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eVTOL到公務機,國產飛控供應商再融資數千萬元|早起看早期

國內少數能滿足民用航空
高安全等級要求的飛控供應商。

林晴晴
編輯袁斯來
來源|硬氪(ID:south_36kr)
封面來源企業供圖
硬氪獲悉,民用航空高安全等級飛控系統供應商「邊界智控」近日已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由毅達資本領投,徐匯科創投、連界啟辰及老股東前海弘暉跟投。本輪融資將用於技術研發、適航認證支援及量產能力建設。
「邊界智控」成立於2020年,專注民用電動航空飛行控制與自動駕駛計算與控制平臺的研發,為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及公務機及民航客機提供高安全性飛控解決方案。公司按照民用航空適航標準的要求,採用正向設計過程進行研發,構建覆蓋研發、適航取證到量產交付的全流程能力,是國內少數能滿足民用航空高安全等級要求的飛控供應商。
全球航空產業正向碳中和、智慧化加速轉型。據中國商飛預測,2023-2042年中國民航客機交付量將超9000架;Markets and Markets資料顯示,2030年中國電動航空市場規模或達499億元。飛控系統作為飛機的「大腦」,在高安全等級可適航的民用產品領域,長期被霍尼韋爾、柯林斯宇航、BAE等國際廠商壟斷,國內主機廠面臨技術出口管制、國產替代方案可適航性差等痛點,eVTOL等新興領域對輕量化、低成本、智慧化的需求進一步加劇產業鏈壓力。
「邊界智控」以三餘度雙通道飛控系統REG300系列為核心產品,依據ARP4754A、DO-178C、DO-254、DO-160G等標準進行軟硬體開發、試驗及驗證,以滿足對適航條款的符合性審查要求,可以適配多旋翼、複合翼、傾轉旋翼、固定翼等多種構型,為客戶提供飛控系統及配套試驗環境,支援機型從計劃、設計、開發、驗證到審定,走完整個適航取證流程,滿足載人及載客eVTOL機型及未來其他民航機型對飛控系統的安全適航要求。創始人兼CEO翁海敏表示:「我們從eVTOL切入,填補了市場上高安全等級飛控系統產品的空白,並逐步向傳統民航延伸,助力航空業的發展。
具體而言,REG300飛控系統由三個獨立飛控計算機構成,三個計算機同時執行並即時交叉驗證,每個計算機內部包含兩路採用非相似設計方案的指令和監控通道,對輸入資料進行表決、對輸出資料進行監控,以及飛控計算機的自診斷等設計,能夠支撐達到DAL-B等級,支援大型eVTOL適航取證;每個飛控計算機內部運行了高可靠性的餘度管理演算法和通道故障管理演算法,可以應對各種失效狀態下的降級策略以保障安全。
除了產品本身的研發之外,「邊界智控」還開發了一系列飛控系統配套的試驗環境,可基於主機廠的頂層需求,對REG300飛控計算機裝置及其軟硬體進行整合測試和模擬驗證,同步開展確認與驗證、構型管理和安全性評估等工作,從而確保產品開發對頂層需求的符合性和方案正確性。
除了產品及配套驗證環境的研發之外,「邊界智控」透過自主研發搭建了一整套的開發環境,按照民用航空零部件適航管理要求建立了設計保證系統,同時,也獲得了由全球權威認證機構英國國家質量保證有限公司 (NQA) 頒發的AS9100D航空航天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2023年,「邊界智控」飛控系統搭載在沃蘭特2噸級eVTOL機型上完成首飛,如今已隨該機型進入適航審定階段。目前,公司客戶包括沃蘭特、億維特、廣汽、天翎科等多家主機廠。除eVTOL外,「邊界智控」的產品已延伸至電動公務機等民用機型,並與國內傳統航空企業建立合作。
當前,行業面臨的挑戰集中於產品成熟度的提升與適航取證。翁海敏坦言:「飛控研發涉及十餘個專業領域,團隊需長期磨合才能消除知識盲區,整個開發過程是一個複雜度很高的系統工程,投入大、週期長。」為此,「邊界智控」強化平臺化能力,提高產品的標準化和通用化程度,最佳化工具鏈以提高開發和驗證過程中的自動化程度,加速飛控系統的研發和適航。
團隊方面,「邊界智控」在深圳和上海兩地已組建一支近百人的專業團隊,其中不乏擁有商飛C919專案等適航機型及核心子系統研製經驗的技術專家,研發人員佔比超80%。公司成立四年累計融資四輪,資方包括紅杉中國、基石資本、普華資本等知名機構,為低空經濟賽道內融資規模領先的上游核心裝置供應商。

點選關鍵詞,檢視最近的早起看早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