離職,包括BAT、位元組、拼多多等網際網路大廠以及“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其中位元組被提的最多;
· 常用關鍵詞是“裸辭”、“被裁”、“GAP”等等,其中“裸辭”出現最頻繁;
· 內容上都是先吐槽大廠工作太卷、人際關係複雜,再用辭職後的新生活作比較,比如讀書、旅行、健身。
一條帖子只要集齊這三點,基本不缺流量。
還有人在此基礎上,又建立一個新的賽道——大廠離職博主觀察員。顧名思義,就是每期內容分析拆解一個離職博主,帖子非常受歡迎。
資料顯示,目前在小紅書上“我離職了”這個話題下,共有超過167萬條帖子,總瀏覽量達到4.5億。
此外,“離職”兩字撐起的可不只是一個賽道,更是一個市場。
抖音一項資料顯示,一場名為“離職空姐分享愛用物”的直播,單場銷售額能達到25-50萬元;在名為“大廠離職,創業第一天”的直播間賣服飾內衣,單場銷售額在5-7萬;甚至一個賣食品飲料的直播間,取上“媳婦離職我該支援嗎”的標題,單場也能賣7.5-10萬。
今年5月,離職博主在百度百科擁有了自己的專屬詞條,官方定義是“包括網際網路大廠在內的離職員工們選擇自媒體博主作為再就業崗位”。
“離職”咋這麼吃香?
其實原因不難解釋。
離職一直是打工人的心聲,而這些博主幹了大多數人想幹卻不敢幹的事情,很容易引發共鳴。而“大廠員工”又與“精英人設”掛鉤,普通人都有慕強的心理,對“大廠員工”天然存在濾鏡,因此關注度自然就高。
舉個例子。今年4月份,小紅書博主@東東快跑發了一個帖子《一個贊就從位元組離職》,他吐槽位元組每天只知道卷,看不到正向的結果,是“位元組2年人間6年”。你猜怎麼著?短短幾十個字,85000個贊,5000多條評論。
此外,去年的裁員潮,無疑加重了許多人的職業焦慮。這時候,大廠離職博主的探索,何嘗不是給普通人趟了一條退路呢?畢竟老話說得好:信心比黃金貴。
當越來越多人扎堆做離職博主後,情況就變了。

說到底,離職博主的最終目的,是賺錢。
但事實上,很多人除了等著接廣告,壓根沒想其他的變現方式。
以前,一個大廠離職博主,內容稀缺,受歡迎,是廣告主求著投錢給博主。但人一多呢?得博主去求著廣告主。
而且,多半是好不容易等來一個廣告,結果價格低的可憐,什麼年入百萬,能掙個飯錢就不錯了。
豆瓣就有個小組,名為【副業失敗的一天】,目前有超過35萬人加入,其中就有很多離職博主,每天在裡面傾訴自己的心酸歷程。
後浪研究所釋出的《2023年輕人副業報告》顯示,45%的年輕人做過副業,還有超五成的年輕人有做副業的念頭,然而結果似乎並不那麼樂觀—
靠副業月入過萬的年輕人只有12.6%,將近七成年輕人的副業月收入不足3000,其中15.4%的人根本沒有透過副業賺到錢。
資料來自後浪研究所
錢不好賺,還只是一方面,內容更新也是個問題。
很多人幹了才發現,做博主比上班還卷。
很多博主都坦言,根本不知道哪條內容會火。好好準備的內容無人問津,隨便寫的幾百字卻突然爆了。忽高忽低的資料實在讓人抓狂。
此外,還有人發現,以前動不動百萬、千萬的流量,那是大廠本身平臺的價值,而自己做的一條內容,瀏覽量可能上千都很難。
就像在多數離職博主的賬號下,流量最好的帖子,往往就是第一篇關於自己離職的分享——對,就是《28歲大廠裸辭員工,在小紅書重啟人生》這樣的帖子,至於日常內容,資料基本都不怎麼樣。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家對離職博主的感受變了。
一開始,很多從大廠離職的博主是真實的,給普通人帶來的也是真切的情緒價值;但慢慢的,很多不是大廠的人,也打上了“大廠離職”的幌子,真假難辨。
一條帖子是緩解焦慮,但10條類似的帖子,就是製造焦慮了。
博主@楊不慫 不久前發了一條重返職場的帖子,說自己辭職22個月,不但沒做成博主,反而每天焦慮得不知所措,把生活節奏完全搞亂了。
重新打工,成了她恢復正常生活節奏的最好辦法。

事實上,的確有那麼一小撮大廠離職的人,透過做博主獲得了全新的人生,然而在那些成績的背後,依然離不開辛苦的創作和數不盡的焦慮。
小紅書博主@嚴慌慌,靠著十幾萬粉絲,過了將近兩年的自由生活,然而上個月她突然發帖:“六月一個合作也沒有,做了3年博主,這是頭一回。”
還有更多表面光鮮亮麗的博主,不斷上漲的點贊數背後,是經常性的選題枯竭、和廣告主的極限拉扯。
因此,對多數人來說,真正的礦野或許根本不存在。也許這也是為何會有人感慨,離職博主就像圍城一樣:“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人的想進來。”
此外,在一個不確定的時代,變化比想象中來得更快。就像所有博主都寄希望的小紅書,本身也是“大廠”之一,也有公司發展面臨的轉型等各種問題,比如從最早靠圖文起家,到後來發力影片,到現在又重點扶持直播,也就是短短幾年的事情。
不可否認,自媒體博主的確給普通人提供了一條道路,嘗試當然值得鼓勵,但是如果一心把博主當做“重啟人生”的救命稻草,終歸還是太理想化了。
有時候,先打工生存下來,再慢慢圖變,也許才更有可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只不過,就像任何解決辦法最終又會造成新的問題一樣,對那些嗅覺靈敏的博主來說,每一個新的問題,又醞釀著新的解決方法。
正如小紅書使用者@我一定可以有offer 不久前發的一個帖子——
《離職博主賽道太火,那就——成為再就業博主!》。
一輪新的比拼又開始了。
點選上方👆即可觀看影片
 -END-
● 撰稿 | 筆下長青
● 主編 | 宋函
圖片 | 《凪的新生活》、小紅書@嚴慌慌、小紅書@東東快跑,部分來源於網路
 精選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