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低空經濟加速崛起

點選藍字 關注我們
本篇文章轉自公眾號 “謝祖墀EdwardTse”。者謝祖墀博士是高風諮詢公司的創始人兼CEO、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學術顧問兼客座教授以及學院顧問委員會委員。
中國低空經濟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政策支援和技術創新為其崛起提供了重要推動力。2024年11月18日,中國航空運輸協會宣佈啟動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城市試點,並將600米以下空域管理許可權下放至地方政府,為低空經濟的落地奠定了政策基礎。儘管安全標準和資質認證仍在完善,業界普遍認為,技術突破和市場成熟將使2027年成為eVTOL商業化運營的關鍵節點,行業將在未來幾年迎來較快速的增長。
基於我們2024年10月釋出的《低空經濟的崛起與載人城市空中交通(UAM)的嶄新機遇》報告,我們繼續探討低空經濟的最新動態,並與業內專家和相關方廣泛交流,結合行業洞察,分析了中國低空經濟的現狀、關鍵挑戰和未來的發展路徑,重點關注政策的演進、eVTOL技術成熟度、起降點資源的佈局,以及飛行員與安全員的人才培養等核心要素。我們希望透過這一分析,繼續探討低空經濟的潛力與挑戰,為未來的戰略佈局提供指引,幫助企業更多認識這個機會的特性,對未來低空經濟發展帶來的新機遇,可以作出較佳的判斷
政策推進,地方與中央協同
2024年11月18日,在國際電動航空(崑山)論壇上,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通航業務部主任孫衛國透露,中央空管委將啟動六個城市(合肥、杭州、深圳、蘇州、成都和重慶)的eVTOL試點。這一政策表明了航線和區域規劃,並將600米以下的空域管理許可權下放至地方政府,意味著地方政府將承擔更多的管理責任,這不僅為低空經濟的試點成果落地創造了條件,也推動了地方政府的自主創新和靈活執行。
這項政策的推進,體現了中央政府頂層設計與地方政府靈活執行的雙向互動。中央空管委透過制定政策,為低空空域的逐步開放提供了保障,而地方政府則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情況推動低空經濟的發展,探索出適合當地的成功模式。這種政策框架不僅促進了低空經濟的發展,還為地方政府提供了更大的自主空間。
隨著經濟轉型和地方政府對新興產業的重視,低空經濟已成為地方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之一。不少地方政府透過政策補貼、基礎設施投資等手段推動低空經濟試點,形成了區域間的競爭態勢。這不僅為地方政府提供了新的政治績效和經濟增長點,還成為了地方經濟轉型的重要抓手。與此同時,中央政府透過“頂層設計”,進一步推動了低空經濟的發展。中央政策的一個重點是,軍方未直接參與低空經濟的運營,但在空域管理和安全防衛方面他將發揮關鍵的作用,確保了低空空域的安全與有序使用,從而為低空經濟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與歐美國家相比,中國在低空經濟方面具備了一些獨特的優勢。首先,政策支援力度較大,政府透過政策“綠燈”推動低空經濟的發展,為行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中國政府的高效執行力和統一規劃優勢,使得低空經濟能夠快速形成規模化發展。其次,得益於中國在5G基礎設施和數字化技術上的優勢,低空經濟的現代化程序比傳統通用航空更加靈活和前瞻。相比之下,歐美國家的低空經濟發展雖然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但主要集中在傳統飛行器和飛行員資源的管理上,而中國則透過技術創新,推動了低空經濟的發展,挖掘適當的市場潛力和競爭力。
eVTOL的成熟路徑與現實挑戰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eVTOL作為低空經濟的核心載具,正逐步邁向商業化運營的關鍵階段。根據行業預測,複合翼與多旋翼eVTOL由於設計結構較為簡潔,預計將在2026年獲得適航認證並進入試運營階段。然而,由於傾轉旋翼eVTOL的飛行控制系統複雜,其商業化程序可能會推遲至2027至2028年。目前,幾家代表性公司如沃蘭特、沃飛、時的和峰飛都在積極推進eVTOL的適航認證工作。
