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陳馨琳
轉載:馨琳日記
活動預告+錄取大資料分析報告

長按海報,備註城市,掃碼新增小助手報名
直播預告
我原本以為世界是一個嚴密運作的邏輯體系,結果來了哥大忽然發現——世界的運轉竟然充滿了臨時拼湊、權宜之計、荒誕喜劇和無盡的表演。
01
紐約:
資本主義烏托邦 vs. 賽博朋克貧富差距
走在曼哈頓,你會懷疑自己穿越進了一部賽博朋克小說,像個充滿極端對比的劇場:
-
華爾街 VS. 地鐵流浪漢
一邊是年終獎金以百萬計算的投行分析師,一邊是角落裡用髒紙板寫著“Need help”的人,你會發現他們幾乎不會有任何交集,彷彿生活在兩個平行宇宙。
-
精英圈子的封閉 vs. 底層社會的絕望
哥大學生在Upper West Side的酒吧裡聊著全球地緣政治和金融策略,轉角的地鐵入口處,有人正在翻垃圾桶,尋找能吃的殘羹冷炙。
-
地鐵像第三世界,但房租貴得像外星球
紐約地鐵是一個時空裂縫:站臺像1970年代的遺蹟,訊號時好時壞,車廂裡可能會有老鼠橫衝直撞,有時會有人突然大喊大叫,然後眾人默契地低頭滑手機。但諷刺的是,這座城市的房租已經高到讓你懷疑自己是不是活在一個金融騙局裡——200平方英尺的破舊公寓,月租4000刀起,房東說:“Take it or leave it.”
紐約是世界金融中心,但同時也是個超現實的“貧富兩極分化實驗場”,貧富差距之大,甚至比你想象的要戲劇化。

02
美國高等教育:
精英熔爐還是表演現場?
在哥大,你以為自己踏入的是學術的殿堂、理性的堡壘,結果發現——學術有時只是個背景板,真正佔據主舞臺的是:抗議、政治表演、身份政治和花式公關。
-
抗議大於論文,橫幅勝過論證
你坐在圖書館,試圖認真閱讀一篇論文,窗外忽然傳來整齊劃一的口號聲。“Free Palestine!” “End genocide!” “Israel has the right to exist!”這座學校的草坪永遠不缺抗議,DEI支持者和反對者吵得天翻地覆……論文反而成了配角。
-
校方PR大於實際行動
四億預算被砍,校長立刻發來一封優美的長信,開頭是“Dear members of the Columbia Community”,中間是幾段措辭華麗但無實質內容的公關辭令,結尾是“我們會挺過去的”,至於解決方案?沒有。
-
學生一邊批判資本主義,一邊搶華爾街offer
課堂上,教授在講述資本主義如何導致社會不平等,學生們紛紛點頭稱是。下課後,這些學生立刻衝向金融公司宣講會,爭取拿下六位數年薪的投行職位,因為“批判資本主義可以是理想,但現實還得是要買車買房。”
哥大這個“精英學術機構”在某些時候更像是個PR團隊,或者是高階社交場,知識生產有時是主業,有時是副業。

03
國際政治:
比舞臺劇還戲劇化
哥大是個國際化的地方,接觸的資訊也很前沿,結果你發現:
-
政客們個個像演員
希拉里、蓬佩奧、基辛格,每次在哥大演講,都用一套熟練的話術指點江山,高談闊論;特朗普、普京的風格更直接,一個靠推特治國,一個靠強硬演戲,政策可以朝令夕改,但表演必須到位。
-
外交是即興表演,而非精密計算
今天美國宣佈對某國實施制裁,明天又“願意合作”;昨天還在說“不能容忍戰爭”,今天就批准了幾百億美元的軍火訂單。所有國際博弈都充滿了試探、妥協、即興發揮,像是高風險的政治即興劇。
-
國際組織是擺設,真正決策在強國玩家手裡
聯合國安理會、IMF、G7,聽起來很高大上,每次會議都很隆重嚴肅,但很多時候也就是個形式,真正有決定權的還是那些玩砸了就重開的強國玩家。
國際政治不是精密計算出來的,而是拍腦袋、試探、表演、妥協、再試探……完全是個臨時拼湊的草臺班子。

04
金融和經濟:
賭局而非科學
在哥大,學經濟的同學應該不少,你一接觸,就會發現:
-
金融市場像賭場
美聯儲加息、降息,全靠市場預期,而市場本身被各種媒體、政客、企業CEO的嘴炮操縱。
-
宏觀經濟學和實際經濟割裂
你學的凱恩斯、哈耶克、古典經濟學,在現實裡並不是絕對規律,而是被各國政府隨時調整來救市或操控選舉的工具。
-
美元、比特幣、黃金的漲跌沒有必然邏輯
一會兒美聯儲說要抗通脹,一會兒又要救市,馬斯克隨便發條推特,狗狗幣就能漲幾倍。
經濟學課堂上講的理性分析,在現實世界裡隨時被政治、資本炒作、市場情緒碾壓,這個全球經濟系統,靠的不是精準的數學,而是一群賭徒的信心和恐慌。

05
文化與身份政治:
道德高地的角逐賽
在哥大,你應該經常能看到:
-
“賣慘”大賽
不同身份群體爭奪道德制高點,受害身份越複雜,越能在公共話語權中獲得優勢。
-
DEI政策和學術自由的矛盾
你以為學術是自由討論?錯了,政治正確才是生存法則。 說錯一句話,可能全校都在討論你該不該被開除。
-
身份 vs. 個人能力
哥大鼓勵公平競爭,同時又用身份政策調節資源分配。到底是憑能力,還是憑身份?沒人說得清,但大家都在試探。
身份政治比學術更重要,公平競爭和政治正確常常互相矛盾。整個環境充滿表演、試探和博弈。
結語
世界是個草臺班子,
而我站在了離舞臺最近的位置
你在哥大看到的,可能是世界的真實運作模式:
-
貧富差距、系統漏洞、資源分配的不平衡,比主流敘事講的要嚴重得多。
-
學術和社會責任有時是表演,真正影響社會的,是資本和權力運作。
-
政治是個演出,真正決策往往是臨時拍板+妥協+利益交換。
-
金融市場表面上是精密計算,實際上是情緒和信心的投機。
-
身份政治的角逐比實際問題的解決更受關注。
你以為世界是個精密的高階舞臺,結果發現它是個隨時改臺詞、演員各自發揮、後臺還會失火的草臺班子。但仔細想想,這個草臺班子也不是今天才搭起來的,只不過我現在站在了離舞臺更近的位置,能看到道具是紙糊的,臺詞是即興編的,演員演得自己都信了,觀眾還熱情鼓掌。
資料透視未來:
本申請季唯一不容錯過的線下講座——2025美本RD放榜錄取資料解讀和趨勢分析!現場領取福利:
2025美本申請大資料分析報告
2025美本及多國申請工具書
報名請掃描下圖二維碼:

相關閱讀:
如何理解“世界是個草臺班子”?
哥倫比亞大學聘請前國務卿蓬佩奧擔任研究員
作者:陳馨琳,轉載:馨琳日記,本文經授權轉載。版權歸屬作者/原載媒體。
喜歡本文?歡迎掃碼加入視角&翠鹿公益交流社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