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 水
作者:李東海
很久以來
這種晶瑩細膩的物質
就聚攏在我們的心頭
像豔麗的鮮血
一直起伏著我們生命的源泉
我們自水的方向走來
踩著水藻和三葉草
我們是始祖鳥
飛過了侏羅紀和新生代
我們是水的子孫
是水繁衍的文化和標本
水
沉重地流過了我們的歷史和山川
流過了我們的記憶和時光
浩浩湯湯
多少年來
我們都是用手
在搓洗著水的皮膚
從水中 汲取著亮麗的光芒
水 姍姍而來
作為母親
水 把我們懷抱和親吻
把我們帶入了世界 森林和房子
我們是水中長出的莊稼
是水中的海星和紅珊瑚
是一尾尾遊過文字的魚
我們追隨著水的足跡
為水而歌
水
這種海洋都無法涵蓋的物質
這種巨手都無法緊握的金族
自天宇 流入了我們的心靈
成為我們美麗如玉的意念
一直地流淌在我們的血脈
我們所有可歌可泣的功勳
都是緣自於水的感情
是緣自於一種大水泱泱的氣概
水啊 水
滴水石穿 還是翻江倒海
你都是一種柔韌無比的力量
永恆地積澱在我們精神的精髓部位
我們無法想象
無法用手 捧起一灣大水
而長歌當哭的水
從我們的紀年 流過

朗誦:陶子


點評

張春梅
李東海是新疆的一個實力派詩人,寫詩多年,多有力作。他的組詩《大中國系列》、《我們的先人》、《緬懷先哲》、《最後的貴族》和《天行以健》都是很好的組詩系列。今天,我想說一下的他《天行以健》組詩裡的第一首詩《大水》。
《大水》是一首非常出色的大詩,其思想內涵深刻飽滿,張力極強。它從生命哲學的角度闡釋了水與人類的關係及命運,把水的本質、特徵及形態,以詩歌的語言,形象、生動、奇妙的表達了出來。
我還沒見到過哪一個詩人,以詩歌的文學形式,這樣生動有力的表達過對於“水”的認識與思考。而且這首詩在詩歌藝術的表達方式上,很前衛獨特地運用了新穎的詩歌語言,隱喻、象徵和意象呈現,讓《大水》一詩氣勢磅礴,抑揚頓挫。
《大水》一詩裡有不少好句子,例如一:“這種晶瑩細膩的物質/就聚攏在我們的心頭/像豔麗的鮮血/一直起伏著我們生命的源泉”。例如二:“我們是水的子孫/是水繁衍的文化和標本/水/沉重地流過了我們的歷史和山川/流過了我們的記憶和時光/浩浩湯湯”。例如三:“多少年來/我們都是用手/在搓洗著水的皮膚/從水中 汲取著亮麗的光芒“。例如四:“我們是水中長出的莊稼/是水中的海星和紅珊瑚/是一尾尾遊過文字的魚/我們追隨著水的足跡/為水而歌” ……等等。在《大水》一詩裡,有這樣奇妙的詩句和對於水的哲學思考,它是極為出色的一首詩。這是一首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詩。也是我很看重的詩。
作者簡介
李東海:1960年出生在新疆沙灣縣,新疆大學畢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出版詩集《自我觀照的候鳥》《心靈的守望》《子夜的繆斯》《在天山腳下獨唱》;詩歌評論集《新疆詩人的那張臉:新疆詩人四十家評析》等 ,詩集《子夜的繆斯》獲第五屆天山文藝獎。
張春梅:江南大學教授,文學博士,博士後,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電影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講授《文化研究導論》《外國文學史》《西方文藝思潮》等課程。主要從事當代文化研究與文化批評、新媒介文藝和當代中國多民族文學交流關係研究。曾獲天山文藝獎、省社會科學獎二等獎、三等獎、青年佳作獎等。現出版專著《作為群體記憶的網路文學》《中國後現代語境下的文學敘事》《紙與網:流動的文學》《地理之鏡中的文學書寫》,編著《新文科畢業論文寫作理論與實踐》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1項,主持省部級以上課題十餘項。在《光明日報》《文藝報》《中國藝術報》《文藝研究》《中國文藝評論》《文藝爭鳴》《當代文壇》《民族文學研究》《南京社會科學》《江蘇社會科學》等國內重要刊物發表論文百餘篇。

213



2023




★

(排名不分先後)
向下滑動閱覽
編者按:
“一日一詩”欄目工作團隊今天正式和大家見面!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國家一級作家柳芭老師,以及海上、金剛等一批筆力雄厚、低調務實的海內外評論老師入盟團隊(見工作團隊名單)。他們中多數人本身就是詩人,其中不乏文學博士、理工科博士、高校教授、媒體工作者。在過去一年,他們默默為詩人和讀者服務,相信很多人已經見識過他們的文字實力。我們還有很多不在名單內的老師,他們也在不定期地幫助寫評。當今社會,不是很多人願意無名無利地為別人做“嫁衣裳”,特別是為素不相識的詩人寫評的,所以這批老師特別值得我們尊敬!
本欄目的詩評主要是解析或導讀性詩評,目的是幫助不諳詩歌的普通讀者更容易地理解詩歌,或拋磚引玉,啟發讀者從更多的角度和層面去延展詩意。詩固然是藝術作品,評同樣也是一篇篇精美之作。評者用自己的創作心血,為詩平添了不少精彩,也為讀者帶來了閱讀享受。我們感謝所有詩評者的無私奉獻。
當然,我們也感謝詩人們的優秀作品。正如評者所說,有感覺的詩才能寫出有質量的評。
我們感謝後臺的工作人員,一日一誦,一日一編的工作何其繁重,他們日日不懈,經常工作到深夜。
我們在此也要感謝我們的讀者,特別是感謝日復一日,持之以恆留言的粉絲朋友,你們的熱情鼓勵、愛護和支援,是我們每日更新的動力。同時,我們也在默默欣賞你們留言詩的進步。
本欄目的宗旨是相容幷包,多維開放,縹囊草根,不拘一格。我們會推成熟詩人的作品,也會發一些新手作者的來稿。會選抽象隱晦的“現代詩”,也會選通俗易懂的“口語詩”,各種流派風格均有可能涉及。我們會盡量展現詩歌的多樣性,包括題材的多樣性,表達方法的多樣性。當然,我們會更多地關注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作品,注重詩歌的人文價值和品味取向。本欄目面向全世界,是海內外詩人的交流橋樑,故我們也會照顧地域的廣泛性,並尊重中西文化的差異。有道是, “詩不達詁,文無達詮”,詩好詩壞難有定論,但詩和讀者的邏輯關係又極其簡單,那就是“共鳴”。本欄目無法做到每首詩都讓讀者滿意,但可以做到,每個讀者都能從中找到自己喜歡的詩。我們將不以個人喜好,而以開放的胸懷和開闊的眼界為此保障。
我們歡迎大家提供或推薦有新意的詩,有真情實感的詩。來稿一定要附上個人簡介。帶評的詩會優先考慮,但必須附上評者的簡介。本欄目以公眾號“原創”釋出作品,如果同樣的詩和評已在別的公眾號“原創”釋出過,請勿重複投稿。
(編者)
投 稿
自薦或推薦優秀原創且首發的詩作品,請傳送至:[email protected], 本欄目由 馮站長之家 傾力推出。

近期微信修改了訂閱號推送的規則,為了讓您第一時間收到馮站長之家的推送,請點選下方的【點贊+在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