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一經典被抬上了大銀幕——《紅樓夢之金玉良緣》。
上映首日,全網鋪天蓋地的惡評,網友的嘴跟淬了毒似的:
“史詩級慘案!”
“太惡毒了,毀經典!”

罵得很難聽是嗎,但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張劇照後,會親自下場唾罵。
無獎競猜,請問這張官方劇照是《紅樓夢》中的哪一經典角色——
A:周瑞家的 B:劉姥姥(年輕版)

。。。。。。。
答案公佈,這是林黛玉。

所有國人的沉默震耳欲聾,網友說,真的一黛不如一黛。


我建議,首先,這部電影主創要向曹雪芹先生道歉。
其次,向我們道歉。

《紅樓夢》這種古典文學翻拍,最忌扮相詭異,死亡打光,亂編故事。
很不幸,《紅樓夢之金玉良緣》(以下簡稱《金玉良緣》)全佔了。

賈寶玉,再也不是“其人如玉”的貴公子,而是脂粉味十足的地主家兒子。

豈止是一黛不如一黛啊,我看一玉也不如一玉。
歐陽奮強的經典,楊洋的清秀俊俏,以及最新版的一男子。

不見似蹙非蹙罥煙眉,似喜非喜含情目,倒有種鬼迷心竅的怪異。
86版的林黛玉,柳葉眉櫻桃嘴,病若西子勝三分,新版黛玉,彷彿被餓了三天。

她也成了新版爭議最大的角色。
大家說這版黛玉最大的作用是襯托出蔣夢婕版黛玉活像仙女下凡……


甚至還不如《小戲骨版紅樓夢》中的小黛玉。

當賈寶玉與林黛玉同框,可以說是雌雄雙煞,網友說這不是木石前盟,這是阿珍愛上阿強……

平心而論,飾演林黛玉的張淼怡,私照算得上好看,但很難把她想象成黛玉。
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劇組選角的能力。

這是沉著智慧的薛寶釵嗎?我以為會是鶯兒。

當寶黛釵三人登場,你很難相信這是層層篩選出來的演員。

而整體妝造也是廉價凌亂的醜,這是賈母率眾人遊大觀園的場景。
飽和度極高的服飾,形神皆散的儀態,像去景區玩cosplay的遊客,有古裝卻無古韻。

金陵十二釵,各有各的古怪,號稱全員丫鬟。

知名配角如劉姥姥,在片中倒是妝造典雅,皮膚光潔,宛若上了八層濾鏡,網友說她不是窮人,像來收購大觀園的。


最令人咋舌的是纖巧風流,與寶玉夢入太虛幻境的的秦可卿,形象簡直不堪入目。
這些妝造,比李少紅版當年的“銅錢頭”可怕多了。

當中看下來,最順眼的居然是飾演賈元春的關曉彤,儘管仍被質疑這個元妃有形無神,現代感太重,但已然是片中最清新脫俗的了。

加上打光也很詭異,黛玉初進賈府的重頭戲,燈光直直懟在她的賈母頭上,周圍一片昏暗,選在中元節上映也是精心算過的吧,像極了恐怖片。

那劇情呢?簡直是個笑話。
《金玉良緣》號稱聚焦在寶黛釵三人的愛情故事上,立志把《紅樓夢》拍成古裝愛情片(???)

並出現了“我就是愛你,人家就是要和你在一起”這種戀愛病含量極高的臺詞,如果我不說,你想不到到這句出自賈寶玉之口。

薛寶釵林黛玉同框,主打一個偷感很重,你們仨把日子過好比什麼都重要。

我請問呢,這是站在青春疼痛文學層面去理解名著嗎。

但可嘆的是,《金玉良緣》從導演到演員都暗暗透著不服。
先是導演胡玫發微博控訴網友組團黑《金玉良緣》,並與網友對線,堅持捍衛自己的選擇。

同時,主創的各種發言也彰顯了他們對《紅樓夢》人物的頂級理解。
整個劇組好像沒人喜歡林黛玉,導演口中林黛玉整天哭天抹淚。

說對不起飾演林黛玉的演員,明明她那麼愛笑,卻要演哭唧唧的林黛玉。
我請問呢?所以林黛玉還得給你們道歉唄。

而通讀原著多達兩三遍的演員們,對角色的理解也頗為片面。
張淼怡談自己演的林黛玉,形容詞居然是“離經叛道”“特立獨行”,這種萬金油詞彙最後還來了句“林黛玉尖酸刻薄”。

而飾演薛寶釵的演員,則說寶釵最大的遺憾是“她沒有得到一個愛自己的丈夫,沒有可以回憶的愛情。”
“薛寶釵是個喜歡刺繡的大家閨秀。”

每一句都如雷貫耳,每一次解讀都在給《紅樓夢》招黑,作為觀眾只想說,道歉,現在就給曹雪芹道歉!

