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計劃未來三年內在 AI 上投資 3800 億元。
在阿里 2025 第三財季業績會上阿里披露預計未來三年資本開支會超過過去十年總和,今日阿里巴巴集團 CEO 吳泳銘正式宣佈,未來三年阿里將投入超過 3800 億元,用於建設雲和 AI 硬體基礎設施,這也創下中國民營企業在雲和 AI 硬體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投資紀錄。這筆錢相當於阿里 2021 至 2024 財年經營利潤總和。吳泳銘總結稱阿里未來 AI 戰略會圍繞以下三個方面:一是 AI 和雲計算的基礎設施建設,二是 AI 基礎模型平臺和 AI 應用,三是現有業務的 AI 轉型升級。
蜜雪冰城港股招股次日,融資申購額破萬億港元。
2 月 24 日,蜜雪冰城港股招股第二日,融資申購額超過 1.1 萬億港元,以公開發售的 3.45 億港元(總募資的 10%)計算,相當於超額認購超 3251 倍。蜜雪冰城計劃於 3 月 3 日掛牌上市,招股首日超購千倍。目前港股歷史上凍資規模最高的是快手,2021 年快手香港 IPO 時面向散戶的公開發售部分同樣獲得超額認購,當時凍資 1.26 萬億港元。這個金額超過了寧德時代總市值。
南京德基銷售額首次超過北京 SKP。
據報道,南京德基廣場 2024 年銷售收入達到 245 億元,而連續十年位居中國高階商業銷冠的北京 SKP 則在去年銷售額首次下滑 17% 至 220 億元。若該資料屬實,南京德基將在連續八年位居第二名後首次超越北京 SKP 。
業績下滑的不止是北京 SKP ,經營高階商場的太古地產、恆隆地產、中國國貿等公司公佈的經營資料都顯示了高階零售銷售額同比下降。此前,LVMH 和開雲集團都出現了業績下滑。
相較其他商場,奢侈品也是支撐德基業績的重要支柱,但德基還做了更多新嘗試,如引入了更多輕奢、時尚潮流品牌;提供從人均上千元到幾十元的餐飲選擇;試驗 “24h” 超長營業時間;耗資數千萬元打造多個長年排隊的 “廁所界愛馬仕” 奢華衛生間,都為其吸引了更多消費者到店。
郵政總局對加盟制快遞員試點繳社保。
繼三家外賣平臺宣佈為騎手繳納社保之後,快遞業也開始行動。國家郵政總局發文稱,在部分城市開展快遞行業勞動合同制度試點,推動快遞企業依法與從業人員簽訂合同。這意味著,除了京東和順豐兩家直營快遞,加盟制快遞也要開始考慮為快遞員繳納社保了。據行業媒體億豹網訊息,近期北京部分加盟制快遞網點已開始推進,總部要求加盟商按照 10% 的比例試點繳納社保,即 100 名員工,最低需 5 人繳納。
人社部副部長李忠近期表示,部分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和新業態從業人員因勞動關係不明確、工作方式靈活、收入不穩定等原因難以參加傳統社會保險制度,存在 “漏網”“脫網”“斷網” 問題,需要研究降低參保門檻、給予補貼等政策措施,將他們納入社會保險覆蓋範圍。這是監管部門今年首次就新業態從業人員社保問題表態。
唯品會業績下滑,不再講 “連續 xx 季度” 盈利。
被視為小而美代表,在電商夾縫中求生存,連續四十多個季度在財報宣佈盈利的唯品會不再講好訊息。其近期釋出的 2024 年財報顯示,公司全年總淨營收、毛利潤、Non-GAAP 淨利潤(非公認會計准則淨利潤)、年活躍使用者等多項經營指標較上年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管理層將業績下滑歸因為去年的退貨率進一步上升。
近年來,抖音等直播電商成為重要的尾貨消化渠道,阿里電商加大服飾投入防守抖音,京東、拼多多等平臺加碼服飾,都讓尾貨有了更多流向,而消費者也更在意價效比,白熱化的競爭正在擠壓唯品會的生存空間。唯品會董事長沈亞說,今年將不再追求毛利增長,要讓利透過降低扣點、開展銷售對賭等方式換取業績增長,也會努力確保 2025 年的淨利率與去年保持一致。
微軟開始取消部分美國資料中心租約。
證券經紀商 TD Cowen 釋出報告稱,微軟近日已經取消了與至少兩個私營資料中心運營商的數項租賃協議,涉及功率總計數百兆瓦。微軟同時還縮減了海外開支計劃。TD Cowen 認為,這些舉動表明,微軟可能正處於資料中心 “供應過剩” 的局面,也可能與 OpenAI 的需求轉向 “星際之門” 有關。此前,“MAMA”(Microsoft、Amazon、Meta、Alphabet 的首字母縮寫)四巨頭已公佈的今年資本開支總額預計超過 3200 億美元,主要是投在 AI 上。
壁仞科技考慮在港股 IPO。
據媒體報道,人工智慧晶片創業公司壁仞科技正考慮在香港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知情人士表示,壁仞科技可能尋求在 IPO 中籌集約 3 億美元(約合 21.7 億人民幣)資金。壁仞科技成立於 2019 年,是國產 GPU 領域的明星創業公司之一,公開融資總額超過 50 億元人民幣。2024 年 9 月,壁仞科技曾在上海證監局辦理輔導備案登記,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而早在 2023 年中,就有媒體報道稱壁仞科技考慮在港股上市。
