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有沒有小夥伴關注廣州這次疫情的
我本來沒在意,不過單日新增破千這個數字讓我怔了一下
這個數字所意味的走勢跟總量有點讓人揪心,那這一切背後又是因為什麼
後面廣州疫情釋出會也很坦誠的總結了原因:
…病毒在樓棟密集、巷道狹窄的環境下,極易造成氣溶膠傳播…
…城中村人口密度較大,也為快速傳播創造了條件…
氣溶膠聽的耳朵都起繭了,不過具體是什麼也有點模糊
城中村也是看過一些電影畫面,可能不少小夥伴並沒親眼見過
這兩件事放在一起倒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一些想當然的疫情畫面
不過當我跟一位學建築的朋友聊了廣州城中村之後
我發現關於這次氣溶膠在城中村傳播,單純從建築來看可能更接近真相
01
住過城中村的人跟我說了三點
這位學建築的盆友也住過城中村,他很切中要害的說了三個畫面
就是這裡的房子更多是加層的

截圖©生活在花園旁邊的珊瑚
左邊這棟二層以上顏色就變了,中間這棟直接在樓頂又加建了小兩層
還有這種外擴的

截圖©生活在花園旁邊的珊瑚
類似這種加層&擴建,讓城中村就開啟泡發模式
各位可以想象一下,就有點像木耳泡水裡兩小時後的樣子

©霧裡看花花非霧
而且如果你用無人機從上俯視,整個城中村格局有那種樹枝狀的、支流狀的
更多時候是多種線性的組合
怎麼說呢,我為各位找了份論文資料,有點類似這些街道形態的分佈


轉自《城市肌理視角下城中村改造與更新設計研究》作者:胡奇洋,圖片©《斯蒂芬·馬歇爾.街道與形態》
如果這是街道分佈,沒什麼問題
但如果這是建築分佈,那對於夏天吹東南季風的廣州來說,通風情況並不理想
更何況每個分支再放大一倍以上的時候
當你行走其中就會覺得被團團圍住水洩不通

截圖©生活在花園旁邊的珊瑚
並且有時候還能聞到味道
因為城中村大部分都是雨汙不分的,而這也是絕大部分城中村面臨的問題

©《城中村雨汙分流改造工程的技術探討》何雄偉
就是雨水從屋頂排入地下排水管道的過程中,和衛生間、廚房相連,和汙水一起流入合流管渠,最後進入大市政汙水管或者河流管道
建築加層、分佈形態、雨汙不分
這差不多是目前城中村最真實的樣子
02
那這三點是怎麼影響的城中村
說之前,需要說下氣溶膠,雖然聽的耳朵起繭,但真正說起來這個概念還真不太好說清楚
什麼鏈條式分佈、系統式存在,天上的白雲、煙囪裡的塵埃都屬於氣溶膠的一種
不過今天不是物理考試,我們可以不用深究氣溶膠概念
只要清楚它的兩個特點就好
➤ 首先不同於我們跟同事朋友聊天時的飛沫只能傳1-2米,氣溶膠可以長距離、長時間存在
➤ 其次氣溶膠最喜歡的就是空氣流通差的密閉空間
帶著這兩個特點我們看回前面三點
建築加層擴建問題,幾乎是所有城中村面臨的問題
被正視過也被重視過,甚至還被放進市長信箱,不過都無濟於事
因為這是一個很久遠的問題,差不多1992年廣州、深圳這邊開啟第一輪城中村改造開始,城中村內部就開啟了瘋狂的民房新建&加層
經年累月,城中村建築密度就上去了,我這位建築盆友說翻了一倍不止
這裡的建築密度高到難以想象,兩棟樓窗對窗可以一起吃個飯
不過就沒什麼採光可言了

不過離得近在我看來並沒有觸發什麼疫情按鈕
但是如果我們再帶上這裡建築分佈形態,你就會發現這裡真的不給風留一點位置

建築聯排就像一座座山一樣,把風ss的擋在外面

©抖音號:113853507
這一點再聯絡上我們前面說的建築密度
水洩不通、擁擠感都是真的,不過這些都是體感上的好壞
真正會有大問題的地方是通風
或者說的更全一點,應該是採光和通風
沒有采光、且通風極差,這樣的環境會滋生細菌,且容易感染
再加上雨汙不分,居住汙水雨水一同排入河流
以及部分下水道年代久遠,不便於勘探,也不便於修葺,有些下水管道會部分外露
這樣的排水系統也將城市河道納入傳播鏈
所以總的來看,城中村被氣溶膠盯上,跟香港淘大花園一個道理
只不過一個縱向一個橫向
03
那這些問題真的沒法解決了麼
當我們在看到城中村顏值的時候,確實會覺得這樣的建築形態就應該被淘汰吧
但其實城中村對於廣州、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來說,非常特殊
他們承載著龐大的居住人口,簡單取締不現實,也會影響外來務工人員居住選擇
這件事真的無解麼
第一次讓我看到城中村原來也可以不一樣的,是喬不絲去深圳看了一個因為嵌入物業而改頭換面的城中村
就是透過物業管理城中村,讓無序變有序,讓髒亂變整潔
背後的道理有點類似破窗效應,因為簡單的建築設計、公區植入,會讓大家更加愛惜環境不捨得亂丟垃圾
不過後來我發現了實際城中村改造案例中,也有很多硬核的改造手法
比如,城中村不是道路擁擠,沒有公共空間麼
那就創造空間
比如深圳城中村南頭古城改造案例
這裡拆除了道路(中山北路)入口建築,以及後退建築第一層,這就為道路最大程度爭取了寬度和開口

©《城市肌理視角下城市更新案例分析與策略研究》,作者:胡奇洋
這種拆除部分關鍵建築,然後整合零碎空間的做法,很難設計
但對於城中村這樣的環境來說,尋找空間、整合空間的智慧非常重要
同時拆除部分建築這個方向,對於密不透風的建築聯排也非常重要
在整個建築佈局形態裡,在建築群聯排的東南角,如果可以拆除部分關鍵建築
打造這樣的公共空間

©《城市肌理視角下城市更新案例分析與策略研究》,作者:胡奇洋
既可以改善建築群內通風條件,同時也改善城中村生活環境
總之,你會透過這些很艱難的設計,能夠找到一些改善城中村的突破口
04
所以擠&密更多是結果,而不是原因
從建築來看,所有問題就會變的很具象
原來建築加建、建築走向,會影響到居住密度,進而疊加在一起影響通風進而影響疫情
以上為正文,來自巧克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