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14日,“2024鄉築大會暨第二屆鄉築未來獎頒獎典禮”在上海靜安區大寧會議中心隆重舉行。“鄉築未來獎”為中國首個可持續鄉村建築實踐獎,由“設計深圳”和華人青年建築師社群“踐談APT”主辦,“鄉築Farm+”承辦,旨在表彰在鄉建領域內富有可持續價值探索的建築實踐。

2024鄉築大會暨第二屆鄉築未來獎頒獎典禮
“鄉築未來獎”是鄉村建設領域內的一次大膽探索,也是鄉村未來可持續發展模式構建的一次勇敢嘗試。典禮現場匯聚了來自全國的設計和運營機構代表及媒體朋友,共同見證了這一行業盛事。



主會場(大寧公園水上會議中心)現場
出席頒獎典禮的評委有沙溪源鄉村合作中心理事長、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副教授黃印武老師,劉宇揚建築事務所創始人、主持建築師劉宇揚老師,當代藝術家、策展人、廣州美術學院城鄉藝術建設研究院院長、教授渠巖老師,謝英俊建築師事務所&常民建築主持建築師謝英俊老師,趙揚建築工作室主持建築師趙揚老師,以及策展人、城鄉工作者、安徽大學副教授左靖老師。
典禮在主辦方“設計深圳”的總負責人王曉剛先生的致辭中拉開序幕,依託設計深圳龐大的設計生態網路,團隊持續探索設計的潛力推動積極變革。同為獎項發起方的“踐談APT”建築師社群發起人、“鄉築Farm+”創始人王俊鋒先生致辭,匯聚對鄉村建築的熱切堅持,助力未來可持續發展事業。


主辦方致辭
鄉築未來獎自2022年誕生以來,每兩年評選一次。本屆自3月開放獎項申報以來,共收到全國上百家設計和運營機構申報的200餘個優秀專案。在評委會首輪的審慎評選後,三個類別各選出了 10個初選入圍專案。
典禮當日進行了正式的獎項答辯環節,9個終選入圍團隊分別就其專案進行陳述,並接受評委的提問和打分。陳述答辯結束後,由評委現場閉門討論匿名評分進行終審決議。


現場答辯及閉門評審
在此期間,會場分別舉行了3場圓桌討論環節,邀請業界專家就鄉建中的材料和建構智慧、活態化與場景力營造、陪伴式成長與共生模式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圓桌討論
經角逐,最終三個獎項——鄉築建造獎、鄉築活化獎和鄉築共生獎,分別產生了2個提名獎和1個最終大獎。頒獎典禮上,趙揚建築工作室主持建築師趙揚老師、劉宇揚建築事務所創始人劉宇揚老師以及策展人左靖老師分別揭曉了鄉築建造獎、鄉築活化獎和鄉築共生獎的最終結果,併為獲獎團隊頒獎。
獎盃的卯榫設計巧妙地融合了建造、活化與共生三大獎項,象徵著鄉村建造中不可或缺的三大核心。各個獎項的獲獎團隊分別上臺發表獲獎感言,分享了他們的設計理念和鄉建實踐的經驗。


獎盃設計
末廣建築的大樂之野·銀杏谷(隨州)專案獲鄉築建造獎大獎,以其“剛剛好的設計”理念,將建築退讓給自然,面對時間與成本的挑戰,以最少的基本單元透過組織規則實現多樣性的聚落形態,打造宜居舒適兼具商業價值的落地作品。


鄉築建造獎大獎
廣南侗寨古建及民俗文化保護中心的廣南侗寨“火塘計劃”專案獲鄉築活化獎大獎,該專案以侗族聚落文化中的核心公共空間——火塘為載體,延續村民農閒時的互助驛站和文化展示窗,作為保護中心公益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火塘計劃”讓新火塘的公益援建超越建築學本身的意義,讓建築師激勵侗民自發改善侗寨的人居環境。


鄉築活化獎大獎
敘向建築設計的北溝村系列專案獲鄉築共生獎大獎,將北旮旯涮肉鄉情驛站從大棚廚房轉型為兼具老北京涮肉特色和鄉村社交功能的複合空間。此外,北溝村燃氣站空地被創新改造為三卅村落型民宿,採用“村中村”理念,為土地注入新活力。專案透過融合現代管理與村民實踐,塑造共同價值,同時孕育出瓦美術館,以藝術手法展現了鄉村形象與城市美學融合的先鋒態度。


鄉築共生獎大獎
不止於頒獎,典禮還特別帶來了一份來自高原的禮物贈予獲獎團隊——上海援助青海省果洛州非遺鎏金和編織技藝結合的銀銅藏品,由青海省相關技藝非遺傳承人親手打磨編織而成。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鄉村處處長顧守柏親自上臺為獲獎團隊贈予這份禮物,並發表講話,對鄉村可持續建築的未來寄予美好祝願。


青海果洛高原贈禮
本次初選入圍的30個專案皆陳列於特別展廳,展現了參與這些專案的設計團隊、運營方以及鄉建者的智慧與創造力。藉由這些極富啟發性的專案,共同思考如何在如火如荼的鄉村建設中,保有對鄉村人文和自然生態的敬畏與耐心,創造出可持續的鄉村形態與活力。

初選入圍專案展廳
第二屆鄉築未來獎頒獎典禮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落幕,特別鳴謝對於本次獎項給予大力支援的機構,包括上海大寧商業投資有限公司、上海東海華慶工程有限公司、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婦女聯合會等。獲獎團隊的傑出貢獻不僅為鄉村帶來了新的活力,也為城市與鄉村的融合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再次證明了鄉建領域對於推動鄉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和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