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以本地化戰略與可持續人才生態,打造增長飛輪

撰文 | 齊卿
責編 | 彭海燕
作為全球領先的技術與服務供應商,1909年博世集團在中國開設了第一家貿易辦事處,1926年博世在上海成立了首家汽車售後服務車間。百餘年來,博世見證了中國社會的深刻變革,深度融入中國經濟的發展,與中國市場共同成長。如今,中國是博世集團除德國以外最大的市場。2023年博世中國的銷售額達到1,390億元人民幣,佔全球銷售額的比例約20%。
2025年,憑藉在本土化創新、人才培養、可持續發展領域的突出表現,博世中國連續14年蟬聯“中國傑出僱主”。博世中國總裁徐大全博士在接受《中歐商業評論》採訪時表示:“作為一家創新驅動的技術型企業,博世在中國市場的成功離不開長期的本土化戰略和持續的創新能力。而人才更是博世穿越週期,持續引領行業發展的最重要驅動力之一。”
博世中國總裁
徐大全博士
博世中國人力資源高階副總裁
曹雲燕
本土化戰略:
服務中國,放眼全球
1886年,在德國斯圖加特,羅伯特·博世先生創立了“精密機械和電氣工程車間”,由此開啟了博世成為全球技術與服務領導者的成長之路。
徐大全博士認為,博世在中國的成功受益於中國市場的快速發展。博世始終堅持“根植本土,服務本土”,在中國市場逐步建立起強大的本土生產和研發能力,幫助公司更快、更好地滿足本土市場和客戶的需求。
作為擁有百餘年技術經驗和積累的供應商,在進入中國早期,博世致力於將德國的先進技術引入中國進行本土化,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大批的本土技術和研發人才。這些工程師在過去二十多年中不斷積累經驗,提升了博世在中國的研發能力,使我們能夠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
移動出行是博世在中國最大的業務。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博世的汽車技術相關業務也隨之高速發展。早在十幾年前,博世就明確了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在全球範圍內致力於推動汽車行業的電氣化、自動化和互聯化,並在全球範圍內投入了大量的研發資源。
2024年初,博世成立了智慧出行集團,以促進跨域創新,強化區域市場職責。這也意味著博世在中國能擁有更快的決策速度,針對本土的市場需求開展研發。博世積極與本土夥伴合作,加快本土創新推向市場的速度。例如,2023年底博世成功向奇瑞交付高階智慧駕駛解決方案,成為首家擁有高階智駕量產能力的國際零部件供應商。2024年11月,博世與騰訊簽訂了新一輪的戰略合作備忘錄,繼續深化在智慧座艙等方面的合作。
在徐大全博士看來,博世的本土化不僅僅體現在研發上,還體現在管理團隊的本土化。從2011年起,博世在中國的管理團隊逐漸由本土人才擔任,這使得博世能夠更貼近中國市場,更好地理解客戶需求。在組織架構上,博世採用矩陣式組織和管理,除地區的協同外,各地區事業部向總部彙報,確保全球戰略的協同、合作以及資源經驗的分享。博世中國人力資源高階副總裁曹雲燕表示,“博世在中國培養的人才已經開始反哺全球業務,成為一些業務及職能的全球領導者。一些中國本土成長的年輕領導者已經在德國負責全球業務,如燃料電池業務及消費品業務的全球研發等。這種反向輸出有效地提升了博世在全球的綜合競爭力。”
對博世而言,中國不僅是消費市場,也是博世全球技術研發和創新的關鍵基地。如今,博世在中國有34個生產基地和26個研發中心,並且越來越多的研發中心開始反哺全球市場。如位於南京的博西家電中國研發中心提升為全球研發中心;位於上海和杭州的博世電動工具研發中心,已具有獨立研發全球領先產品的能力,其研發的不少產品服務於海內外市場等等,這種快速的創新能力,使博世實現從Local for Local(在本地,為本地)到Local for Global(在本地,為全球)的轉變,助力全球。
技術創新:
賦能業務轉型升級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索洛的長期增長模型指出,一個經濟體(企業)僅靠投入資本和勞動來推動增長,很快會出現邊際收益遞減,企業會遇到難以突破的增長瓶頸。只有依靠技術創新,才能打破增長的極限,實現跨越週期的長期增長。
