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骨下跪,演藝圈還有救嗎?

3月28日,熱播劇《北上》收官。
縱觀全劇,不少觀眾表示,這又是一部被老戲骨扛著走的劇,老戲骨們的演技,很大程度上是他們追下去的動力。最觸動人心的幾段劇情,便是由他們所呈現,譬如馬奶奶交代後事、週一僕患阿爾茨海默症。
      《北上》片段  
老戲骨是誰?
胡軍、薩日娜,還有——王學圻(qí)。
尤其是王學圻,繼《異人之下》《追風者》後,再度給年輕演員作配,每一次都讓人覺得既欣慰又遺憾,欣慰於他是演技的擔保,遺憾於他的戲份總是太少。
在2024年的一次採訪中,彼時78歲的王學圻更是坦言:“我覺得演員退休就是,人家沒人找你了,所以說,我呢,知道這天也不遠了。”言外之意,就是他這樣的演員,有戲拍就不錯了。
人們無法不為此好奇,2019年,王學圻因《大明風華》朱棣一角翻紅,演技切片流傳全網,網友奉上至高評價:歷史上的朱棣要是不長這樣,那就是朱棣的錯。
本以為,他將與王陽、於和偉、王勁松等叔圈演員一樣,晉升頂流。可數年過去,他依舊只能在流量演員身邊充當綠葉。
王學圻,真可惜。
無名之輩
談起王學圻,圈內人總覺得遺憾。
1946年,王學圻出生時,喜歡風水的王父給他算了一卦,發現他命裡缺土,遂在名字裡取了象徵著大地無垠的“圻”字。
在未來的人生中,“圻”字確實改變了王學圻的命運,但究竟是“福”更多一點,還是“禍”更多一點,彼時的王父根本預判不到。
王學圻14歲那年,坐上了一輛北京開往吉林的大卡車,由此開啟了自己的軍旅生涯。直到1978年,32歲的王學圻才考上空政話劇團,半隻腳邁進了演藝圈。
同期加入的成員,除他以外,還有23歲的李雪健與24歲的濮存昕,仨人相見恨晚,立馬拜起了把子,王學圻因年紀最大,被李雪健二人喚作大哥。
早年間,空政話劇團人多戲少,王學圻仨人只能跑龍套,經常一臺戲每個人要飾演五六個沒有臺詞的角色,要麼是屍體,要麼是戰士。落幕時,他們仨也沒有名字,只有“演員甲”“戰士乙”的稱謂。
有一回,王學圻給了兒子王大慶幾張話劇票,讓他帶老師、同學來看,結果他們看了半天,也沒發現王學圻的身影,有老師忍不住問了一嘴,王大慶便伸手指向舞臺的最後面:“那個舉大旗的就是我爸。”
      王學圻與李雪健跑龍套  
龍套一跑,就是兩三年光景。
期間,王學圻仨人卯足了勁地練臺詞、學發聲、跳芭蕾,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成角兒。三人中,李雪健話雖不多,但演技是最突出的;濮存昕臺詞功底深厚,每回“數棗”(一種練習發聲的方式)時,就他數得最多;王學圻則喜歡捯飭自己,在一個月工資二三十塊的日子裡,他敢花40元買一雙耐克的運動鞋。同時,他洞察力也強,特喜歡看人吵架,一旦路上有人吵起來,他就跑過來盯著別人,瞧他們的神態、動作跟語氣。
1980年,李雪健因出演一部話劇中的重要角色,成了三人組裡第一個擔任主角的人。
那一刻,王學圻羨慕壞了,做夢時,常夢到自己也站上了舞臺中央。但這一天遲遲沒有到來,因為名字的原因,王學圻總是不容易被記住,有人喊他“王學斤”,有人叫他“王學芹”,就連跑醫院看病,醫生都是喊“王學什麼”。
