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股票交稅有絕招,做對三步賺錢又省錢

↑ 點選上方“美國財富管理”關注我們
美股投資雖然機會處處,但也同樣存在一些無處不在的稅務陷阱。比如大資金交高稅,極端情況下甚至要倒貼錢交稅(Wash Sale)。怎麼賣股票才能少交稅,甚至不交稅呢?其實有一些小竅門,原理和方法都很簡單,只是平時你可能沒留意到而已。
總的來說,賣股票少交稅有三個優先原則:
  1. 優先賣掉最高價買進的股票(資本利得少)
  2. 優先賣掉能導致虧損的股票(可抵稅)
  3. 優先賣掉一年前買的股票(長期資本利得稅率低)
這裡討論的是,假如你已決定在某價位賣出股票,該把手上哪一批股票先賣掉交稅最少。不涉及是否應該在某價位賣出。
我們先來看看券商的預設賣出方式是怎樣的。一般來說,開戶時如果不做設定,大部分機構預設使用"先進先出"(FIFO)的原則,也就是把你最早買入的股票優先賣掉。
比如特斯拉股票,假設你2018年以300美元的價格買入,2020年2月以900美元補倉,如今股價已經漲到1025美元。如果按預設FIFO原則賣出,就會先賣掉2018年300美元買入的那批股票,每股應稅收入高達700多美元。
但如果你提前設定了其他方式,比如"後進先出"LIFO或"指定出售哪一股",就可以優先賣出900美元買入的那批,每股應稅收入只有100多美元,差距非常大。
很多人炒股幾年也沒注意到這一點,一直在多交稅。為了避免,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一種適合的計算成本價(Cost Basis)的方法。以Charles Schwab為例,登入自己賬戶,在"Service – Account Settings – Edit Cost Basis Method"就可以設定。
通常有以下幾種計算方法及優缺點:
先進先出(FIFO):缺點是成本價最低,應稅資本利得最多;優點是賣出的可能是一年前買的,稅率較低。
後進先出(LIFO):缺點是賣出的是新買的,稅率較高;優點是成本價最高,資本利得最少。
指定出售哪一股:缺點比較麻煩,但優點是你可以自己算出最優解,只賣出想賣的那一股。
先賣價格最高或最低:優點是電腦自動幫選,省事;缺點是不考慮持股時長,無法享受長期資本利得低稅率。
平均價格:這是共同基金預設方法,算平均值更現實,因為基金分紅再投資、複利後,一股一股算太複雜。
需在賣出前選定方法,賣出後無法更改。
那麼,哪種方法最省錢呢?這就要看資本利得的稅率了。以單身納稅人為例:
股票/債券/基金收入在39,375美元以下,稅率為0%;39,376至434,550美元為15%;超過434,551美元為20%。
短期資本利得的稅率為個人所得稅稅率,即10%-37%不等;長期資本利得(持股超1年)稅率則分為0%、15%和20%三檔。
很明顯,長短期資本利得稅率差距巨大。組合起來看:
產生資本虧損(Capital Losses),可抵稅;
產生長期資本利得(Long-term Gains),稅率低;
產生短期資本利得(Short-term Gains),稅率高。
因此,賣股票交稅少的優先層級就是:資本虧損>長期利得>短期利得。
我們用上面特斯拉股票的例子,來算一下具體的應納稅額差距:
假設單身狗小A年薪10萬美元,所得稅稅率為24%。他分別在以下時點和價位買入100股特斯拉:
如果採用不同的賣出方式,應納稅額將有天壤之別:
賣出方式 獲利型別 應稅稅額 
先進先出(FIFO) 賣出#1 長期資本利得 $72,500 x 15% = $10,875 
後進先出(LIFO) 賣出#3 短期資本利得 $54,500 x 24% = $13,080 
指定出售哪一股 賣出#2 短期資本利得 $12,400 x 24% = $2,976
你看,差額最高可達1萬多美元!優先賣出#2顯然是最優方案。
也許有人會問,先賣出最高價買入的股票,雖然交稅少,但賺的錢也少啊?實際上,無論先賣出哪一股,整體上賺的錢資本利得都是一樣多的。
比如上例中,你有3股特斯拉股票,分別以$300、$901、$480買入,今天有機會以$1025、$1000、$700賣出。不管怎麼賣,排列組合算完,結果都是:($1025+$1000+$700)-($300+$901+$480)=$1044。但賣法不同,應納稅額差距就天壤之別了。
最後說一點,2011年1月1日之前,美國股市缺乏統一準確的計算成本價的資料和方法,和現在的加密貨幣市場情況類似。直到2011年新稅法實施後,券商才被強制要求將股票的購買成本價彙報給國稅局。
所以如果你的年度報表1099-B上出現"Non-covered Security"字樣,意味著這部分是2011年前買入的,可能無法獲取準確的成本價。反之"Covered Security"則是2011年後買入的,成本價是被新規"覆蓋"彙報的。
有時公司給員工的配股期權,在1099-B上成本價也常常顯示錯誤。如發現錯誤,不妨找券商調整或查閱公司的Release Statement核對。
操作好這些細節,高效理財交稅少,慢慢也就會賺到令人眼紅的"浪"花啦!
相關文章:
我們是一家位於美國本土的獨立第三方保險經紀公司,為全美各州和海外高淨值人士提供專業服務。
業務諮詢,商務合作,文章轉載 請新增微信adafinance4u 或掃描下方二維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