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為什麼選了阿里?

作者劉寶丹、編輯張曉玲,原標題《蘋果入局,重估阿里》。

兩天前,久未露面的馬雲現身阿里園區,看起來輕鬆自如。
兩天後,阿里和蘋果聯手的重磅訊息就傳了出來,

蘋果的AI手機,最終選擇了阿里的通義千問。

2月11日,華爾街見聞獲悉,蘋果已經選擇阿里巴巴作為合作商,為中國版的iPhone開發人工智慧功能。
這是一個極具風向標意義的訊號,蘋果對供應商要求非常嚴格,這次在國內眾多AI模型中選擇阿里巴巴,核心原因是看中其模型和應用部署能力,透過這次合作,阿里巴巴也將在智慧手機市場佔據一定地位。
2月12日,資本市場再次被這一訊息點燃,當日阿里港股最終收漲8.48%,市值也來到2.2萬億港幣上方。今年以來,阿里巴巴港股已經累計漲幅超38%。
過去十幾年外界對於阿里巴巴的關注都在於它的電商業務。這場合作讓市場看到阿里AI的價值。
事實上,阿里在AI方面的能力一直被低估了。前年,拼多多市值超過阿里時,馬雲空降內網,鼓勵大家,並提到了阿里AI;三個月前,螞蟻20週年,馬雲也現身大談AI帶來的機遇,引發關注。
當蘋果將橄欖枝拋向阿里,帶來了阿里估值邏輯的深層裂變:從電商巨頭到AI基建核心玩家,疊加年初以來DeepSeek爆火,中國AI資產也迎來重估,阿里作為全面All in AI的科技大廠,資本市場正在用真金白銀重新定義阿里的“想象力”。

拐點

2025年被視為AI大模型商業應用元年,阿里巴巴開年就甩出一個王炸級合作,將成為蘋果在中國的合作商,為其開發AI功能。
蘋果AI會深度整合阿里通義大模型的多項功能,以重構照片搜尋、文字重寫等能力,提升在攝影、文字處理等場景上的體驗。
此外,使用者也可以透過語音助手Siri呼叫大模型,以完成使用者的指令。過去一年裡,包括三星、小米等手機廠商都推出具備AI功能的智慧手機,以最佳化使用者體驗。而蘋果的AI功能在中國一直未能上線,影響到了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場的表現。
2025財年一季度,蘋果在中國銷售同比下降11.1%,收入降至185.1億美元。 蘋果CEO蒂姆·庫克也將市場份額下降的部分原因,這受到AI功能未在中國上線。
華爾街見聞獲悉,蘋果自2023年起就開始在國內尋找AI合作伙伴,近段時間還測試了DeepSeek模型,去年底,蘋果還在跟百度、騰訊、位元組等廠商洽談。如今看來,蘋果最終還是選擇了阿里巴巴AI。
阿里巴巴的資料、模型能力,是它最終脫穎而出的關鍵因素
知情人士稱,阿里巴巴作為電子商務巨頭,擁有更多的消費者資料,提供的AI能夠根據個人資料更好地理解中國使用者請求,讓蘋果最終選定了它。

作為最早佈局大模型的科技公司之一,2023年4月,阿里巴巴釋出了首個大語言模型通義千問,並持續開源。
1月29日,

阿里巴巴超大規模的MoE模型Qwen2.5-Max正式上線,在多個權威基準測試中,該模型展現出與DeepSeek V3、GPT-4等比肩,甚至領先的效能。

通義千問Qwen大模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開源模型族群。近日,李飛飛等全球頂尖AI研究人員基於阿里巴巴開源模型為底座,打造出了效能比肩OpenAI的O1和DeepSeek的R1等模型的s1-32B模型,成本不到50美元。
蘋果還看中了阿里巴巴的資料能力。蘋果的目標是找到一家能夠根據個人資料理解中國使用者請求的合作伙伴,而阿里巴巴作為電商巨頭,擁有龐大的使用者購物和支付資料,這是百度等其他模型廠商難以匹敵的優勢。
大模型能力之外,阿里巴巴在落地部署、算力等AI基建方面也極具優勢。
據瞭解,蘋果最終放棄了Deepseek的模型,主要是因為Deepseek團隊在支援像蘋果這樣的大客戶方面缺乏必要的人力和經驗,肉眼可見的是,正處於爆發期的Deepseek本身算力有些捉襟見肘,時常彈出“伺服器繁忙”的提示。
此外,Qwen2.5Max在數學、程式設計領域的全球榜單中擊敗Claude-3.5-Sonnet等國際選手,且在蘋果最看重的“工程化能力”上展現優勢—模型效能與部署成本的平衡,恰是蘋果這類消費電子巨頭商業化落地的命門。
與蘋果合作,不僅可能帶來直接的模型授權收入,更將推動阿里巴巴雲在開發者生態中的滲透,阿里巴巴雲的價值將會隨之持續提升;而對蘋果來說,能否扭轉國內銷量的頹勢,阿里巴巴AI也是重要突破口。根據Canalys資料,蘋果2024年在中國的出貨量為4290萬部,同比下降17%,居行業第三。
AI大模型已經從百模大戰逐漸走向應用戰場,隨著和蘋果的深度牽手,阿里巴巴也將重新整理AI心智,這個昔日的電商巨頭正在把自己打造成真正的科技企業。