根據市場預期,到2026年,eVTOL有望突破初步商業化運營的瓶頸。從2027年到2028年,預計將成為大型載人eVTOL廣泛商業化的關鍵時期,屆時低空交通將發生根本性變革,eVTOL將成為短途出行的主流工具之一。然而,儘管eVTOL在技術上的進步顯著,低空空域的安全標準和資質認證仍在完善過程中,行業內的相關規範尚未完全明確。許多資質認證與安全標準的問題與適航認證緊密相關,且標準化過程較為複雜。不同的eVTOL飛行器在設計和使用上存在差異,有些適合短途飛行任務,有些則更適用於長途飛行,這使得標準制定工作面臨更多挑戰。目前,國家相關部門,包括工信部等,正在持續推動這些標準的完善。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儘管如此,從安全性方面考慮,eVTOL的安全性已顯著優於傳統直升機,成為其商業化運營的重要保障。eVTOL的安全係數達到10^-9(即每飛行十億小時發生一次事故的機率),這一標準遠超直升機的10^-7(每飛行千萬小時發生一次事故的機率)[1]。此外,中國政府對eVTOL各項安全資料進行了嚴格審批。全球範圍內的適航認證和安全標準仍在不斷完善中,監管標準的不確定性可能成為商業化程序中的挑戰之一。
在無人駕駛技術方面,完全無人駕駛的eVTOL仍面臨技術和監管的雙重挑戰。目前,儘管無人駕駛技術在飛行器控制系統方面已經取得顯著進展,但要實現完全無人駕駛的eVTOL商業化,仍需要克服多個技術難題。預計在未來5至10年內,低空無人駕駛飛行器仍將需要配備安全員,負責應急處理和保障飛行安全。隨著技術的逐步進步,未來的低空飛行可能會藉助空中走廊的固定路線,類似地鐵軌道,以避免飛行器之間的碰撞問題。包括深圳的SILAS系統(智慧融合低空系統:Smart Integrated Lower Airspace System)和多個科研平臺,如航空九院等,都在積極研發這一技術。未來的無人駕駛eVTOL將更加安全、便捷,並能在更多城市實現大規模應用。
除了飛行器本身的無人駕駛技術,空域管理也是低空經濟能否順利發展的關鍵因素。傳統的空管系統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低空飛行需求,因此,向電子化空管系統的過渡成為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電子空管系統的建設涉及對城市建築物和空域的三維立體掃描、智慧通訊系統的升級等多個環節。雖然這一過渡過程仍處於初期階段,面臨著諸多技術挑戰,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用於無人飛行器的通訊系統存在較大爭議。例如,4G和5G訊號的覆蓋範圍有限,無法全面覆蓋複雜的城市環境。為了支援低空飛行器的無人駕駛,可能需要大量建設新的基站,預計這一投入規模將達到數百億甚至上千億人民幣。這一龐大的投資需求使得運營商和裝置供應商面臨較大的壓力,儘管他們在嘗試將部分成本轉嫁給飛行運營企業,但從目前情況來看,企業很難承擔如此巨大的建設費用。此外,政府和企業之間的責任劃分仍不明確,進一步增加了這一問題的複雜性。因此,在完全無人駕駛的商業化運營實現之前,有人駕駛eVTOL將是最為現實的選擇。這一過渡階段將有助於積累飛行安全和運營管理經驗,同時為無人駕駛技術的逐步過渡奠定基礎。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起降點佈局的排他性與先發優勢
低空經濟的規模化運營不僅依賴於飛行器技術的成熟,還高度依賴於起降點的戰略佈局,尤其是在城市的核心交通樞紐區域。核心交通樞紐的起降點資源具有物理排他性,即空間有限且無法被多個運營商同時使用,這使得先發者能夠佔據市場優勢,而後入者將面臨更高的資源競爭難度。以深圳為例,這座高密度城市的核心起降點資源尤為稀缺。目前,深圳日均人流量超過10萬城際樞紐僅有3個,分別是寶安機場、深圳北站和羅湖口岸。這些區域的起降點對於低空經濟的運營至關重要,成為了行業競爭的“戰略高地”。根據國家政策,6公里範圍內僅允許設定一個A類起降點(可對外營業並收取費用),進一步加劇了核心起降點的稀缺性和競爭激烈程度。
隨著低空出行需求的增加,起降點的佈局將向公交車站一樣變得更加密集與便捷。預計到2028年,中國主要城市的低空出行起降點數量將大幅增加,核心商業區和交通樞紐的起降點數量將達到數百個[2]。這些點位將成為行業競爭的關鍵資源,尤其是那些能夠承載高人流量的核心交通樞紐點位,預計每個城市的數量仍然十分有限。因此,核心起降點將在未來成為低空經濟的“制高點”,對於低空經濟的運營商而言,率先佈局這些關鍵點位,獲取這些核心起降點的經營權,將決定著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飛行員與安全員的培養體系與供給挑戰
隨著低空經濟的發展,飛行員和安全員的培養已成為決定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因素之一。在eVTOL技術逐步商業化的過程中,飛行員和安全員的供應能力將直接影響行業運營的效率與安全性。目前,中國約有7000至8000名直升機飛行員,這一數量在短期內可以滿足低空經濟初期的需求。然而,隨著市場更多的增長,現有飛行員數量將無法支撐行業的持續發展,飛行員培養將成為一項重大挑戰。
飛行員的培養需要大量的時間投入(通常為2年左右),且培訓費用較高,單個飛行員的培養成本通常超過50萬元人民幣。隨著低空經濟的擴充套件,飛行員的需求將成倍增加,這對現有的培訓體系提出了巨大的壓力。如何最佳化培訓體系,提高效率,並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將成為行業發展的關鍵。
