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兩年間,銀行信用卡業務的增長普遍面臨挑戰,然而農業銀行的信用卡業務持續保持增長態勢。其2024半年報顯示,農業銀行信用卡透支餘額較上年末增長10.5%,信用卡消費額同比增長3.3%。
除了這兩項人們普遍關注的財報資料,實際上,還有三個數字更能展現出農行信用卡業務增長的底色:
第一個數字是70%。2024半年報顯示,上半年,農行70%的新遷建網點佈局到縣域、城鄉結合部和重點鄉鎮。建立廣泛網點,覆蓋數以百計的縣域市場,實現業務與服務下沉,從而帶動規模優勢,是農行信用卡業務增長的一個典型側寫。
第二個數字是2000。根據公開資料顯示,這是農業銀行“分期專業團隊”的數量,這一團隊獨立於網點,能夠更加專職專向地推動基於重點場景的專項分期業務。也正是有了總行分期團隊人員接近翻番,支行分期團隊超2000家的組織配置,農行才得以在汽車、家裝、文旅等重要場景進行有針對性而高效的投入,拉動消費額的抬升。
第三個數字是248.5億。據農行年報顯示,2023全年,農行金融科技投入達248.5億元,同比增長7.06%,佔營收的3.58%。大舉的科技投入落實在信用卡業務側,帶來了第三代信用卡核心系統的建成,實現重構信用卡額度架構,構建交易級子賬戶體系和核算引擎,個性化千人千面定價等關鍵能力,為高質量發展打下基礎。
在這三個數字背後,深入縣域經濟、啟用消費需求、擁抱科技創新,共同賦予了農行信用卡逆勢增長的底氣。
深入縣域經濟,構建規模優勢
今年5月,一年一度的“中國農業銀行汽車節”再次啟幕,這是一場近百家主流汽車主機廠及經銷商集團參與的活動,因為在活動中,農行會發揮“點多面廣”的優勢,在縣域網點舉辦微車展,向各大汽車品牌提供展示渠道。有資料顯示,農行開展的“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覆蓋全國600餘縣域,開展線下車展、試駕等活動1000場。而這樣廣闊的下沉市場,是許多主機廠商和經銷集團都希望觸達,但尚未能覆蓋的。
農業銀行伴隨“農”字而生,在多年圍繞“三農”金融需求的經營中,形成了在縣域市場的渠道優勢與使用者基礎優勢,不僅網點數量眾多,服務個人客戶總量也保持同業領先。如今,這樣的規模優勢不僅成為農行信用卡業務自身增長的重要動力,也被賦能給其他行業,助力產業下沉,助力產業與縣域經濟活躍度的雙線提升。
僅以汽車行業為例,2024年上半年,農行信用卡汽車分期交易額就超過1000億元。依託全國2.3萬家網點、2000多個專業團隊,農行信用卡充分呼叫渠道服務響應能力,圍繞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聯合產業多方力量,構建政府+車企+經銷商+銀行的汽車消費生態圈。甚至圍繞選車、購車、貸款、後市場消費的全鏈條場景提供線上化雲服務,為縣域消費者帶來更便捷的購車體驗,也助力產業方深入縣域,掘金藍海市場。
農業銀行是服務三農和縣域經濟“領軍行”,一直以來,農行信用卡也格外注重滿足縣域客戶金融需求,並不斷有針對性的提升縣域使用者服務能力,打造特色優勢。縣域信用卡客戶消費特徵與其所在區域經濟水平、文化習慣、收入水平息息相關,主要呈現出消費金額相對較低、消費領域集中、節假日消費高峰明顯、對促銷活動敏感、線上消費增值迅速、分期付款需求大等共性特徵。因此,農行信用卡統籌兼顧縣域特色,透過業務聯動、產品創新、體驗最佳化、消費場景建設及減費讓利等多方面措施,推進縣域信用卡業務邁上新臺階。
2024年,農行信用卡還開展了“百縣突破”計劃,在縣域景區、外賣場景開展優惠活動,覆蓋近500個縣域;加大三農和縣域金融供給,推出信用卡惠農農機分期產品,減輕農戶購機資金壓力,助力農村產業升級和農民增收;依託鄉村振興主題信用卡,提供免年費、利率優惠等惠農政策。
深耕關鍵場景,啟用消費需求
過去的一年裡,農行信用卡在許多“網紅”場景中都頗有存在感,圍繞著哈爾濱冰雪節、成都世園會等消費者熱衷的旅遊專案與目的地,推出對景區及周邊餐飲、交通出行提供消費返現等優惠措施,成為激發使用者旅行消費意願的助力,也有助於提升用卡活躍度與信用卡消費金額。
走出快速增長的發展週期後,針對人群與場景的精細化運營成為眾多銀行關注的重要增長策略。農行信用卡也聚焦“衣食住行購”等核心消費領域舉辦農業銀行消費節,打造“農情相伴”“天天返現”“週週抽盲盒”等系列促消費活動,激發消費活力。
其中,購車家裝等大宗消費、境外消費、文旅、商務卡等都是農行著重關注的場景。
大宗消費側,除汽車分期交易,農行信用卡聯合主流電商平臺,在家電、數碼換新等領域開展以舊換新促銷,推出消費滿減和分期優惠活動。截至三季度末,參與客戶戶均消費同比增長43%,帶動家電類消費超過400億元。
