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大阪灣的海風裹挾著混凝土碎塊撲面而來時,日本終於用實際行動證明:他們既能讓核汙水排海,也能讓世博會場館“排海”。

3月18日上午10點,大阪灣傳來悶雷般的轟鳴。被吉尼斯認證為“全球最大木質建築”的“大屋頂環”,其600米護岸突然像被抽走積木的孩童玩具般崩塌。

01 塌房現場
吉尼斯紀錄成“塌方認證”,工程師集體“下海”
目擊者稱,坍塌時“填土如巧克力醬般順滑入海”,而本該起到支撐作用的混凝土塊竟像泡沫塑膠般不堪一擊。

圖片是澳大利亞館,據悉該建築並未坍塌
東京大學土木工程教授佐藤健夫在NHK直播中直言:“這相當於在富士山頂建滑雪場,卻忽略了雪崩的可能性。”
更諷刺的是,該建築設計師上月剛在TED演講中宣稱:“我們的抗震技術領先全球50年。”

資料顯示,護岸坍塌導致大阪灣新增2.4萬立方米人工島,涉事工程使用的混凝土抗壓強度僅為標準值的60%,監理單位被曝曾收受施工方價值2000萬日元的"茶水費"。
02 進度黑洞
42國展館僅8棟完工,遊客或將體驗“廢墟探險”
如果說護岸坍塌是開胃菜,那麼整體工程進度堪稱"大型工地一日遊"。
中國館去年11月便已封頂,3000㎡LED屏完成除錯,熊貓"悠悠"雕塑進入最後上色階段;而日本館主體結構仍裸露鋼筋,腳手架上赫然掛著"安全第一"的諷刺標語。

俄羅斯、伊朗、朝鮮宣佈退出,沙特展館因預算超支300%暫停施工。面對質疑,大阪世博會事務局發言人竟解釋:“我們採用了最先進的'敏捷施工法',透過不斷調整設計來實現動態平衡。”

網友則調侃:“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邊建邊塌'模式?”
03 2億日元廁所醜聞
從“匠人美學”到“貪汙藝術”
當公眾還在為塌房震驚時,"2億日元廁所"醜聞讓日本再次破防。

大阪世博會的“2億日元廁所”,一年前的PPT還長這樣……

當時媒體大肆宣傳,說使用400年前建“大阪城”遺留下來的石塊,意義非凡。
哪知變成實物,成這樣了……

官方宣傳中復刻大阪城石垣、配備智慧感應裝置和檜木內飾的高階公廁,實際建成後卻是鐵皮簡易房配塑膠隔板,牆面裂痕清晰可見。
中標企業“大和建設”將工程轉包給13家中小企業,層層轉包後成本壓縮至300萬日元。
負責工程審批的議員竹中平藏被扒家族掌控關西地區混凝土供應市場,其子公司承接世博會32%的基建專案,家族企業賬戶半年內激增1.2億日元不明收入。
04 建築神話破滅
從"工匠精神"到"躬匠精神"的墮落史
日本世博會的“塌房”是怎麼來的?
2023年6月,動工開建;
2025年2月17日,注入海水;
2月19日,發現塌方;
2月28日,強行竣工交付(為了申請吉尼斯);
3月4日,得到吉尼斯記錄認證;
3月11日,釋出塌方通告。
3月12日,出來致歉……
這場塌房鬧劇撕開了日本建築業的遮羞布。
建築評論家田中裕之指出:
"1964年東京奧運會場館歷經60年仍完好如初,而2025年世博會建築卻在開幕前坍塌。當年的匠人用生命鑄就品質,如今的商人用鞠躬掩蓋腐敗。"

大阪世博會正在書寫人類文明史上最荒誕的一頁:
當護岸坍塌成為行為藝術,
當鞠躬道歉取代工程監理,
當腐敗醜聞掩蓋科技創新…

這個曾經以工匠精神著稱的國家,
正在用實際行動詮釋什麼叫"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最後提醒各位:
如果世博會期間看到"施工現場特別體驗區",
請記得拍照打卡——
畢竟,見證歷史的機會可不多得。
國際環境是否會影響留學
未來國際化教育將如何發展👇2025國際教育年度盛會
火熱搶票中🔥
300+國際教育領軍者及實踐者
深入探討未來教育的發展
大會開放少量參會及晚宴名額
名額達上限即截止報名
↑↑↑點選報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