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為了留在小紅書,開始集體賣藝了

這是“頑石”的第 577 篇文章
今早開啟小紅書,差點以為第二次“洋悟運動”開始了。
再刷就看見一老外正用吉他彈唱萬青的《殺死那個石家莊人》。
注意是彈唱,這老外不僅會曲譜還能中文唱出來。至於水平怎樣大家可親自品鑑下~
當然今年萬青剛去北美巡演過,外國人知道這支國內頂級搖滾樂隊很正常。
但下一個影片刷到老外開始打天津快板,我就知道一定是哪裡出問題了。
快板這麼一打,那是別滴咱不誇~
一搜原來是美國政府可能會在1月19號禁掉“美國抖音”Tik Tok。
於是洋抖使用者集體以“抖音難民”的形式進駐小紅書、開賬號發小影片。
本來我以為就是玩梗,發點國外貓狗影片就得了。
沒想到小紅書真的開始緊急招聘英文稽核崗,甚至明確表示“接受小白”,只要會英文這班咱就能上。
本以為網際網路玩了這麼多年,已經沒啥能驚訝我。
沒想到2025年初的這次“洋抖大遷徙”還是超出我的理解範圍了。
以前是咱被牆攔住不讓去外面玩,現在洋人直接翻牆偏要找我們玩,那咱就看看他們能玩出啥花樣、又能整出啥新活?
“萬青”成國際友人交流神器了
第一個掌握中文流量密碼的,我想提名這位彈吉他的“Kyle Collins”。來小紅書兩天,發了3個影片,目前粉絲1676人。
你可能覺得這點粉絲還好意思出來丟人現眼?
但我仔細看了他的賬號內容,那絕對是做了本土化調查的。
起號的第一支彈唱影片,是民謠歌手川子早在2009年發的《今生緣》。
起號為啥要發這麼一首冷門歌?看評論才知道這是今年洋抖爆火的中文神曲。
屬於典型的牆裡開花牆外香,國外爆紅但國內壓根沒幾個人知道。
老哥以《今生緣》開場,沒想到開了個瞎場。
於是第二支彈唱影片,來了個全世界都知道的、以中華文化為創意的《功夫熊貓》彈唱。
可惜老哥又押錯寶了。咱是喜歡熊貓,但這隻“功夫熊貓”可謂刻板印象集大成者了。
一直到第三首歌,老哥不知受到哪位高人指點彈起了萬青的神曲《殺死那個石家莊人》。
要不說我們萬青是頂流呢,發別的只有幾百點贊,發“石家莊人”馬上點贊破萬。

文章開頭我放的是擷取片段,老哥有能力唱完4分鐘的中文歌,甚至口音還不算太離譜。
一看就是下了苦工了,中文網際網路這碗飯,老哥是真想吃啊。
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老哥的賬號目前執行良好,評論區已經點上菜了。
我再給老哥支一招,去“中抖”找點榜單神曲,再整點中式反差小妝造,這不妥妥流量密碼、狠狠把握嘛!

當然,會整搖滾活的還不止老哥一個。
有“耐摔仙人”版的;
有“冰火兩重天”版的;
反正現在中文網際網路的演算法是“跑馬機制”,大家同一個起跑線,誰最能整活,誰最好恰飯。
下一個能中文網際網路爆火的洋抖人,咱們拭目以待!

老外為啥來中文網際網路

目前看來洋抖難民已經在小紅書上集結成軍,並且朝四面八方發射才藝。
第一天先交貓稅、狗稅博個好感;
第二天就開始上才藝。
展示body誘惑那是最基礎的,但這貼心打上的#體育生#標籤,一看背後就有高人指點。
那你是否好奇,老外們為啥遠渡重洋來中文網際網路賣藝?
難道僅僅因為一句“中文版的小紅書,就是洋文版的Tik Tok”?
我覺得這則小影片很能說明一些原因。
它把洋抖被禁的原因怪在了馬克·扎克伯格身上。
說是小札看不慣洋抖吃掉了自家IG和FB的使用者,所以花費千萬美金遊說美國政府,找了個莫須有的罪名給洋抖判死罪。
這訊息是否真實咱不敢說,但看著點贊評論量,顯然它已經成為某種共識。
一舉開創社媒帝國的小札,多年前就有了“仿生人”傳說。那時只是惡搞,如今名聲倒是更臭了。
既然小札的軟體不能用,那其他大佬的呢?
比如剛成為總統身邊紅人的馬斯克?
老馬最近也很忙,忙著在X上轉發金融大鱷索羅斯的P圖黑照。

