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山中
作者:沈浩波
車上的五個人
都陷入了沉默
誰都不知道他會
將車開到哪裡
什麼時候停下
剛才我們
已經有過爭論
三點的時候就有人說
我們可能走錯了
但他淡定地說
放心吧,沒錯
四點時吵得更加激烈
但他的雙手
堅定地握著方向盤
令我們的爭吵
變得毫無意義
現在已經五點了
天色向晚
濃密的樹蔭
令盤旋的山路
變得更加昏暗
我們四個都已經知道
他開錯了
我們也知道
他知道自己開錯了
並且他肯定也知道
我們知道他開錯了
沒有人再說話
車上一片安靜
汽車如同無人駕駛般
繼續前行

朗誦:十一


點評

姜 超
沈浩波的《上山》一詩無疑有著別樣的志趣,既有口語詩的簡潔洗練,又有從容開放的意義場域。“詩歌的目的是在於用語言重新表現現代文明的複雜性”,艾略特的論斷化為了沈浩波的藝術實踐。
塵世的蕪雜,集中在一輛車內,一次司機與乘客的際遇,看似平淡無奇,卻隱含著詩人無限的思索。乘客與魯迅筆下的看客有些不同,間或提出自己的想法,但終究放棄質疑,放任自己在熟視無睹、習焉不察的路上渾渾噩噩活下去。此詩於無聲處聽驚雷,在別人熟視無睹之處洞見生存的真相。原本為我們熟悉的事物重新被詩人所透析,釋放出新奇的氣息,詩人透過藝術的“解蔽”,對事物形成了“再認識”,這是與世界建立熟悉的過程。他對事物和生命的觀察與透視,不但冷靜深入,而且能直擊本質的核心。此詩描摹了因發現自我被泯滅而萬分驚愕的狀態,他對深陷困境而不自知的人們善意的規勸十分真誠。狹小平常的個人經驗中又多了幾分對存在的思考之氣,境界變得闊大起來。
沈浩波的情緒的表現近於真、達於度。這首詩歌的真意,在於意似之間,也就是對現實的“擬像”。所謂“擬像”,乃是詩人的精神創造與藝術發現。整首詩具象喚呼之欲出,暗藏的力度鋒利如刃。
如美學家伽達默爾說,“一切認識都體現為對成長著的熟悉性的經驗,一切我們的世界經驗最終都是我們在其中培養我們對世界之熟悉性的方式”。這首詩歌有經驗的表現,更有超驗的呈現。沈浩波所做的努力,如同吹去浮塵,讓桌子上的刻字顯現出來一樣,是在還原事物的原初狀態。詩歌漸進式敘述,一點點撕開了生活真實的傷口,讓冷血冰一樣地刺入肌膚。對優秀詩人來說,對人類處境的洞察和呈現,“看法”比“看”的內容更重要。詩人正是看見了生存中無法掌控的瞬間,知其流變無常,內心莫名的孤寂感方可力透紙背。
“車上一片安靜/汽車如同無人駕駛般/繼續前行”,詩的結句能量含藏驚人。沈浩波具有特別的觀物視力和睿智表達,才能呈現常人生活中的恍惚狀態。於此,詩人扮演著清醒的說夢者的角色,透過呈現自身的焦慮,呈現世界的紛亂圖景來啟示這種虛無狀態。
作者簡介
沈浩波:1976年出生於江蘇泰興,1999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現居北京。1998年發表《誰在拿90年代開涮》一文,成為引發1999年中國先鋒詩界“民間立場”和“知識分子寫作”大論爭(盤峰論爭)的導火索。2000年7月發起創辦《下半身》同人詩刊,並寫作《下半身寫作及反對上半身》。掀起了對中國詩歌影響甚深的“下半身詩歌運動”。2016年12月3日,在微信朋友圈發表《關於各種詩歌獎》一文,宣佈從此不再接受任何國內詩歌獎項。2016年創辦“磨鐵讀詩會”,致力於傳播、推廣、出版中國當代先鋒詩歌和世界範圍內的優秀詩歌。詩歌被翻譯成英語、西班牙語、德語、俄語、丹麥語、韓語等在海外出版詩集和發表。出版有詩集《心藏大惡》、《蝴蝶》、《命令我沉默》、《向命要詩》、《花蓮之夜》等。
姜超:1977年生。詩歌評論家,主要從事當代詩學理論及現象研究。黑龍江省作協秘書長。著有文藝理論集《用一根針挖一口井》、詩集《借來的星光》《時光書》,曾獲黑龍江省政府文藝獎(文藝評論)、《山東詩人》年度詩歌批評獎。

