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詩:我的第一堂課就是最後一課/因為我不明白人為什麼要做體操|軒轅軾軻:體操課

  一日一詩
體操課
作者:軒轅軾軻
我的第一堂課就是最後一課
因為我不明白人為什麼要做體操
為了說服我,體操教練一甩手
扔出個盤子,盤子碎了
扔出把椅子,椅子摔掉了腿
扔出個同學,他在空中一個後空翻
穩穩地落到墊子上
你看,只有人才是最適合做體操的
我仍然不懂,託著腮坐在角落裡
看他們壓腿,展臂,翻來滾去
教練向我走來,露出詭異的笑
一拍我肩膀說,坐著旁觀也是一種體操
我一愣,站起來,當著全體人員的面
助跑後翻出一連串的筋斗雲,上了西天
朗誦:十一
點評
沈浩波
軒轅軾軻用一種即興色彩濃烈的,帶有很大語言表演性質的形式主義書寫,令詩壇側目。但其表面的形式主義卻又擋不住內在的強烈生命意志,因此軒轅軾軻依然屬於那種生命意志強烈的精神性詩人。
軒轅軾軻創造了一種奇特的詩歌景觀,他的詩歌核心建立在兩種超強的能力上,一是超強的狂歡式的語言繁殖能力,這令他的詩歌往往像一輛失控的火車;二是奇崛的超現實主義想象力,他這一部分的詩歌則更像一架精緻的飛行器,他是新世紀中國當代詩歌中特點最鮮明的詩人之一。我不知道軒轅軾軻為什麼要寫《體操課》這首詩,沒有邏輯。在這首詩的過程中,永遠也猜不到它會往哪個方向拐彎和行進。不知從何而來,不知往哪裡而去,不知它將如何拐彎和變化。整首詩彷彿是無中生有。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沒有道理,自得風流。憑空地製造出了一種奇妙的閱讀體驗。這是一首迷人的詩,奇幻但並不乖張,語言繁殖力極強但又絕不拖泥帶水,想象力豐富而又跳脫不羈。
軒轅軾軻有著成為頂級詩人的兩把利器:毫無寫作功利感的想象力和天生的幽默感。這首詩,除了軒轅軾軻一貫的想象力和幽默感,還體現了他另一根本特點:超強的語言繁殖力。軒轅的語言是能自我繁殖,自我生長的。他的很多詩歌,是靠語言長出語言,語言像推土機,語言像機關槍,語言像會彈跳的袋鼠。從某種意義上講,軒轅軾軻在本質上其實是個語言詩人。他有一套自己的語言邏輯,語言思維模式,他彷彿就是靠語言和在語言中生長出的想象力而寫作的。但到底是他的語言繁殖力順便繁殖出了他的想象力,還是他的想象力衍生出了他的語言繁殖力呢?這是一個問題。
作者簡介  
軒轅軾軻,1971年生於山東臨沂,作品入選多種海內外選本,獲2012年度人民文學獎、2019年度北京文學獎、第九屆北京詩歌節“金向日葵獎”、北京文藝網第三屆國際華文詩歌獎、第七屆“天問詩人獎”、磨鐵詩歌獎“2017年度、2019年度漢語十佳詩人”等獎項,臨沂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著有詩集《在人間觀雨》《廣陵散》《藏起一個大海》《挑滑車》《俄羅斯狂奔》,詩合集《在人間,來真的》《三個刀伏手》《我們柒》。
沈浩波,1976年出生於江蘇泰興,1999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2000年7月和一些朋友一同發起創辦《下半身》同人詩刊,並寫作《下半身寫作及反對上半身》,掀起了對中國詩歌影響甚深的“下半身詩歌運動”。出版有中文詩集《心藏大惡》、《蝴蝶》、《文樓村記事》、《命令我沉默》、《向命要詩》、《花蓮之夜》等,西班牙語詩集《下半身》,韓語詩集《理想國》,丹麥語詩集《蝴蝶》。2016年創辦“磨鐵讀詩會”,致力於傳播、推廣、出版中國當代先鋒詩歌和世界範圍內的優秀詩歌。詩歌被翻譯成英語、西班牙語、德語、俄語、丹麥語、荷蘭語、韓語、波斯語、阿拉伯語、印地語等在海外出版詩集和發表。
  每日微詩分
216
 2023
(排名不分先後)
向下滑動閱覽
編者按:
     “一日一詩”欄目工作團隊今天正式和大家見面!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國家一級作家柳芭老師,以及海上、金剛等一批筆力雄厚、低調務實的海內外評論老師入盟團隊(見工作團隊名單)。他們中多數人本身就是詩人,其中不乏文學博士、理工科博士、高校教授、媒體工作者。在過去一年,他們默默為詩人和讀者服務,相信很多人已經見識過他們的文字實力。我們還有很多不在名單內的老師,他們也在不定期地幫助寫評。當今社會,不是很多人願意無名無利地為別人做“嫁衣裳”,特別是為素不相識的詩人寫評的,所以這批老師特別值得我們尊敬!
    本欄目的詩評主要是解析或導讀性詩評,目的是幫助不諳詩歌的普通讀者更容易地理解詩歌,或拋磚引玉,啟發讀者從更多的角度和層面去延展詩意。詩固然是藝術作品,評同樣也是一篇篇精美之作。評者用自己的創作心血,為詩平添了不少精彩,也為讀者帶來了閱讀享受。我們感謝所有詩評者的無私奉獻。
    當然,我們也感謝詩人們的優秀作品。正如評者所說,有感覺的詩才能寫出有質量的評。
    我們感謝後臺的工作人員,一日一誦,一日一編的工作何其繁重,他們日日不懈,經常工作到深夜。
    我們在此也要感謝我們的讀者,特別是感謝日復一日,持之以恆留言的粉絲朋友,你們的熱情鼓勵、愛護和支援,是我們每日更新的動力。同時,我們也在默默欣賞你們留言詩的進步。
    本欄目的宗旨是相容幷包,多維開放,縹囊草根,不拘一格。我們會推成熟詩人的作品,也會發一些新手作者的來稿。會選抽象隱晦的“現代詩”,也會選通俗易懂的“口語詩”,各種流派風格均有可能涉及。我們會盡量展現詩歌的多樣性,包括題材的多樣性,表達方法的多樣性。當然,我們會更多地關注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作品,注重詩歌的人文價值和品味取向。本欄目面向全世界,是海內外詩人的交流橋樑,故我們也會照顧地域的廣泛性,並尊重中西文化的差異。有道是, “詩不達詁,文無達詮”,詩好詩壞難有定論,但詩和讀者的邏輯關係又極其簡單,那就是“共鳴”。本欄目無法做到每首詩都讓讀者滿意,但可以做到,每個讀者都能從中找到自己喜歡的詩。我們將不以個人喜好,而以開放的胸懷和開闊的眼界為此保障。
    我們歡迎大家提供或推薦有新意的詩,有真情實感的詩。來稿一定要附上個人簡介。帶評的詩會優先考慮,但必須附上評者的簡介。本欄目以公眾號“原創”釋出作品,如果同樣的詩和評已在別的公眾號“原創”釋出過,請勿重複投稿。    
(編者)
投   稿 
自薦或推薦優秀原創且首發的詩作品,請傳送至:[email protected], 本欄目由 馮站長之家 傾力推出。
近期微信修改了訂閱號推送的規則,為了讓您第一時間收到馮站長之家的推送,請點選下方的點贊+在看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