博世能夠穿越百年來的經濟週期,與公司注重創新密不可分。今天,人工智慧技術的迅猛發展為各行各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在曹雲燕看來,人工智慧為企業帶來的變革,不僅是流程和效率的改善,而是為公司帶來全價值鏈的改善。在AI時代,博世全方位的將人工智慧深度融入公司業務發展中,以保持企業的技術優勢。
在生產製造環節,博世利用機器視覺與人工智慧演算法對產品質量進行即時監控與檢測,精準識別產品缺陷,從而大幅降低不良品率,提高生產效率。在研發領域,人工智慧技術助力博世加速新產品與新技術的研發程序。人工智慧還能夠最佳化產品設計,模擬產品在不同工況下的效能表現,縮短研發週期,降低研發成本。在銷售與客服環節,博世引入了人工智慧客服機器人,為客戶提供全天候、智慧化的諮詢服務。
除了利用技術對製造和研發過程進行創新,博世還透過靈活運用數字化技術,將其深度融入日常工作中,大幅提升了辦公體驗與職場效率。例如,博世推出了內部數字化平臺和工具,可以即時追蹤員工在各類旅程中的體驗指數和反饋,從而快速、精準地量化不同階段的員工體驗。
此外,面對生成式AI的快速發展,博世正向人工智慧驅動的工作環境轉型,這不僅為員工創造了更加優質的職場體驗,幫助員工聚焦於更高價值的工作,也大大提升了組織效能。
面對AI技術的迅猛發展,員工也普遍產生了“AI焦慮”。為此,博世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培訓體系,為員工提供了基礎的人工智慧培訓課程,涵蓋人工智慧的基本概念、原理、技術框架等內容,幫助員工建立起對人工智慧的初步認識與理解,不斷幫助員工進行AI技能重塑。博世不僅關注技術傳授,更重視培養員工與AI協同工作的意識和能力。
透過為員工打造多元化、全週期的數字化技能提升專案,博世實現了從技能差距分析到未來發展計劃、從基礎數字技能到高階人工智慧應用的全面覆蓋,在幫助員工適應技術變革的基礎上,更助力其進階為變革的一部分,幫助員工全面的理解AI時代的能力要求,透過角色實踐賦能相關員工以迎接AI時代的到來。
可持續人才發展:
打造繁盛多元的人才花園
一家企業的戰略無論多麼優秀,如果缺乏有效的落地實施,企業戰略也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博世能夠穿越週期,除了前瞻的戰略之外,更離不開人才保障的堅強支撐。
曹雲燕將博世的人才生態系統充滿詩意地比喻為花園:“在這個花園中,既有參天大樹,也有新生的小花小草,如同博世的人才多樣性。在博世的人才花園中,我們透過人才招聘與選拔專案識別挑選出合適的‘種子’,進而為他們提供精心培育的土壤,以支援‘種子’健康生長。同時,我們充分關注員工個體的優勢,把握好‘種子’生長的時機,建立針對性的人才發展計劃。對於我們而言,花園不同於溫室,越是優秀的種子,越是要放到真實的市場環境中,接受風雨中的挑戰和歷練,獲得真正意義地成長。最終,成就博世人才花園,生態園亦是家園的‘芝蘭玉樹,滿庭芬芳’。”
博世在中國的本土化佈局涵蓋了智慧出行、智慧家居、工業等多個領域。曹雲燕介紹,為了支撐這些戰略佈局,博世中國為員工打造了可持續的人才生態體系,助力員工與業務共成長。博世在中國擁有近58,000名員工,其中有超過10,000名的研發人員。為實現員工個人成長與企業發展的有機融合,博世構建了一個多元的可持續發展人才生態體系,涵蓋了市場、組織和個人三個關鍵領域,構築起業務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石。
在市場端,博世實現了新全球化與新本土化戰略下的全球化人才供給與培養。透過致力於培養具備國際視野的全球化人才,以支援“In China、For China、For
Global”的業務發展。在人才選拔上,博世中國積極開啟全球人才選拔專案,吸引和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