整個劇組但凡有一個人認真讀過原著,也不會如此褻瀆經典。
時代在前進,品位卻在倒退。
求求娛樂不要再毀名著了!

也許很多人不知道,《金玉良緣》不是沒有努力過。
相反,它(宣傳)的野心挺大的。
導演胡玫,國內最具聲譽的女性導演之一,也是中國首位票房過億的女導演。
她執導的《雍正王朝》、《漢武大帝》,早些年是口碑收視獎項齊飛的神作。

2005年著手《紅樓夢》的劇本,又從全國將近兩萬多名演員中,選出了幾十位主要演員。
更請來中戲、北影的專業老師,對他們進行了長達9個月的封閉式禮儀、表演培訓。

2018年,電影正式拍攝完畢,之後又被雪藏6年。
從籌拍到上映足足19年,據稱耗資2億。

更震撼的是,劇組還借了六七十億的珍品出來拍攝,你沒看錯,六七十億。

一個翡翠白菜,7個億。

為什麼要呼叫那麼多珍藏級的珠寶呢,導演說:因為要對得起中華文學名著,對得起曹雪芹。
現在請你們捫心自問:對得起嗎。

結果大家也看到了,上映5天,票房不到500萬,罵聲一片。
一方面,它撲得觸目驚心,另一方面,它糊得合情合理。

《紅樓夢》這種恢弘鉅著,拍成兩個小時的電影,本身就是不可能的。
所有名場面都有,從黛玉進府、夢遊太虛拍到元妃省親、寶玉大婚,這樣的“打卡式拍法”就是走馬觀花,最終的人物歸宿變成埋葬愛情。
不僅浪費了名著的底蘊,也白白消耗了經年累月的拍攝之苦。

每當此時,我們又不得不回想86版《紅樓夢》劇組對原著的頂級還原。
導演王扶林,接下拍攝工作後,先後花1年時間通讀了原著和相關學術著作,自己還寫一本《導演闡述》。
化妝師楊樹雲看了七遍《紅樓夢》,從古今典籍和研究中設計出紅樓夢眾人的形象。

劇中的畫面,隨手一截都是古香古色,恰如大家想象中的賈府眾人。

當時拍林黛玉出場的鏡頭,導演想從手部特寫開始拍,在沒有手模的時代,化妝師愣是給陳曉旭的手化了2小時妝,連指縫中的皺紋也要細細抹掉,還原出名門閨秀的纖纖玉手。

班底牛逼,選角更是一絕了。
陳曉旭是毛遂自薦演林黛玉的,王導力排眾議選了她,便是看中她弱柳扶風的氣質。

同樣是千萬人中海選,大家品品什麼是陳曉旭之後再無林黛玉。

演鳳姐的鄧婕,那種精明潑辣勁兒,新版真的差得太遠了。

還有雍容華貴的元妃,嫻雅多才的寶釵,哪個不是經典?

因為書中形容王熙鳳的一句“柳葉吊梢眉”,化妝師楊樹雲絞盡腦汁翻閱典籍,做出了“粉面含春威不露”造型。

他打造的金陵十二釵,個個生動,自成特色。

你能看到演員也是真心熱愛並理解自己飾演的角色。

陳曉旭曾在北大的講座上解讀過黛玉的性格,講黛玉的“靈性”“通透”“哀怨”。
她完全吃透了這個角色:“這種哀怨是一種未了的情困迷惑。”
這樣對對如今的演員對角色的理解,層次高下立現。

b站有位up主說:就是這群才華橫溢的年輕人為我們演繹了那部曠世奇書《紅樓夢》。
每一幅畫面都是精雕細琢的結果,也因此,86版配得上“一朝入夢終不醒,世間再無紅樓夢”的讚譽。

不由得想到很多人說,為什麼我們的影視劇再難見到這樣華貴有古典韻味的美人,是什麼時候失去了那種歷史的厚重感。
明明製作費越來越高,借用的珠寶越來越名貴,但核心卻越來越寡淡甚至淺薄了。
人們想象中的四大名著影視化,已經要從幾十年前的翻拍作品中去尋。
到底是什麼在倒退。

《紅樓夢》被矮化只是當今影視圈的一個表徵,今日是“紅樓”,明日可以是“三國”“水滸”“西遊”……
或許,《金玉良緣》最大的問題不是佈景,不是演技,更不是演員長相,最深層次的,是對古典名著是否還有敬畏與熱愛。
若有,就不該拍出被萬人罵的“餘孽”。
若無,就不該打著“紅樓”的名字哄騙。
那是對幾代人的傷害。
-End-
weibo @時尚InsLady 小紅書/影片號 @InsLady




INSLA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