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華府訊息》連續更新的第1704天
美國國會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本週宣佈新增六名成員。委員會主席約翰·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週二表示,共和黨方面新增成員包括眾議員戈斯·比利拉基斯(Gus Bilirakis)、金映玉(Young Kim)、納撒尼爾·莫蘭(Nathaniel Moran)和扎克·納恩(Zach Nunn)。民主黨方面,資深成員拉賈·克里希納穆爾蒂(Raja Krishnamoorthi)週三宣佈,眾議員格雷格·斯坦頓(Greg Stanton)和吉爾·託庫達(Jill Tokuda)將加入委員會。

圖片來源於網路

特朗普政府已下令總務管理局(GSA)立即取消所有媒體訂閱合同,包括Politico、BBC、E&E News(Politico旗下子公司)和彭博社的付費服務。Politico此前透過美國政府公開支出資料庫發現,聯邦機構長期訂閱其政策追蹤服務Politico Pro,該資訊在社交媒體X上引發右翼輿論反彈,並催生關於拜登政府“資助”反特朗普媒體的陰謀論。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利維特(Karoline Leavitt)週三表示,行政部門將停止在Politico上的訂閱支出。與此同時,負責削減聯邦預算的政府效率部門也宣佈終止財政部與《紐約時報》的合同。GSA負責聯邦政府的房地產、採購和技術服務,一名白宮官員表示,此次審查符合特朗普削減政府支出的方針,並強調“所有媒體”都在政府削減開支的目標之列。Politico管理層則回應稱,該公司從未接受政府資助,所有訂閱均透過標準公共採購程式完成。

圖片來源於網路

特朗普週三在社交平臺Truth Social上再次為其加沙計劃辯護,提議將巴勒斯坦人“重新安置到更安全、更美麗的社群”,並稱美國將與全球“開發團隊”合作建設新居住地。他強調,“美國士兵不需要參與!”並聲稱此舉將帶來“地區穩定”。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當天在國會被問及特朗普方案是否需要美軍部署至加沙時,僅簡短回應:“不會。”

圖片來源於Truth Social

美國參議員比爾·哈格蒂(Bill Hagerty)敦促臺灣重新考慮削減防務預算的決定,警告此舉可能引發特朗普政府的不滿。臺立法機構上月在在野黨國民黨主導下投票凍結部分國防開支,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卓榮泰批評該決定“自取滅亡”。哈格蒂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對臺灣的方向“深感擔憂”,並強調特朗普希望盟友承擔更多防務責任,以應對現實威脅,並確保國際社會的支援。對此,駐美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發表宣告,承諾將“繼續加強自我防衛能力”。

圖片來源於網路
兩名美國共和黨議員警告南非政府停止驅逐臺灣駐比勒陀利亞代表處的計劃,稱此舉將損害美國及其盟友的國家安全利益,並加劇美南關係緊張。參議員特德·克魯茲(Ted Cruz)週二在社交平臺X上表示,該決定“令人深感不安”。此前一天,參議員瑪莎·布萊克本(Marsha Blackburn)則威脅稱,若南非繼續“欺壓”臺灣,可能面臨失去美國貿易特權的風險。

圖片來源於網路

繼美國郵政加強對中國電商包裹的監管後,歐盟委員會週三公佈了一項新的電商行動計劃,擬加強海關檢查並增加相關費用,以遏制中國線上零售商向歐洲市場大量運送低價包裹。該計劃旨在強化各成員國海關與市場監管機構的協調,嚴格執行現行法規,並加大對假冒或不合規產品的檢查力度。委員會還提議徵收一項“非歧視性處理費”,以確保海關能夠“有效監管”進口商品。這一舉措或將對中國電商平臺在歐洲市場的低成本競爭模式構成巨大挑戰。

圖片來源於網路

巴拿馬與美國之間的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圍繞運河通行費和中國企業在巴拿馬的運營問題,雙方分歧加深。巴拿馬運河管理局公開否認美國國務卿魯比奧關於美軍艦船可免除通行費的說法,強調未對通行費政策進行任何調整。這一宣告直接反駁了魯比奧此前的宣佈,使美方關於運河協議的說法受到質疑。

圖片來源於網路
同時,巴拿馬國內法律戰升級,律師已提起訴訟,要求撤銷允許香港和記黃埔子公司(和記港口集團)運營該國五個貨運港口中兩個的合同,指控該1997年簽署的協議違憲。此舉正值魯比奧上週警告這些與中國相關的企業構成“不可接受的”安全風險,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週三回擊,指責特朗普政府“蓄意歪曲、攻擊並錯誤解讀”中國企業與巴拿馬當局的合作。

日本首相石破茂週四啟程前往美國,計劃與特朗普舉行首次會談,成為繼以內塔尼亞胡之後第二位訪美的外國領導人。石破在出發前表示,將致力於建立相互信任,並希望確認雙方在維護和平方面的合作。此次訪問備受關注,外界期待他能否與特朗普建立個人互信,並就中國相關的議題達成共識。預計兩國領導人將重申加強日美同盟承諾,討論如何強化印太地區合作,並深化日本企業對美投資等雙邊經濟關係。此外,石破還希望確認特朗普不會在與北京的經濟談判中以犧牲臺灣換取讓步。

圖片來源於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