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約華人資訊網》出品,
轉載須徵求許可,規範署名(公號名/ID/作者),違者必究
哥譚派新聞截圖
長島市是亞當斯市長推動住宅更新的第五個目標區域,此前類似提案已覆蓋東布朗克斯、布魯克林的大西洋大道、皇后區的牙買加地區,以及曼哈頓中城。然而,部分居民對這一提議感到意外,畢竟該地區過去幾十年已發生巨大轉變。
“他們還怎麼在這兒蓋更多公寓?”一位1994年搬來此地的育兒工作者Maria Remache說道。她表示自己喜歡社群逐步轉向住宅用途的變化,但指著離家不遠的一棟八層新樓表示:“我們已經有很多在建工程了。”
根據城市規劃局的年度報告,長島市去年新增了1859套公寓,是五個行政區中最多的。另有約4600套公寓即將竣工,是全市第二高的竣工數量。
市規劃局局長Dan Garodnick指出,該社群還有足夠空間容納更多住宅,尤其是在濱水區現有高樓以東。他補充道,以前的分割槽調整允許在部分地區建設高樓,但也將大片區域排除在住宅開發之外,許多街區仍被劃為低層製造業和商業用途。
他說:“濱水區這片核心區域過去基本未被開發,如今我們有機會推動住房、濱水通道建設,以及強制性可負擔住房的引入。”
在Remache’s公寓兩條街外的帝國城市鐵工廠(Empire City Iron Works)中,金屬梁被吊車高高舉起,發出叮噹聲響。附近的46大道兩旁還排列著一層高的倉庫,與社群的高樓住宅形成鮮明對比。
市政府計劃對一個由54個街區組成的區域進行重新分割槽。該區域大致範圍北至皇后區大橋(Queensboro Bridge),西至東河,東至23街,南部邊界大致為44大道到47大道之間的工業街區。規劃將保留該區域中央的大型工業商務區,同時在其他區域推進住宅開發。提案還包括允許在紐約市房屋管理局(NYCHA)所管轄的皇后區大橋公共住房以東、以及亞馬遜曾計劃設立園區但最終撤出的濱水地段建設新高樓住宅。
在規劃會議上,居民們呼籲官員改善下水道容量、為附近的NYCHA公屋專案提供升級資金,並增設學校以容納預計新增的上萬名居民。他們還強調希望這些新增住房能夠真正“讓普通紐約人住得起”。據房地產平臺StreetEasy資料,目前長島市兩居室公寓的中位月租約為6,000美元,而中位售價超過140萬美元。
現行市規要求:凡因重新分割槽而建設的新住宅中,至少25%必須面向收入低於該地區中位數收入的居民。Garodnick表示,這項新提案彌補了以往分割槽改革的缺陷——例如2001年啟動的那輪改革雖然引發了建築熱潮,但未對住房可負擔性提出任何要求。

長島市擬議的分割槽規劃。
然而,社群倡導者指出,即使如此,預計新增的兩居室租金仍在每月2,500到3,500美元之間,遠高於大多數紐約人的承受能力。
“總比沒有好,但還遠遠不夠。”非營利組織“西皇后社群土地信託”聯合主席、紀錄片導演Memo Salazar說,“我們並不反對開發,也理解城市需要發展和變革,但如果你要放開開發,就必須配套以巨大的財政承諾來補貼可負擔住房。”
除了倡導可負擔住房,該土地信託還呼籲市政府允許他們將教育局旗下一棟使用不足的建築改造成食品合作社、社群花園和流動攤販的車庫。
代表該地區、對規劃未來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市議員元在熙(Julie Won)未對亞當斯政府的提案發表評論。她在去年一場關於該規劃的社群會議上曾對哥譚派表示,她並“不完全同意”該提案細節,並希望“所有公共土地都用於100%可負擔住房”。
長島市的商戶和員工對可能出現的影響表示擔憂,他們擔心房東可能會為了更高收益而將商業用地改為住宅用途,從而影響他們的生計。不過也有人看到了新住房帶來的利好。
過往的重新分割槽有時對小企業造成傷害。例如,布朗克斯傑羅姆大道(Jerome Avenue)上曾遍佈汽車維修店,但在被改建為住宅後遭集體清退。
不過,Garodnick指出,這項長島市的提案實際上是擴大該區域工業商務區的容量,該區從皇后區大橋南側延伸至約二十個街區,“我們為製造業創造了新的工具和空間。”
在44大道的Wildflour咖啡館外,19歲的巴魯克學院新生Diego Velazquez表達了對市府規劃的肯定。
“這地方不錯,有很多建房的機會,”與父母住在東艾姆赫斯特的Velazquez說。“至少聽起來不錯,人們需要更多地方居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