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像沙丁魚,火車像頭等艙?悉尼早高峰實測驚呆通勤族

本週,《每日電訊報》對悉尼的兩大公共交通系統——地鐵與地面火車——進行了實地測試,試圖揭示在早高峰通勤期間,悉尼人究竟更注重速度還是舒適度。
悉尼的交通系統,彷彿講述著“兩座城市”的故事。
一邊是曾經繁忙的地面鐵路系統,如今因頻繁延誤而人流減少,車廂寬敞得彷彿“躺著上班”也不成問題;
另一邊則是執行高效、速度飛快的地鐵系統,卻讓通勤者在上下班高峰期如“沙丁魚”般被緊緊擠在一起。
(圖片來源:《每日電訊報》)
為此,《每日電訊報》派出兩名記者——Jack Crawley和Harrison Finlay——從Chatswood出發,分別搭乘地鐵與火車前往中央車站,展開一場“效率 vs 舒適度”的通勤對決。
早上7點37分,Crawley從Chatswood站登上了地鐵。
車廂內人滿為患,幾乎沒有任何多餘空間。
他形容自己像“擠進了沙丁魚罐頭”,在與陌生人貼身接觸了整整15分鐘後,才終於有了活動空間。
儘管擁擠,地鐵依舊以驚人的效率一路飛馳,於上午7點52分抵達中央車站,全程耗時僅15分鐘。
(圖片來源:《每日電訊報》)
與此同時,Finlay則選擇了較為傳統的T1 Tangara火車。
雖然車廂內異常安靜寬敞,大多數人都有座位,空間充足得可以“把腳搭起來”,但速度卻遠遠落後。
從Chatswood出發後,他的火車在穿越悉尼海港大橋前都未能趕上節奏。
甚至一度讓他開玩笑說:“我開始考慮下車游泳過去是否會更快。”
最終,他在Crawley抵達中央車站21分鐘後才姍姍而至。
(圖片來源:《每日電訊報》)
《每日電訊報》週三還公佈了一項令人擔憂的資料:悉尼火車網路的準點率創下近年來最差記錄。
資料顯示,2023-24財年中,每個月火車都未能達到政府設定的準點目標,約16% 的列車未能按時執行,是自2019年該資料集啟用以來的最高值。
年輕通勤夫婦Bronte Cavallero與Zac Harb是地鐵的忠實擁躉。他們表示,地鐵將通勤時間“縮短了一半”。
Cavallero說:“它就是這麼高效,我可以在11分鐘內從家門口到達辦公室。它不僅快速,還非常乾淨、美觀、寬敞。”
(圖片來源:《每日電訊報》)
作為建築師的Harb更是對地鐵車站的設計讚不絕口,稱其為“令人驚歎的空間體驗”,這也是他堅持選擇地鐵的原因之一。
對於悉尼北部的通勤者來說,這場實測提供了一個清晰的選擇——如果你追求快速高效,選擇地鐵;
如果你更看重個人空間和舒適度,並不介意遲一點到辦公室,那就選火車。
無論你是哪一類通勤者,悉尼的交通系統都在變化,而你的出行方式,也許正是這個城市未來發展的縮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