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霄航空」連續完成兩輪數千萬元融資,首款增程式傾轉旋翼eVTOL貨運無人機預計年內完成試飛|36氪首發

公司旗下增程式傾轉旋翼eVTOL貨運無人機LX-1,將於年內完成設計、生產和試飛。
劉婧瓊
編輯阿至
封面來源|AI生成

36氪獲悉,藍霄航空科技(濟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霄航空”)近日宣佈連續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和天使+輪融資,天使輪由聯想之星和海益投資聯合領投,天使+輪由戈壁創投獨家投資,由瀾松資本擔任長期獨家財務顧問,所籌資金將用於公司飛行器產品研發。


“藍霄航空”成立於2024年6月,目前專注於大型增程式傾轉旋翼eVTOL飛行器的研發和製造。藍霄定位是“全國首家增程式傾轉旋翼eVTOL飛行器製造商”,致力於重構航空貨運市場, 打造高時效的低空直航貨運網路, 推動航空製造業高階化、 智慧化、 綠色化發展。
“藍霄航空”創始人兼CEO王剛表示,公司採用“先貨後人”的發展戰略,即針對存量貨運市場,先推出可解決里程焦慮的增程式貨運eVTOL,後根據市場程序擇時推出客運版eVTOL,以“傾轉旋翼”技術路線,實現多場景的商業化佈局。
藍霄LX-1渲染圖
增程式傾轉旋翼
打破eVTOL貨運里程焦慮
成立不到半年時間,“藍霄航空”首款增程式傾轉旋翼eVTOL貨運無人機——藍霄LX-1即將完成設計,進入總裝總調階段。
在路線上,“藍霄航空”採用的是傾轉旋翼構型+增程動力系統的技術方案。談及技術路線選擇背後的邏輯,王剛告訴36氪:“選擇其他構型的研發路徑會短一些,但考慮到飛行器要同時兼顧效率和可靠性,我們認為傾轉旋翼未來會成為應用場景裡的領先技術。並且,我們內部做過測算,當起飛重量超過一噸後,選擇傾轉旋翼路線是更划算的。”
eVTOL領域目前主要有3種技術路線,多旋翼、複合翼、傾轉旋翼,三者的研發難度依次遞增,發展成熟度不同,載重能力區間也不盡相同。目前eVTOL頭部廠商如Joby、Archer等多以佈局傾轉構型為主,但結合行業發展的實際階段,不同技術路線的產品都有其優勢特點和相匹配的應用場景。
比如“在十公斤到兩百公斤起飛重量區間裡,垂直起降無人機的構型上大量採用了複合翼的技術路線,且複合翼構型已經被大量的央國企系和民企系無人機公司做過商業化驗證。”此外,考慮到多旋翼的特殊優勢——便捷性和靈活性,王剛認為在超短途的運輸上,多旋翼構型也仍然具有優勢,尤其是小載重,呈現出空中機器人的產品形態。
在動力系統上,區別於目前主流的純電動路線,“藍霄航空”選擇了增程式動力系統,王剛認為,“純電動eVTOL的發展受投資認可度影響可能暫時走的相對靠前,但真正將產品放在應用場景裡去重新審視,純電動存在著一些問題。以航空貨運為例,純電動機型的里程續航和載重量都比不上增程式機型。”
王剛提到,藍霄LX-1的增程式系統透過燃油發電補充電能,可以實現最大起飛重量2.5噸,最大航時超過5小時,續航里程1000公里,最大載重接近一噸。與純電動eVTOL相比,“藍霄航空”增程式eVTOL的關鍵資料顯著提升。
在增程式貨運eVTOL細分領域,放眼全球市場,目前表現突出的是美國Traverse Aero公司旗下的Orca增程式貨運eVTOL無人機,其續航可以達到600英里(約965千米),與藍霄LX-1相當。Orca的載重為250公斤,屬於中型貨運eVTOL範疇,而藍霄LX-1的載量為700公斤,屬於大型貨運eVTOL範疇。
構建低空貨運
加速技術與商業化落地
根據團隊共識,“藍霄航空”的產品將首先從貨運物流市場切入。據QYResearch的統計及預測,2024年全球物流eVTOL市場規模已達2.04億美元,預計2031年將突破16.82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35.7%。
“另外在特殊場景中,例如現在的應急航空領域,一年有幾百億市場空間,eVTOL也具有革新應用場景的能力”,王剛很看好貨運eVTOL未來的市場增長潛力。
在航空貨運場景中,通常存在典型的「時效與成本」權衡難題,這一難題源於運輸速度、運力、基礎設施、技術和市場需求等多方面的矛盾。企業需要在時效性和成本之間找到平衡點,透過技術創新、運營最佳化和市場細分來緩解這一難題,eVTOL則有望為高時效的貨運場景找到更具價效比的解決方案,打造低空組網式貨運應用。
王剛告訴我們:“藍霄LX-1在低空貨運運輸上,能夠較好地兼顧「高時效」和「低成本」優勢”。根據藍霄團隊的測算,在常規運輸場景內,以從湖北襄陽到河北唐山的飛行路線為例,對比主流快遞公司的特快和標快件,藍霄eVTOL直航件平均耗時比行業運輸時間縮短8-10倍。對比主力快遞公司現有航空運輸業務,藍霄eVTOL干支線運輸的噸公里成本僅為行業航空運輸成本的60%-70%。對比整個物流運輸的成本收入比,也能降低30%-40%。
根據王剛介紹的商業化策略,“藍霄航空”國內外“一縱一橫”的十字型戰略佈局,將持續強化藍霄在場景端的落地優勢,其中包括城際低空貨運、海島貨運、山地貨運、遠端支線、近程支線等。據悉,“藍霄航空”目前的COO擁有15年空域產業運營和政府關係、海外落地渠道管理經驗,對低空產業有著深刻認知。
此外,成建制的技術團隊也是“藍霄航空”一大亮點,團隊技術骨幹出自前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下屬無人機上市公司:航天彩虹)彩虹系列無人機核心研發團隊,在飛行器領域總體與氣動、機械與結構、飛行控制、增程器等多領域都有深厚的積累和技術實力。
創始人兼CEO王剛擁有17年無人機研發設計經驗,曾任彩虹4無人機型號總師、彩虹3無人機、彩虹太陽能無人機飛控系統總師。據悉,目前彩虹4是市場上面向出口的無人機中最受歡迎的型號之一,該型無人機已出口至歐洲、東南亞、中東等地區,技術狀態非常成熟穩定,同時系統整合和掛載能力強大,相容多種特設和通訊、探測方式。
王剛也提到,正是基於團隊過往的技術積澱與工業化經驗,目前藍霄LX-1的總體設計、結構設計、飛行控制系統、增程器動力總成以及傾轉機構等核心模組,均由“藍霄航空”團隊自主研發並掌握關鍵技術。
2025年對“藍霄航空”是至關重要的一年,其首款增程式傾轉旋翼eVTOL貨運無人機,計劃於年內完成設計、生產和試飛。除了飛行器設計和小批次量產目標,“藍霄航空”也會同步推動取證及商業化程序。
“36氪未來產業”持續關注城市發展、產業轉型和創新創業專案落地。尋求報道可郵箱聯絡[email protected]或掃碼進入填寫介面。
此外,今年36氪正式推出《36氪企業投資指南內參》,依託在經濟圈產業群、區域重點推進規劃與招商領域的深厚積累,36氪透過提供深入詳細、更為及時、獨家專有的全面資訊服務,為政府部門提供高效、精準的產業專案內參;助力專案方匹配產業資金、連結關鍵人脈、快速融入新的產業生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