在組織上,打造博世內部活水,促進人才流動,完善人才梯隊建設。博世透過支援內部人才池搭建與發展,輔以未來領軍人JMP(Junior Management Program)及青年加速發展計劃等專案吸納優秀外部人才,保留內部高績效員工,以支援業務轉型及戰略落地,確保人才供給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作為一家業務多元化的全球領軍企業,博世鼓勵人才的多元化,鼓勵各事業部間人才流動,在同一業務領域內加速新老業務人才的流動,不同業務領域內提升職能間的人才流動。曹雲燕介紹,圍繞內部轉崗“換工作不換名片”的宗旨,博世為員工打造了“橫向”及“縱向”職業路徑。當有空缺職位出現,博世會優先在內部進行人才搜尋及職位釋出,以內部員工轉崗為優先流程,幫助員工在博世探索更多職業發展的可能性。
此外,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貫穿博世人才戰略的始終。博世非常重視與高校的合作,博世與高校的合作不僅限於資金投入,還包括實際的產業結合專案。例如,博世與清華大學在人工智慧和計算機領域的合作、與重慶大學在氫能等領域的合作,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果。這些合作不僅推動了高校的科研創新,也為博世的業務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援和人才保障。“在校企合作等活動中,可以幫助博世找到與公司價值觀相一致的人才,保證這顆種子從一開始就適合博世的土壤,從而茁壯成長。”曹雲燕說道。
2022年6月開始,博世還針對退休員工,在中國區推出了BMS(Bosch Management Support)專家返聘計劃。曹雲燕認為,許多退休員工在長期的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這些寶貴的經驗對於企業的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借鑑意義。同時,退休員工對企業文化和價值觀的深刻理解,也能夠在員工培訓和團隊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博世的專家返聘計劃並不是簡單地將退休員工重新聘用到原有的崗位上,而是根據員工的專業特長和企業的需求,為他們量身定製合適的工作內容和方式。返聘的員工可以參與到企業的多個領域,如技術研發、員工培訓、專案管理、戰略規劃等,充分發揮他們的專業優勢和經驗優勢。2024年,數十位退休專家累計提供了600多人/天的專案諮詢服務。
博世不僅關注員工在職業上的成長和成功,也關心員工的生活質量和個人幸福感。曹雲燕介紹,圍繞“Grow(成長,定義不凡)、Enjoy(生活,定格樂活)、Inspire(靈感,慧啟世界)”的僱主價值主張,博世從多維度構築起一個成長與福祉並重的平臺。在曹雲燕看來,員工的每一次成長,都是與企業發展的同頻共振。透過營造多元、平等、包容的職場環境,為不同背景和階段的員工提供全方位支援,助其在充滿安全感與幸福感的職場中充分釋放創新潛能。
秉持長期可持續發展的人才生態理念,博世不斷與時俱進,透過打造繁盛多元的人才花園,以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多樣的職業路徑為員工的成長提供豐富肥沃的土壤,不斷賦能員工與組織協同共生,從而為業務可持續增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作為一家百年工業巨擘,博世已經穿越了多個經濟週期。不受資本市場約束的長期戰略執行力,敏捷創新的能力以及對人才的長期投入所形成的韌性和適應力,共同打造了博世穿越週期不斷增長的飛輪,從而不斷引領行業發展。面對中國市場瞬息萬變的外部環境,博世依然保持拼搏精神,希望繼續在華書寫新的傳奇。
《中歐商業評論》新組織觀察工作室致力於挖掘和傳播中國標杆組織優秀實踐,透視不同行業組織發展的水下冰山,洞見組織進化背後的商業邏輯,探討組織力躍遷之道。
為此,我們聯合傑出僱主調研機構推出“新組織觀察-職場共同體”專欄,對話“中國傑出僱主2025”認證企業。透過對標杆組織的觀察,剖析組織力建設背後的邏輯與組織效能提升的秘密,挖掘新時代個體對組織期望的演進與勝任力拓展的方式,為企業構築信任場域,強化組織力壁壘。

傑出僱主調研機構是認證卓越人才戰略和實踐的全球人力資源權威機構,成立至今已超過31年,今年已在全球125個國家/地區認證了超過2400家企業,這些經過認證的傑出僱主積極影響著世界各地1300多萬名員工的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