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虧的業務

Hi,我是V姐。
週末跟大家聊點輕鬆的。
這周看到華爾街有一項業務量暴增,有基金公司半年從0做到百億美金規模,大摩、黑石等老牌資本都準備介入。
我仔細一看,竟然是收錢來幫你虧錢的業務。
簡單說,這個業務就是幫助客戶製造“虧損”來避稅。
因為美股長牛,科技股暴漲,很多科技新貴要賣股票,需要繳納20%的資本利得稅。
那我手上如果有其他股票虧損,我同步賣出,落袋的盈利就少了,稅就少了。
這時你會發現,這個方案虧掉的錢不也是自己的嗎?
所以你需要專業人士幫你操盤,讓你稅單上看起來有虧損,但實際沒有。
他們幫助客戶用手上的科技股做抵押,融資融券,來建立一個多空組合,比如100%多頭+30%空單。
透過可控的選股,讓多頭出現目標數額的虧損,然後賣出,但是空單部分是賺錢的,只是不落袋,所以實際總包並沒有虧損,而美國不對空單這部分“未實現的盈利”徵稅。
多頭賣出後,錢再拿回來買入投資組合,以維持多空在一定比例的平衡,來控制虧損的速度和額度。
除了股票,很多有錢人賣出房產、轉讓公司股份的收益,也用這種方式來避稅。
這個業務每年收取0.5%的管理費+0.3%融資費,總費率是0.8%,大約是指數基金的2倍。
美國矽谷的人工智慧公司停車場裡,大量資管銷售就等在那裡,隨時給財富新貴發名片,介紹這項業務。
這個業務對客戶是有門檻的,百萬美金起。聰明的朋友肯定發現了,它可以幫助有錢人延緩交稅,把更多資本留在股市裡博取收益,富裕階層的稅率大部分時候都比工薪階層更低。
上有慈善基金,下有多空業務,只有打工領工資的在老實交稅。
任何針對有錢人的加稅,都會使得多空業務更加繁榮。
尼瑪,美股已經漲到這種地步,需要花錢請人幫你虧一虧。
而有的市場,在過去3年,你想花錢請人幫你賺一點,結果虧得褲衩子都不剩。
一邊是技術性虧損,一邊是用技術讓你真虧損。
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
昨天中美經濟工作組開會。
雙方財政部的領導碰了個頭。會議間隙,彭博社採訪了中方參會人員,就我們11月4號-8號開會要討論的財政刺激政策進行提問。
報道的原話是這樣的:The size of this round of policies will be of quite large scale 。
我們不可能透露數字,彭博說受訪人員英文非常好,所以這個大機率是受訪者的原話。
quiet large 有多large,看市場下週怎麼消化了。
我們慢慢在學預期管理這個事,利好要小火慢燉反覆提,逐步消化,真落地的時候,市場小幅上漲是最健康的。
週末去參加了個活動,他們安排可以試駕賓利。
說實話, 我也第一次開這麼貴的車。歐陸24款430萬,25款直奔500萬去了。
你要說感覺怎麼樣,車肯定是好車,除了內外的豪華感拉滿之外,底盤非常優秀,跑車做出行政轎車的避震感,剎車線性絲滑,操控感好,我女兒坐在後排看手機完全不晃不顛不頭暈。
缺點就是完全沒有智慧化。銷售說,加錢的話,最多給你定製個車道保持,其他沒有了。
原話是這樣說的,我們這個車呢,它是奢侈品,它不是講究功能性的東西。你看我們這個車縫線,做出菱格紋樣的皮,這個加20多萬就可以有。
emmm,蠻好的,果然不坑窮人。
他們這家經銷商同時還賣蘭博基尼,保時捷等,他說保時捷今年銷量下滑是最厲害的,一個月從200臺下滑到50臺,中產是真沒錢了。
銷售說930那天收盤後,就有好幾個大哥找他訂賓利,所以他們現在比誰都希望有大牛市來。
你看,牛市拉動消費,就是這麼立竿見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