很長一段時間,王學圻真的就跟龍套一樣,沒有名字。
1984年,時來運轉。
這一年,剛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陳凱歌、張藝謀打算籌拍一部電影《黃土地》,陳凱歌當導演,張藝謀做攝影,萬事俱備,唯有男主角的人選遲遲未定。
直到在一次偶然的聚會中,陳凱歌認識了王學圻。陳凱歌也信風水,他拍《黃土地》前算了一卦,男主角最好找一個跟土有緣的人。“大地無垠”的王學圻,便成了最符合的人選,陳凱歌當即拉住他,說:“這部戲必須你來,因為你和土有緣。”
王學圻在話劇舞臺打了多年醬油,突然要擔任電影男主角,心裡難免有些不安,擔心自己拍不好。可當陳凱歌說出管吃管住還給二百多片酬時,王學圻再無顧慮。因經費有限,他和陳凱歌幾人只能一起擠在幾平米的旅社房間裡,床不夠,便透過猜拳決定誰睡床、誰睡地板,常常被地板膈應到徹夜難眠。
拍第一個鏡頭時,陳凱歌指揮他跑到對面的大山上去,他瞅了一眼,山不大,應該跑兩步就到了。起初,王學圻滿腔熱忱地跑,可跑了大半天,發現自己才剛到山腳下,等跑至山頂,王學圻整個身子都浸了一身汗,風一吹,渾身發冷且噁心頭暈,他當時心想:“我再也不拍電影了,太難受了,真不是人乾的事。”
下山與導演組會合時,他察覺到劇組的氣氛有些不對勁,張藝謀低著頭一言不發,陳凱歌則挨個握起了每個人的手,邊握邊說“謝謝你”,見到王學圻後,更是趕忙上前抱住,兩眼含淚地重複說道:“謝謝你,學圻。”
那一刻,王學圻感受到了這群電影創作者對於作品的滿腔熱愛,他說:“那是我第一次和第五代導演拍戲,他們認真、執著,這種東西能讓我記住一輩子,也潛移默化到骨子裡面了。”
1985年,《黃土地》上映。這部電影如一枚驚雷,把中國影壇炸了個轟天響。影迷們將其抬上神壇,稱它革新了中國電影的敘事語言;陳凱歌、張藝謀二人則拿獎拿到手軟,成為業內冉冉升起的新星。
作為男主角的王學圻,則像此前跑過一次又一次的龍套般,顆粒無收、默默無聞。別說觀眾,就連空政話劇團的朋友,都不知道他演了《黃土地》。
      王學圻《黃土地》劇照 
王學圻,難道註定要跑一輩子龍套嗎?
大器晚成
王學圻拍完《黃土地》後,李雪健、濮存昕這兩位死黨也迎來自己的人生高光。1990年,李雪健憑藉電視劇《渴望》、電影《焦裕祿》,變得家喻戶曉;濮存昕被電影大師謝晉相中,接連主演了電影《最後的貴族》《清涼寺鐘聲》,由此名聲大噪。
王學圻資源也不少,相繼與陳凱歌、張藝謀、姜文、李少紅、何平等大導演合作,拍出了《大閱兵》《代號美洲豹》《陽光燦爛的日子》等影片,結果電影出圈了,導演拿獎了,唯獨他始終不溫不火。
王學圻飾演《代號美洲豹》的黃敬儒
在演藝圈,“不火”是一個死迴圈,越不火的人就越難火,王學圻深有體會。
1992年,陳凱歌開始籌拍未來被譽為傳奇影片的電影作品——《霸王別姬》,王學圻與他合作過兩回,人值得信賴,演技也有保障,因此,段小樓選角時,陳凱歌第一時間便想起了王學圻。怎知,這個念頭剛一提起,就被內部直接否定了。
無他,王學圻沒有知名度,更何況,一個與各大名導合作後還火不了的人,不亞於票房毒藥,他們根本不敢用。
