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復活猛獁象,他們搞出了長毛鼠?

上週,一種“長毛鼠”橫空出世,引發全世界的關注。
受關注的原因不僅是“長毛鼠”可愛,更重要的是,研究團隊認為,這種“長毛鼠”重現了長毛猛獁的毛髮特徵,其誕生是復活猛獁的重要一步[1]
“長毛鼠”與正常的小鼠|Colossal Biosciences

製造出“長毛鼠”的是美國一家名為Colossal的生物技術公司。公司創始人之一是哈佛大學教授、遺傳學家喬治·丘奇(George Church),另一位則是連續創業者本·拉姆(Ben Lamm)。Colossal致力於復活猛獁、袋狼等已經滅絕的動物,他們曾表示,希望在2028年之前創造出雜交猛獁幼崽,並將它們重新引入北極凍土區。
這次的“長毛鼠”,正是為了復活猛獁而研發出來的。在關於長毛鼠的宣告中,本·拉姆說:“透過將猛獁演化路徑中的多種耐寒性狀引入現有的動物模型中,我們證明了自己的能力,足以重建大自然在數百萬年演化中所創造出來的複雜的基因組合。”
長毛猛獁(

Mammuthus primigenius

)即真猛獁象,滅絕於4000年前;體格與非洲象相近,但門齒長且彎曲,毛長達半米,內層有短絨毛,可以適應嚴寒環境。圖為英國皇家博物館的長毛猛獁模型|Wikimedia Commons

可是,“長毛鼠”真的能讓猛獁復活嗎?
長毛鼠可愛,但和猛獁沒啥關係
Colossal公司的新聞稿處處暗示著“長毛鼠”與猛獁的相似性,彷彿只要把同樣的操作套用到大象身上,猛獁立刻就能原地復活。
然而,這種暗示其實是誤導。我們在新聞裡看到的可愛“長毛鼠”,它們在基因層面和猛獁的聯絡極其微弱
“長毛鼠”和猛獁其實關係非常微弱 | Colossal Biosciences

在這項研究中,人們對實驗小鼠進行了各種組合的基因編輯,涉及的基因總共有10個[1]。在這其中,9個基因都是負責調控毛髮特徵的,它們有的會改變毛髮長短,有的會改變毛髮質地。剩下的一個基因與脂肪代謝有關。
這10個基因中,其實有7個都和猛獁毫無關係。它們只是在老鼠研究中發現的毛髮基因而已,在猛獁身上找不到對應的突變。編輯這些基因當然能改變老鼠的毛髮外觀,但無論外觀與猛獁多麼相像(其實也不像),這些都不是真正的“猛獁特徵”
這隻“長毛鼠”的外觀變化源於6處毛髮基因修改——然而,這6個基因全部都和猛獁無關 | Rui Chen et al.

剩下的3個基因倒是與猛獁基因組有關,不過編輯之後是否真讓小鼠產生了“猛獁特徵”也不好說。雖然研究者認為他們的操作能提升老鼠的抗寒能力,但這一點目前還沒有進行任何測試
總之,目前的研究還不能證明老鼠透過基因改造變得像猛獁了——而即使證明了這一點,距離真正復活猛獁也還差得很遠
復活猛獁,技術上還差多遠?
按照Colossal公司的說法,

“復活猛獁”要透過

基因編輯亞洲象

來實現。

亞洲象是現存動物中和猛獁親緣關係最近的。理論上說,如果對比二者的基因組,然後把不同之處逐一修改,最終就能得到遺傳物質和猛獁相同的生物。
亞洲象(Elephas maximus)|Wikimedia Commons
但事實上,這種“完全修改”幾乎不可能實現。雖然親緣關係近,但猛獁和大象依然非常不同。這兩種動物的基因組約有140萬個“字母”存在差異,這些差異改變了超過1600個編碼蛋白質的基因[2]這麼多處不同,修改起來工作量實在太大,用現有的技術很難實現。
Colossal的研究者倒是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們的計劃從一開始就不是真正意義的復活猛獁,而是隻挑選部分關鍵基因進行編輯,製造一種帶有猛獁特徵的“混合體”。他們將這種大象與猛獁的“混合體”稱為“猛象”(mammophant)。
按照研究者的設想,“猛象”的主體仍是大象,但會有小耳朵、長毛、耐寒等猛獁特徵 | Yahoo Finance

即使目標只是製造“猛象”,尚未解決的技術難題依然很多。基因編輯之類的生物技術雖然在老鼠身上已經比較成熟,但這些實驗方法都不能直接照搬到大象身上,因為二者有很多生理差異。具體需要進行哪些技術調整,目前還都是未知數。
就算成功編輯了大象胚胎,養育這些胚胎也會很難。人造胚胎需要植入代孕母親體內發育,但亞洲象是數量稀少的保護動物,考慮到動物福利,很難用母象進行大規模代孕
Colossal聯合創始人喬治·丘奇(George Church)曾提到,希望用“人造子宮”解決這一問題[3]但現在人造子宮技術也很不成熟,能夠從頭開始全程培育胎兒的版本還沒有研發出來。
有這個錢,不如先保護大象
在技術困難之外,“復活猛獁”計劃在生態影響方面也受到了許多質疑。
根據Colossal的說法,這個計劃的最終目標是製造出數量龐大的“猛象”群體,然後把它們放生到凍土環境,讓它們“填補生態位”。他們認為,這樣做能改善生態環境、延緩全球變暖。
對冰河時代動物群的復原。如果放生“人造猛獁”來改善環境,這現實嗎?| Wikimedia Commons

這或許是個美好的設想,但沒人能確保它會順利進行。猛獁滅絕已經4000多年了,生態和氣候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適合它們的棲息地可能早已不復存在。而且,人為製造的“猛象”和過去的猛獁也不相同,它們究竟會如何生存、如何改變環境就更不好說了
依靠“復活猛獁”這個噱頭,Colossal公司已經籌集到數億美元的資金。批評者認為,如果把這些錢用在保護大象上,能產生的益處會比製造“猛象”要大得多。
透過保護大象來獲得生態益處,比起復活猛獁要容易得多 | Wikimedia Commons

復活猛獁能否改善環境很難說,但保護大象可是真的有用。例如有研究發現,大象可以起到調整植被結構的作用,它們吃掉生長迅速、碳吸收能力較低的樹木,為那些碳吸收能力更強的樹留出生存空間。因此,保護大象可以提高熱帶雨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從而延緩氣候變暖[4]
如果真是想讓地球變得更好,還是先從關注現存的野生動物開始做起吧。
參考文獻
[1]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5.03.03.641227v1.full.pdf
[2]https://www.cell.com/cell-reports/fulltext/S2211-1247(15)00639-7
[3]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4-00670-z
[4]https://www.slu.edu/news/2023/january/elephants-atmospheric-carbon-research.php
[5]https://theconversation.com/woolly-mice-are-a-first-step-to-resurrecting-mammoths-but-theres-a-very-long-way-to-go-251640
[6]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0684-1
作者:窗敲雨
編輯:麥麥
題圖來源:Colossal Biosciences、Wikimedia Commons
本文來自果殼自然(ID:GuokrNature)
如需轉載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