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會有一個人
作者:李 南
總會有一個人的氣息
在空氣裡傳播,在晦暗的日子閃閃發亮
我驚訝這顆心還有力量——
能激動……還能呼吸……
和那越冬的麥子一起跨過嚴寒
飛奔到遠方。
總會有一個人
手提馬燈,穿過遺忘的街道
把不被允許的愛重新找回。
總會有一個人吧!
在我失明前變成一束強光
照徹傷口和淚痕、我經過的山山水水。
冷杉投下莊嚴的影子
灰椋鳥憂傷地在林中鳴叫
彷彿考驗我們的耐心,一遍又一遍。

朗誦:陶子


點評

北 楓
李南是一位情感充沛的女詩人,她的詩大多都具有極強的呼喚意識和喚醒力量。她的詩產生於心靈被刺疼或柔化後自動地顯形,而非鍊金術和為詩而詩的冥思苦想。
我讀過她的一些詩歌,如《現在,曾經》、《夜宿三坡鎮》、《我還能活多久》、《私人生活》、《在鼓浪嶼草木詩經咖啡館留宿》、《幾條忠告》等等,幾乎都具有這些特徵,令人深受感動。
以李南的《總會有一個人》為例,這首詩她以平民立場,俠骨柔腸的堅定信念和大愛,讓這首詩產生了溫暖而堅定、憤懣而寬恕的悲槪美,還藝術的審美性,讓詩重新厚重起來:
“總會有一個人的氣息/在空氣裡傳播/在晦暗的日子閃閃發亮/我驚訝這顆心還有力量/能激動,還能呼吸/總會有一個人,手提馬燈/穿越遺忘的街道/把不被允許的愛重新找回/總會有一個人吧/在我失明前變成一束強光/照徹傷口和淚痕。”應該說,人在情感充沛的時候,寫詩是不需要技巧的,李南就是這樣的詩人。
作者簡介
李南:1964年出生於青海。1983年開始寫詩,出版詩集幾種。現居河北石家莊。
北楓:北京人。現為中國詩歌學會會員,詩評人。作品散見於《詩潮》《詩林》《詩詞天地》《長江詩歌》《中國詩人》《新詩歌》等近百家文學平臺。曾榮獲2021年度“中國十大文學人物”。有作品入編《2020中國優秀詩歌選》《2021當代影響力詩人文選》《2022當代精英詩人作品選》。著有詩集9部,詩評集《北楓薦詩》1-8輯,出版專著多部。

207



2023




★

(排名不分先後)
向下滑動閱覽
編者按:
“一日一詩”欄目工作團隊今天正式和大家見面!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國家一級作家柳芭老師,以及海上、金剛等一批筆力雄厚、低調務實的海內外評論老師入盟團隊(見工作團隊名單)。他們中多數人本身就是詩人,其中不乏文學博士、理工科博士、高校教授、媒體工作者。在過去一年,他們默默為詩人和讀者服務,相信很多人已經見識過他們的文字實力。我們還有很多不在名單內的老師,他們也在不定期地幫助寫評。當今社會,不是很多人願意無名無利地為別人做“嫁衣裳”,特別是為素不相識的詩人寫評的,所以這批老師特別值得我們尊敬!
本欄目的詩評主要是解析或導讀性詩評,目的是幫助不諳詩歌的普通讀者更容易地理解詩歌,或拋磚引玉,啟發讀者從更多的角度和層面去延展詩意。詩固然是藝術作品,評同樣也是一篇篇精美之作。評者用自己的創作心血,為詩平添了不少精彩,也為讀者帶來了閱讀享受。我們感謝所有詩評者的無私奉獻。
當然,我們也感謝詩人們的優秀作品。正如評者所說,有感覺的詩才能寫出有質量的評。
我們感謝後臺的工作人員,一日一誦,一日一編的工作何其繁重,他們日日不懈,經常工作到深夜。
我們在此也要感謝我們的讀者,特別是感謝日復一日,持之以恆留言的粉絲朋友,你們的熱情鼓勵、愛護和支援,是我們每日更新的動力。同時,我們也在默默欣賞你們留言詩的進步。
本欄目的宗旨是相容幷包,多維開放,縹囊草根,不拘一格。我們會推成熟詩人的作品,也會發一些新手作者的來稿。會選抽象隱晦的“現代詩”,也會選通俗易懂的“口語詩”,各種流派風格均有可能涉及。我們會盡量展現詩歌的多樣性,包括題材的多樣性,表達方法的多樣性。當然,我們會更多地關注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作品,注重詩歌的人文價值和品味取向。本欄目面向全世界,是海內外詩人的交流橋樑,故我們也會照顧地域的廣泛性,並尊重中西文化的差異。有道是, “詩不達詁,文無達詮”,詩好詩壞難有定論,但詩和讀者的邏輯關係又極其簡單,那就是“共鳴”。本欄目無法做到每首詩都讓讀者滿意,但可以做到,每個讀者都能從中找到自己喜歡的詩。我們將不以個人喜好,而以開放的胸懷和開闊的眼界為此保障。
我們歡迎大家提供或推薦有新意的詩,有真情實感的詩。來稿一定要附上個人簡介。帶評的詩會優先考慮,但必須附上評者的簡介。本欄目以公眾號“原創”釋出作品,如果同樣的詩和評已在別的公眾號“原創”釋出過,請勿重複投稿。
(編者)
投 稿
自薦或推薦優秀原創且首發的詩作品,請傳送至:[email protected], 本欄目由 馮站長之家 傾力推出。

近期微信修改了訂閱號推送的規則,為了讓您第一時間收到馮站長之家的推送,請點選下方的【點贊+在看】哦!

關鍵詞
詩人
讀者
本欄目
作品
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