蘋果將在美國業務上投資 5000 億美元。
蘋果今日宣佈了公司成立以來最大的支援承諾,未來四年內,蘋果將在美國支出和投資超過 5000 億美元(約合 36250 億人民幣),這包括將在美國招聘 2 萬名新員工,與富士康合作在休斯頓建設一座 AI 伺服器製造工廠,在密歇根州設立為中小型企業提供諮詢服務的供應商學院等。蘋果在 2024 財年的總營收為 3910 億美元,同比增長 2.02%,全年資本支出為 99.95 億美元。
媒體稱 Shein 去年收入增長、盈利下滑。
據媒體引述知情人士訊息,快時尚集團 Shein 去年銷售增長近兩成、約 380 億美元,但淨利潤縮水 40% 至 10 億美元。上週 Shein 的高管在給投資人的信中強調,儘管近期面臨挑戰,但公司仍然增長強勁。根據我們此前的資訊,2023 年,Shein 完成 450 億美元銷售額,首次超過 Zara 母公司 Inditex 集團,並預計 2024 年 GMV 可以達到 630 億美元。
困於快餐價格戰,達美樂披薩業績不及預期。
美國消費者在高通脹環境下降低外出消費,為了吸引客流,漢堡王、肯德基、麥當勞等快餐品牌提供折扣,或是更具價效比的套餐,同行的價格競爭削弱了達美樂披薩的產品競爭力。去年四季度,達美樂披薩營收 14.4 億美元,同比增長 2.9%,低於分析師預期。具體來看,達美樂在美國市場的同店銷售額僅增長 0.4%,相比之下,國際業務正在復甦,同店銷售額超預期、同比增長 2.7%。本月初,達美樂宣佈將關閉 205 家虧損門店,提升盈利能力。
Stellantis 推出 L3 級自動駕駛功能。
Stellantis 集團近日宣佈推出首款自研 L3 級自動駕駛系統 STLA AutoDrive 1.0,支援時速 60 公里以下 “脫手脫眼” 駕駛。官方表示,即使在夜間或小雨天氣下,這套系統也能支援 L3 級自動駕駛功能,目前已進入車型部署階段,未來將把 L3 適用時速提高到 95 公里以下。
此前,賓士也曾推出類似的 L3 級自動駕駛功能,並已在德、美兩國落地。在德國,賓士的 L3 級自動駕駛功能支援高速公路上最高 95 公里的時速。國內車企也正在加緊推進 L3 級自動駕駛的商業化程序,華為日前在尊界技術釋出會上透露今年的核心之一是 L3 級自動駕駛,小鵬、理想、極氪等也宣佈要在 2025 年底推出 L3 級自動駕駛系統。
華為否認阿維塔的 “塔界” 商標與鴻蒙智行有關。
據新京報貝殼財經,華為派出近 300 人的團隊入駐阿維塔科技總部,雙方正在對第二代產品的產品定義、使用者洞察、營銷策略等進行聯合共創。阿維塔於去年末註冊 “塔界” 商標,引發了市場對 “塔界” 為 “第六界” 的猜測。接近華為的知情人士今日對第一財經回應稱,阿維塔註冊 “塔界” 與鴻蒙智行無關。
富士康回應尋求與日本三大車企合作。
此前媒體報道,日產、本田合併破裂後,日產計劃引入特斯拉作為戰略投資者之一,它相信其位於美國的兩家整車廠能為特斯拉所用。但據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 21 日的回應,其並無明顯興趣。曾試水造車的富士康表露了濃厚興趣,有訊息稱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科技將推動與本田、日產、三菱組成四方合作。
今日,鴻海科技對媒體作出了態度頗為積極的回應:公司的 CDMS(委託設計服務代工的模式)在激烈的汽車行業競爭中應該有更高的接受度,希望今年在汽車行業能有更好的發展,也希望近期內可以有 CDMS 合作的好訊息分享。
乘聯會上調 2025 年乘用車零售預測。
資料顯示,今年 1 月乘用車零售 179.4 萬輛,同比下降了 12.1%,但仍好於預期。基於 1 月車市的表現及促消費的利好政策,乘聯會今日上調了 2025 年國內乘用車銷售預測:預計乘用車零售 2343 萬臺,增速為 2%。其中,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預計達 1565 萬臺,同比增長 28%。
受俄烏局勢及美國市場不確定性影響,乘用車下調了出口預測,預計乘用車出口為 527 萬臺,同比增長 10%。
特斯拉為 FSD 入華準備軟體更新。
特斯拉 FSD 入華經受不少挑戰,此前一再延期。據媒體今日報道,特斯拉 FSD 進入中國市場有了新進展,特斯拉正在準備向中國客戶推送的 FSD 軟體更新。知情人士透露,計劃在未來一段時間進行的更新將允許特斯拉車主在城市道路上使用與美國 FSD 類似的輔助駕駛功能,能引導車輛駛入出口匝道和十字路口,識別交通訊號、轉彎並處理車道和車速變化,這些城區功能將先在部分車型上推送,並逐步擴大。

龔方毅 @Barynx / 欄目主編
沈方偉 @willshen1544 / 作者
張家豪 @17610355195 / 作者
曾興 @ZXsnbbhhhh / 作者
郭瑞嬋 @stj09twinkle/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