這樣的事情,在陳凱歌籌拍《荊軻刺秦王》時,又發生了一次。起初,陳凱歌堅持要王學圻飾演荊軻,就連劇本都是按照王學圻的形象而定,但拗不過內部投資人的建議,最終只得作罷。
錯失了一個又一個重要角色,王學圻彷彿認命般,學會了釋懷:“演員一定要有經歷,經歷是演員最大的財富,你經歷過,演起來就有感覺,狀態就對。”
他知曉,這段韜光養晦的經歷將成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磨礪著自身的演技。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王學圻因入伍經歷,被導演丁蔭楠看中,被邀請飾演主旋律電影《相伴永遠》的李富春(中老年)一角。
彼時的中國大陸影壇,正邁向商業片時代,主旋律電影日漸式微,但王學圻仍將其視作自己的機遇,沒日沒夜地查閱李富春的背景資料,並不斷揣摩他的心路歷程,當進到戲裡時,他感覺自己就是李富春。
王學圻飾演的李富春
2000年,《相伴永遠》首映當天,李富春的女兒,77歲的李特特來到現場觀看。王學圻站在角落裡,神情緊張地望著李特特,他清楚,自己演得好與壞,李特特最有發言權。
影片結束後,李特特一言不發,不知在低頭沉思著些什麼,劇組成員邀請她聚餐時,她在餐桌上依舊沒說話,就一直盯著王學圻。王學圻逐漸有些心慌,不斷在想自己是不是演砸了,讓她失望了,以至於飯都吃不下。
聚餐結束後,李特特主動找上王學圻,看了好半天后開口:“小王,我能抱抱你嗎?”頓時,王學圻眼淚都快掉下來了,他知道,自己的角色成了,他飾演的李富春,讓李特特看見了父親的影子。
角色成了,火與否,便看天命。
這一次,老天終於眷顧了王學圻,他憑藉李富春一角,先是被第二十一屆金雞獎提名「最佳男主角」,而後奪得第七屆華表獎「優秀男演員獎」,名聲響徹整個演藝圈。
彼時的王學圻,已經55歲了。
名聲有了,角色便來了。2007年,陳凱歌又一次拿著劇本找上了王學圻,邀請他飾演電影《梅蘭芳》中的十三燕一角。
這一次,內部再也沒有人反對。
十三燕雖不是主角,王學圻仍無比重視,十幾年的沉澱,讓他格外在乎每一次出演。正常來說,拍京劇戲大都會找替身演員,尋一個身型相仿的人,妝一化、戲服一穿,便沒人能看破。京劇也講究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導演為了追求表演妥當,也會建議演員使用替身。
王學圻不願,為追求真實與真誠,他決定全程親自上陣。因此,61歲的他拜訪了京劇名家李舒,打算從零開始學京劇。
京劇沒有捷徑,王學圻只能從基本功開始練,每天剛進門,就得先提著大刀跑一個小時圓場,腳步稍慢些,師父李舒還會出聲斥責,不敢懈怠半分。跑完圓場再練子午式,整完雲手再習甩髯口,王學圻每天都練得精疲力竭。
王學圻在《梅蘭芳》中的表演
舞臺上的功夫學了,舞臺下的生活習性更得學,必須練到一抬眸、一抬手,就是梨園老前輩的名角範兒。於是,王學圻成天跟在李舒身邊,學對方說話,模仿對方的做派。
一晃眼,就是整整四個月。
正式開拍時,李舒來到了現場,陳凱歌問他:“學圻的戲怎麼樣?”
“好”
“好在哪?” 