未來

從電商巨頭到AI基建核心玩家,資本市場正在用真金白銀重新定義阿里巴巴的想象力。
阿里估值重構的核心,在於其AI技術首次在全球頂級科技巨頭的合作中站上“甲方”席位。蘋果放棄百度、DeepSeek等備選,選擇阿里的通義千問Qwen系列模型,本質是對阿里技術實力的硬核認證。
這種技術溢價直接反映在資本市場:中信證券已將阿里目標股價上調至135美元/ADR,其邏輯正是AI能力從“成本中心”向“利潤引擎”的質變。
更深層的估值邏輯,在於阿里AI技術對其核心業務的“槓桿效應”。過去,市場對阿里的估值長期錨定在電商GMV與雲服務收入,但此次合作揭示了一個新敘事——AI技術正在成為打通C端與B端的超級聯結器。
可以看到,進入2025年,市場對阿里巴巴的態度出現明顯轉變。1月中旬它還創下近期新低,然而自1月14日起,其股價開始逐步拉昇,一個月內累計漲幅超45%。
作為AllInAI的科技巨頭之一,阿里巴巴用兩年多時間讓資本真正對它的AI價值進行重新審視。
2023年9月,蔡崇信和吳泳銘分別出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和CEO,在完成管理職務的第二次制度化交接棒之後,阿里巴巴開始大刀闊斧佈局AI。
阿里巴巴對AI的佈局主要有三個層面,首先,阿里巴巴雲提供算力服務,同時擁有大型通義千問,可以提供大模型服務。其次,作為國內最大的電商平臺,阿里巴巴將AI視為提升競爭能力的關鍵驅動力,應用在自身的生態場景。最後,阿里巴巴還對包括月之暗面在內的AI初創進行廣泛投資
作為主戰場,阿里巴巴雲對AI的佈局涵蓋訓練、推理、部署和應用整個生命週期。過去一年,阿里巴巴雲以AI為中心,全面重構底層硬體、計算、儲存等,並與AI場景融合,加速模型的開發和應用。
去年9月,阿里巴巴雲CTO周靖人在雲棲大會上表示,“為應對GPU算力的指數級增長需求,尤其是即將爆發的推理市場,阿里巴巴雲已經準備好了。”
而DeepSeek無疑加速了AI應用的普及。高盛認為,DeepSeek大火基本上是推理效率巨大提升,中國企業有進一步全球擴張的潛力,其中,網際網路巨頭的雲業務等將受益於來自AI應用率多年提高的持續公共雲和AI計算需求。
基於AI基建和模型的全面佈局,疊加DeepSeek帶來的利好,雲服務商將成為2025年資本關注的重點,基於此,阿里巴巴AI也將進入重估階段
民生證券計算機行業首席分析師呂偉指出,DeepSeek帶來的平權效應縮小與海外模型的差距,高效的訓練方法讓算力門檻顯著降低。而算力門檻的下降給予雲廠商們以低門檻部署“殺手級”應用的機遇將不斷擴大。
近日,摩根大通訪談了超100個阿里巴巴投資者後發現,市場對阿里巴巴的情緒日益樂觀。該機構表示,許多對沖基金和單向做多基金投資者將人工智慧視為阿里巴巴的潛在拐點,其中一些人表示有興趣瞭解阿里巴巴雲業務的估值以及來自大語言模型的上行空間。
摩根大通表示,要促進消極投資者轉向積極立場,未來可能需要阿里巴巴給出明確的AI變現策略,以超預期的雲業務盈利以及實現更具吸引力的估值。
阿里巴巴是對AI最樂觀的科技巨頭之一,吳泳銘去年曾說,生成式AI最大的想象力,絕不是在手機螢幕上做一兩個新的超級app,而是接管數字世界,改變物理世界。
如今,阿里巴巴是時候去驗證自己的判斷了,這將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全球之戰。
⭐星標華爾街見聞,好內容不錯過
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不代表平臺觀點,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覺得好看,請點“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