以前資本家們還上上商業雜誌、裝裝精英;
現在倒是吃人不吐骨頭、毫不注意吃相了。
相比之下,咱老中的企業家當當網紅、沒事給家人們上上福利,竟然顯得正常又親民。

集體逃難到中文網際網路的老外們,真的只想要個發小影片的新賬號嗎?
他們想找到的是一片尚未被汙染的淨土。
而這片淨土,竟然不在西方,在東方。

為啥偏偏是小紅書?

有人說小紅書是少數不用身份證、只要手機號就能註冊的中文APP。
這可能是原因之一,但絕不是全部答案。
看老外在小紅書上發的小影片,咱秉承著老祖宗“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的老規矩,立馬就在評論區聊上了。
有立馬對八卦真假的;
有互幫互助開始批改作業的;

有科普中文網際網路過審精華,如何罵人不帶髒話的;

據說以前上帝為了禁止東西方人民溝通把通天的“巴別塔”給拆了,從此溝通不能、隔閡加身。
現在加上chat gpt的魔法工具,語言竟已是最小問題。
其實老外來小紅書也沒啥好驚訝的,這幾年營銷號搬運的低脂小影片看的還不夠多嗎?
但這次刷多了老外的本人賬號,我發現真實的人和人的溝通,是啥也無法取代的。
很早之前就有個傳聞,英語母語者,反而做不了咱老中的英文題;
這個傳聞現在被證實了。
老外是真的做不了咱的英文試卷。
有些都市傳說被證實、自然有些被證偽。
比如一直有人吹“去美國刷盤子也能住上大別野”?
現在一線藍領老哥現身說法了。
一週休息一天,每天工作10小時。8小時是正常薪資、超過的算加班。
靠著工資能餬口,但想住大別野,天色尚早還不到做夢的時候。
除了資訊溝通,我還想談談文化。
這次我聽到了很多西方小眾樂隊的歌曲,按照以前的流量演算法,他們毫無流量價值,因為絕不可能出現在我面前。
但這次在小紅書,我不僅聽到了新的音樂,還能感受到音樂背後的文化。
原來我一直喜歡的西方史詩的常見配樂,來自一種叫hammer dulcimer,中文名“錘式揚琴”的樂器。

這老哥應該有個樂隊,彈的都是稀奇古怪的樂器。
誰見過這個“大號剝皮器”?得專門帶著手套,不然一曲彈完手就成了剝皮的胡蘿蔔了;
老哥應該只是隨意搬運了自己的生活日常,但看著特別有意思,這不就是打破資訊繭房看牆外的世界嗎?
老外的很多田園民謠歌曲還真挺好聽。
網際網路上從來不缺搞流量的,我本以為這次的“洋抖入侵”只是少數人的玩梗;
現在看很多賬號背後就是普通人,所謂千萬網紅反而不敢貿然行動。
這也挺好的,長久以來東西方的交流都被某些強大的人物、用抽象且空洞的概念綁架。
現在看看老外雖然文化背景不同,但大家都是正常人。
長久以來的那堵牆,妖魔化了牆兩邊的人。
我們以為別人都生活在小哥譚、正如別人也以為我們正水深火熱。
現在看大家都是正常人,酒足飯飽之後再想整點小花活。
那堵牆的存在,曾被賦予過很多重大意義;
但原來牆兩邊的人一直都在偷看對方。
現在小紅書拆了那堵牆,於是牆那邊的人先邁了一步。我們不妨也展現大國心態、平等交流。
再說咱不說還有句老話嗎:
朋友來了有美酒,野獸來了有獵刀!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本文已完結
作者:大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