境外消費側,農行信用卡圍繞留學、出境旅遊、商務等境外消費主要客群,推出萬事達一芯雙應用全球支付白金卡、留學卡等產品。結合萬事達卡等卡組織提供的同業優秀經驗、資料洞察能力和更豐富的合作伙伴資源,農行信用卡在境外業務中獲得了可觀的增量。據悉今年以來,農行信用卡境外消費額增速在主流卡組織中均保持領先。
文旅消費側,農業銀行與文化和旅遊部合作,深度參與2024年“百城百區”金融支援文化和旅遊消費行動計劃。以信用卡為載體,針對熱門旅遊城市,推出“爾濱有冰雪”“穀雨品春茶”“成都遊世園”“大美邊疆遊”等系列活動。
商務卡側,隨著企業商務活動愈發頻繁,差旅市場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和巨大市場潛力,商務卡也憑藉著便捷、高效的使用體驗受到企業青睞。農行信用卡將商務卡使用者視為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客群,在權益供給和財務管理服務層面不斷升級,滿足客群需求,目前已向超過 600 萬的商務卡客戶提供服務。同時,農行信用卡還以商務卡為突破口,進一步向企業及其員工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金融產品與服務,達成多元化業務的協同發展,構建涵蓋 B 端企業和 C 端個人的全面金融服務生態系統,進而築牢客戶基礎,增強市場競爭力。
擁抱科技創新,帶動高質量發展
2023年4月,農業銀行信用卡分散式核心系統(OVC)上線,億級客戶規模的資料遷移至新系統之中,完成第三代信用卡核心系統的切換投產,開始基於新的技術底座,推動業務應用的大規模創新。
拋開復雜的技術名詞不談,這一系統的主要特色便是“業、技融合”:該系統在研發之初便以 “技術架構完全創新+業務架構重大升級”為目標,在技術側需要實現全面自主可控,提升容災、安全、運營能力等基礎能力。在業務側則需助力信用卡中心與其他系統融合,打通業務全流程,形成一體化的客戶資料檢視和業務決策引擎,以此提升客戶經營能力。據悉,新系統已應用至多項業務,包括重構信用卡額度架構,構建交易級子賬戶體系和核算引擎,個性化千人千面定價等。
實際上,科技創新與數字化轉型一直是銀行業關注的熱門議題,公開資料顯示,近年國內銀行業在IT建設與服務領域的資金投入規模逐年遞增,自2019年起銀行業IT投入規模以24%的複合增長率穩定高速增長,在2022年突破3000億元,預計未來國內銀行業IT投入規模仍將以約24.6%的複合增長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於2025年達到接近6000億元的投入規模。農行財報資料則顯示,2023全年,農行金融科技投入達248.5億元,同比增長7.06%,佔營收的3.58%。
在信用卡側,農行信用卡以提升客戶服務效率,主動滿足客戶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需求為目標,實施信用卡“聚融匯”工程,推動系統底層打通並融,做好客戶的分層分類分群管理,將客群與營銷、運營、服務等業務打通,為基於客群視角的數字化、智慧化運營提供支撐。另外,農行信用卡還佈局人工智慧等,利用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智慧語音、OCR影像識別等技術,實現多個業務場景下的智慧機器人應用,提升業務處理的自動化和標準化程度。
下一步,農行信用卡中心將保持對行業創新、客戶需求、業務痛點的高度警醒,做好資訊系統的迭代最佳化和持續升級,加快科技創新、產品創新、流程創新,建設智慧銀行體系,更好地支撐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農行信用卡將持續保持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為主線,關注各業務板塊量、價、險、效協同發展,確保業務執行效率和增長動能符合發展需要,找準業務增長點和漏損點,最佳化人員、科技、資料、資源等生產要素的配置,促成短期、中期和長期的目標達成。
*以上資料來自農行公開資訊。
劉玥 | 文
劉玥是《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新媒體中心策劃總監
《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 聯絡方式
投稿、廣告、內容和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