“一不小,二不俗。”
陳凱歌心中瞭然,王學圻的戲,成了。
事實的確如此,他飾演的十三燕,出場戲份雖然不算多,卻隱隱有蓋過黎明、章子怡兩位男女主風頭的趨勢。電影上映後,王學圻更是接連斬獲金馬獎與金雞獎的「最佳男配角」,風頭一時無兩。
年齡,一直是演藝圈最忌諱的詞,人一老,戲便少。王學圻似乎違背了這條定律,年過花甲,反而片約不斷,且不斷在顛覆過往的角色風格。
此後幾年,他先後飾演了《劍雨》的轉輪王、《趙氏孤兒》的屠岸賈、《搜尋》的沈流舒、《天台愛情》的雷哥,甚至參演了《鋼鐵俠3》。
王學圻在《劍雨》中飾演的轉輪王  
      王學圻與小羅伯特·唐尼  
2010年1月11日,64歲的王學圻還憑藉《十月圍城》的李玉堂一角,斬獲了人生中的第一座影帝獎盃。
王學圻飾演的李玉堂
王學圻,大器晚成。
離開還是堅守
名氣就像一陣風,來得快,散得也快;演技則是根深蒂固的樹,它在,樹便在。
王學圻怎麼也沒想到,時代變得如此之快,風,竟吹倒了樹。
當流量至上的信條席捲整個演藝圈時,王學圻彷彿又回到2000年以前,人們嫌棄他沒有名氣的日子。2015年至今,整整10年,王學圻只上線了4部電影、7部電視劇,且大都是配角。
王學圻如此,他的兩位死黨更甚。
李雪健雖然活躍在影視劇中,周身卻圍滿了爭議。他因鼻咽癌的原因,嗓子一天不如一天,說話聲音變得嘶啞不堪,卻憑藉頑強的意志力與敬業精神,仍然貢獻出了一幕又一幕精彩的表演。可落在一部分觀眾眼裡,則成了——老而不死是為賊。
無論是《流浪地球2》,還是《封神1》上映時,整個網際網路都充斥著大量對李雪健的謾罵,罵他老了還要撈錢、噴他公鴨嗓就別拍電影了。
我們無法理解,為何這些人可以不斷縱容流量明星摳圖、串戲、尬演,卻要對賣命、敬業的老戲骨如此苛刻。
濮存昕理解,於是選擇了離開。
當我們翻看濮存昕的資料時,會發現他上一部電視劇,得追溯到2016年的《領養》,上一部電影除客串《決勝時刻》外,需追溯到2011年的《最愛》,幾乎算是半退圈。
曾有媒體詢問他未來是否有影視計劃,濮存昕默默搖頭,記者追問:“是因為您更喜歡話劇的工作節奏嗎?”他無奈一笑:“不是,我沒有機會的,影視作品沒有我的活兒,我演的東西沒人看。”
他心裡明白,現在的市場早已是流量的天下,像他這般年齡的演員,即便演技出眾,也已被淘汰出局。
王學圻則不服老,他仍想抗爭一把。戲外,為了保持身材,原本一頓飯能吃六兩炸醬麵加兩個燒茄子的他,再也沒吃過一頓飽飯,始終保持半飢餓狀態,其他老頭老太透過跳廣場舞、打太極養生,他則整天泡健身房擼鐵。
有網友評價,娛樂圈最自律的兩個男明星,一個是張豐毅,另一個,便是王學圻,而王學圻還要大張豐毅10歲。前些年,當張嘉譯、於和偉、王勁松等一批叔系演員出圈爆紅之時,網友們便第一時間想到了王學圻,想到他57歲時拍攝的《天地英雄》,一身腱子肉和酣暢淋漓的打鬥動作,不知吊打如今多少演員,但臨近耄耋之年的他,早已與“叔”無緣。
57歲的王學圻
戲內,王學圻也沒有倚老賣老。《大明風華》的朱棣,是他第一次飾演皇帝,每天開拍後,他都需要接受來自其他演員的跪拜。這本是理所應當的事,王學圻卻在殺青當日,對著所有群演及主配角,行了跪拜大禮。
      王學圻殺青時向所有演員下跪  
這是一位老戲骨,對戲的尊重,對人的尊重。
《北上》大結局了,年輕的演員將投身新的作品,王學圻這位老戲骨,又將邁向何方呢?
參考資料:
1.《老戲骨的藝術人生·王學圻》——非常靜距離
2.《王學圻:演員就是這樣,沒人找就退休了》——智族Lab
3.《王學圻專訪:從“龍套”到“老戲骨”,角色永遠複雜,生活始終簡單》——上觀新聞@吳桐
監製:視覺志
策劃:Muse
影片號:視覺志
點選原文閱讀,看影片號精彩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