與飛行員的培養要求相比,安全員的培訓週期較短,通常只需3至6個月即可完成。儘管無人駕駛技術的逐步成熟有望減少人工干預的需求,但在無人駕駛eVTOL完全投入使用之前,安全員仍將在飛行安全中扮演關鍵角色。安全員主要負責應急處理、飛行狀態監控及乘客安全保障等任務。隨著低空經濟的發展,安全員的需求量將顯著增加,成為支撐eVTOL運營的核心力量。
當前,中國的飛行員與安全員培訓體系仍在完善中,並存在地域差異。一些龍頭企業已與民航局、航校及科研機構合作,建設人才培養基地,但整體覆蓋面仍相對有限,特別是在二線及以下城市,飛行員培訓資源依然不足。這種資源分佈的不均衡,增加了人才培養的難度。
隨著飛行員和安全員數量的增長,如何提高培訓質量、縮短培養週期,並確保其持續教育和專業發展,將直接影響行業的健康發展。在這一過程中,統一的行業標準和規範化的管理體系至關重要,只有在完善的管理機制下,才能有效保障飛行員與安全員的職業發展,確保低空經濟的可持續性。
新賽道的選擇
中國低空經濟的發展正站在政策支援與技術創新的雙輪驅動之上。未來幾年,隨著空域開放政策的加速落地和eVTOL技術的逐步成熟,低空經濟將在城市交通、物流配送、應急救援等領域帶來深刻變革。政策節奏的把控與技術成熟度將成為行業商業化的核心變數,核心資源的提前佈局將決定市場競爭格局。
政策支援和空域管理的逐步放開無疑是推動低空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中國政府在低空經濟領域的政策支援力度遠超其他國家,尤其在空域管理和地方政府參與方面,給予了行業比較大的保障。隨著地方政府逐步承擔更多的管理責任,並探索適合當地的實施路徑,低空經濟將可迎來更廣泛的實踐應用。
在技術層面,eVTOL飛行器的安全性和技術標準的不斷完善將決定行業的商業化程序。目前,eVTOL飛行器的安全標準已經達到了相對較成熟的水平,但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和市場需求的逐步成熟,飛行器的適航標準於合規要求將愈加嚴格。如何在確保安全性的同時實現技術創新,是行業發展的核心挑戰之一。
在資源層面,起降點是低空經濟的核心戰略資源,其稀缺性與物理排他性將成為企業競爭的關鍵。此外,飛行員和安全員的培養將是低空經濟擴充套件的關鍵因素。如何在政策放開初期有效佈局這些資源,將直接影響未來的市場份額與競爭優勢。
總體而言,低空經濟的發展蘊藏著比較可觀的潛力,未來幾年,低空經濟有望成為技術創新、資本流動和市場競爭的核心領域之一。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低空經濟的快速增長將不可避免地引發比較激烈的市場競爭。在此過程中,有興趣的參與者需要精準把握政策推廣的節奏、洞察技術成熟度的臨界點,並率先佈局戰略資源,能否獲取這些競爭優勢,將會是實現在該賽道上取得成功的關鍵。
在此特別感謝顧問許華麟先生、範可欣女士在此文撰寫過程中提供的協助。
注:
[1] 資料來源:沃蘭特技術白皮書
[2]資料來源: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100037,《廣州市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
作者簡介
        謝祖墀(Edward Tse)是高風諮詢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謝博士是中國管理諮詢行業最早的從業領軍人物之一,在自從1990年代初之後的20年中,曾經擔任波士頓諮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中國區總裁和博斯諮詢公司(Booz & Company)(前稱Booz Allen Hamilton,博思艾倫諮詢公司)大中華區董事長、總裁。為包括國內外的數百家企業提供過諮詢服務,涉及在華商業的各個層面,以及中國在世界的角色。
        介一凡(Yifan Jie),高風諮詢公司合夥人。擁有超過12年的管理諮詢經驗,專注於戰略和管理諮詢。工作領域涵蓋戰略、運營和數字化轉型,客戶行業包括工業製造、汽車、能源等國內和跨國領先企業。介一凡在中國及全球範圍內擁有豐富的專案經驗,幫助大量企業實現戰略跨越和轉型提升。在加入高風諮詢前,曾任麥肯錫全球副董事合夥人,並曾在國內領先企業擔任管理職務。
        張璐(Lu Zhang),高風諮詢公司高階經理。她有超過10年的管理經驗,專注於戰略財務諮詢。她的工作領域涵蓋戰略、併購、投資等,客戶行業包括汽車、出行、航空及工業品等。張璐在中國及全球範圍內擁有豐富的專案實施經驗,能夠將戰略規劃高效轉化為財務實踐。她曾在多家跨國公司管理戰略團隊和專案,並且擁有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創業經驗。
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 高管課程
2025年4月開學,香港大學授課
點選【閱讀原文】,瞭解課程詳情
如果感覺內容不錯歡迎在文章下方“一鍵三連” 也可以點選左下角⬇頭像關注並且🌟星標這樣新文章就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列表裡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