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萬億!馬雲又爆了

作者:周博 
來源:電商天下
文章已獲授權
阿里重返巔峰
阿里巴巴王者歸來!
2月21日,阿里港股股價單日暴漲超14%,創下自2022年以來的新高。自1月13日以來的1個多月時間,其股價漲幅達到驚人的73.99%。
圖源:騰訊自選股
當天,阿里市值也重返2.63萬億元的高位,成交額高達444.58億元,見證了一場資本市場的狂歡。
而刺激阿里股價躥升的興奮劑,無疑是阿里前一日釋出的超預期最新季度財報。
阿里2024年Q4財報顯示,阿里該季度營收2801.5億元,同比增長8%,非公認會計准則淨利潤511億元,同比增長6.5%,扭轉了過去連續4個季度的負增長
代表著未來希望的雲智慧集團,在連續9個季度低個位數增長後,四季度同比增長13.1%。
更為引入矚目的是,淘天集團客戶管理服務收入同比增長9.4%,大幅高於此前5個季度的平均增幅2.2%,這或許說明阿里巴巴最核心的電商業務,有可能重新進入增長趨勢。

圖源:阿里巴巴財報
這組資料不僅驗證了阿里短期業績的反彈,更揭示了其長期戰略的質變。其中,電商主航道的生態自救,是阿里的基本盤。
近兩年,當拼多多等用低價改寫行業規則時,阿里選擇了一條更艱難卻更可持續的道路。2024年Q4淘天新增活躍商家同比增長60%,中小商家佔比創歷史新高,這組資料的背後是一場靜默的生態革命。
春節檔《哪吒2》衍生品在淘寶單日銷售額破億,成為這場革命的最佳註腳。二次元、潮玩類目同比超200%的增長,不僅印證了淘寶作為Z世代潮流消費策源地的地位,更揭示了其“內容+消費”生態的不可替代性。
而且,與抖音、快手的流量分發邏輯不同,淘寶透過造物節、IP聯名等長線運營,構建了從內容種草到交易閉環的完整鏈路。這種生態反脆弱性,使其在低價內卷的行業亂局中守住了品質化陣地。
更深層的變革藏在規則重構中。鬆綁僅退款政策、推出退貨寶工具,將平臺流量分配與商家服務體驗分繫結——這些舉措看似犧牲短期GMV,實則重塑了“使用者體驗-商家收益”的正向迴圈。
88VIP會員數突破4900萬、高客單使用者留存率提升23%的資料證明,當行業陷入“低價=流量”的囚徒困境時,阿里正用服務溢價開闢新戰場。
如果說電商是阿里的現在,AI和雲計算則代表著未來。
財報會上管理層透露,未來三年雲計算與AI投入將超過去十年總和,這種壓強式投入正在結出果實。
通義千問開源生態的爆發式增長,成為阿里技術突圍的關鍵里程碑。衍生模型數量突破9萬個,登頂HuggingFace全球最大模型社群,這種“安卓式”的開源路徑不僅降低了開發者門檻,更透過API服務形成商業閉環。

圖源:差評
正如一位開發者所說:“開源看似免費,實則讓阿里雲成了AI時代的‘水電煤’供應商。”這種基礎設施級的卡位,正在全球範圍內構建技術標準的話語權。
技術紅利對主業的賦能已清晰可見。菜鳥智慧分單系統降低物流成本10%,高德即時路況預測準確率達98%,國際站AI工具提升商家回覆率39%——這些數字背後是AI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場景的實質性跨越。
當市場還在爭論大模型的商業價值時,阿里已用“技術反哺業務”的案例證明,硬核創新能夠直接轉化為真金白銀。
而從電商主航道的生態修復到AI技術的商業化突圍,阿里“技術+生態”的雙引擎模式威力已出現,也正在重構外界對其進行估值的邏輯:從“流量平臺的GMV增速”轉向“技術基建的變現潛力”。
摩根士丹利在最新報告中直言:“阿里已從電商公司蛻變為中國AI基礎設施的核心供應商。”
這種蛻變的標誌性事件,是阿里與蘋果達成中國區AI功能合作。通義大模型嵌入iPhone端側服務,意味著阿里技術首次進入全球頂級消費電子生態鏈。
這種端雲協同的混合部署模式,不僅打破了海外廠商對移動端AI的壟斷,更讓阿里在中文語義理解、隱私合規等領域的優勢得到硬體級驗證。正如一位分析師所言:“拿下蘋果的合作,相當於拿到了AI商業化的‘全球通行證’。”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著阿里一系列利好訊息的湧現,作為靈魂人物的馬雲馬老師也於最近重新活躍在大眾視線當中。
從參加民營企業代表會到現身長沙盒馬門店、閒魚團隊,馬老師的行動軌跡也傳遞出明確訊號:輕舟已過萬重山之後的阿里,需要重拾“敢為天下先”的銳氣。
圖源:小紅書網友
這種意志最直觀的體現是組織瘦身。剝離銀泰、大潤發等非核心資產,讓國際數字商業集團收入增速衝至32%,本地生活減虧71%。
戰略聚焦釋放的現金流,與季度資本開支激增80%至317億元形成強烈對沖——前者是止血,後者是造血。
這種“斷舍離”與“壓強式投入”的辯證統一,正是馬雲迴歸之前就已經進行的頂層設計革新。
當然,儘管阿里目前形勢向好,但其挑戰依然不容小覷。
其中,新老對手的持續追趕,依然是阿里最大的壓力來源。如,抖音商城GMV突破3.5萬億擠掉京東老三的位置,拼多多TEMU海外擴張兇猛、拿下海外下載量第一等等,都印證了這兩者在電商業務上的雄厚實力。
而暫時“掉隊”的京東也沒有坐以待斃,近日憑藉“0佣金招商”、“給騎手繳五險一金”等顛覆性正常,高調殺入外賣和即時零售領域,取得既叫好又叫座的效果。
假以時日,若京東在即時零售殺出一片天,或將重新威脅阿里的行業地位。
雲技術、AI等尖端科技方面,阿里雲的形勢或許比淘天的處境更要兇險。
華為政企雲增速40%、位元組火山引擎搶灘AI原生應用,提示著雲計算戰爭遠未結束,或將迎來更慘烈的技術廝殺;
在大模型領域,ChatGPT、DeepSeek、GROK 3等產品比阿里更加強勢,誰能笑到最後,尚未可知。
唯一能夠確定的是,阿里如今的逆襲證明,阿里用“技術重構商業”的邏輯取代“流量收割增長”的舊模式,是無比正確的一條道路,其意義已超越企業個體興衰。
正如業內人士所言:“阿里的二次生長,標誌著中國網際網路從‘模式創新’邁入‘硬核創新’的新紀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