210



2023




★

(排名不分先後)
向下滑動閱覽
編者按:
“一日一詩”欄目工作團隊今天正式和大家見面!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國家一級作家柳芭老師,以及海上、金剛等一批筆力雄厚、低調務實的海內外評論老師入盟團隊(見工作團隊名單)。他們中多數人本身就是詩人,其中不乏文學博士、理工科博士、高校教授、媒體工作者。在過去一年,他們默默為詩人和讀者服務,相信很多人已經見識過他們的文字實力。我們還有很多不在名單內的老師,他們也在不定期地幫助寫評。當今社會,不是很多人願意無名無利地為別人做“嫁衣裳”,特別是為素不相識的詩人寫評的,所以這批老師特別值得我們尊敬!
本欄目的詩評主要是解析或導讀性詩評,目的是幫助不諳詩歌的普通讀者更容易地理解詩歌,或拋磚引玉,啟發讀者從更多的角度和層面去延展詩意。詩固然是藝術作品,評同樣也是一篇篇精美之作。評者用自己的創作心血,為詩平添了不少精彩,也為讀者帶來了閱讀享受。我們感謝所有詩評者的無私奉獻。
當然,我們也感謝詩人們的優秀作品。正如評者所說,有感覺的詩才能寫出有質量的評。
我們感謝後臺的工作人員,一日一誦,一日一編的工作何其繁重,他們日日不懈,經常工作到深夜。
我們在此也要感謝我們的讀者,特別是感謝日復一日,持之以恆留言的粉絲朋友,你們的熱情鼓勵、愛護和支援,是我們每日更新的動力。同時,我們也在默默欣賞你們留言詩的進步。
本欄目的宗旨是相容幷包,多維開放,縹囊草根,不拘一格。我們會推成熟詩人的作品,也會發一些新手作者的來稿。會選抽象隱晦的“現代詩”,也會選通俗易懂的“口語詩”,各種流派風格均有可能涉及。我們會盡量展現詩歌的多樣性,包括題材的多樣性,表達方法的多樣性。當然,我們會更多地關注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作品,注重詩歌的人文價值和品味取向。本欄目面向全世界,是海內外詩人的交流橋樑,故我們也會照顧地域的廣泛性,並尊重中西文化的差異。有道是, “詩不達詁,文無達詮”,詩好詩壞難有定論,但詩和讀者的邏輯關係又極其簡單,那就是“共鳴”。本欄目無法做到每首詩都讓讀者滿意,但可以做到,每個讀者都能從中找到自己喜歡的詩。我們將不以個人喜好,而以開放的胸懷和開闊的眼界為此保障。
我們歡迎大家提供或推薦有新意的詩,有真情實感的詩。來稿一定要附上個人簡介。帶評的詩會優先考慮,但必須附上評者的簡介。本欄目以公眾號“原創”釋出作品,如果同樣的詩和評已在別的公眾號“原創”釋出過,請勿重複投稿。
(編者)
投 稿
自薦或推薦優秀原創且首發的詩作品,請傳送至:[email protected], 本欄目由 馮站長之家 傾力推出。

近期微信修改了訂閱號推送的規則,為了讓您第一時間收到馮站長之家的推送,請點選下方的【點贊+在看】哦!

關鍵詞
詩人
讀者
本欄目
作品
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