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男計、卷明星、造土梗……全國文旅局捅出的丟人段子可以笑3年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去年手把手教自家文旅部門做宣傳的網友,現在一定很後悔。

最近各地文旅內卷輪番上熱搜,還以為又會看到“xx省為遊客提供旅遊專列”“xx城市大力宣傳特色景點”的新聞。

沒想到點開後直接一個壓嗓,讓人如臨直播間喊麥現場——
“我姓東,大山東”;
“雲南戰旗萬人聞,我的省號叫做滇”;
“盤古,開天闢地;伏羲,畫卦絢麗”……
當初羨慕別人老家搖身一變成網紅,多少人試圖勸說自家文旅能夠放下身段、擁抱網感。
誰知短短一年時間,文旅部門不僅充分掌握了網際網路時代的傳播規律,而且朝著奇怪的方向一路狂奔。
大到從早就名聲在外的旅遊大省,小到平時在網上查無此地的小鎮,無一例外捲入這場短影片“上分式”宣發狂歡。
讓本地人紛紛求饒:“收手吧阿旅,我已經羞恥到想連夜出逃了!”
01 “這個影片要是出省了,我明天就離家出走”
去年網友給文旅賬號出的主意,大多還集中在催局長出鏡、建議賬號交給年輕人管、催促多蹭熱點這樣的“術”上。
沒想到這波各地上分已經突破大氣層,進入了“道”的抽象層面。

根據不知名統計,這個令人眼前一黑的“喊麥”創意最早來源於自稱姓東的大山東文旅賬號。

鏗鏘的鼓點、熟練的壓嗓,再配上當地各種名勝古蹟的畫面,造就了這首讓山東人想連夜搬家的MV名曲——
“你姓東,東三省,你們那邊嘎嘎冷;我姓東,大山東,我們這裡很響晴……”

很難說看到這條影片的山東人是什麼心情。

只知道至此,原起於東北的喊麥文化徹底席捲大江南北……的文旅宣發。
從河南到重慶,從湖北到海南,無論你的省份形象原本是洋氣還是小清新。
現在統統變成了喊麥版本的世界小姐,大聲喊出自己是姓“喝鵝河”還是“吃翁重”。
“刷到自己家鄉的那一刻,懸著的心終於死了。”
能證明這波文旅喊麥之火熱的另一大證據,是《我姓石》原版作者這兩天開始瘋狂接活。

從早錄到晚,一天要喊100多個,嗓子都快要喊到冒煙。

@顧夕《我姓石》原創
有云南網友在評論區打招呼:“哥,如果雲南文旅找你,你可千萬別搭理他們。”
只可惜已經晚了,雲南文旅的喊麥宣傳片《我姓滇之來生還做雲南人》已經於昨天新鮮出爐。
而隨這各省市紛紛加入戰局,能作為“姓”的那個字也成為了稀缺資源。

比如湖南湖北誰該姓湖,四川到底該姓四還是川。

位於山東省的濟寧市雖然名氣不算高,但因為行動得夠早,在跟省會濟南的“我姓濟”爭奪戰中,成功搶佔了先機。

@濟寧文旅

當地人:幹得好,這樣濟南文旅就只能姓南了。

歷史上的很多事例都證明,當所有人都搶跑到了同一個起跑線上之後,效果往往等同於沒有人搶跑。

於是在“我姓X”的規定動作之外,各地文旅又卷出了五花八門的上分自選動作。
比如山東充分發揚了“拿來主義”的精神,把《東北人都是活雷鋒》的歌詞改成了《俺們這哈都是山東銀》。
“怎麼不算東北人呢,只不過我們的祖先當年走到山東就走不動了。”
@好客山東

怎麼說呢,如今已經沒人質疑各地文旅追熱點造梗的水平。

只是有點擔心他們的精神狀態。
之前脫口秀演員建議給文旅宣傳片打碼,多少人以為這只是個隨口瞎編的段子。
直到煙臺文旅憑一己之力證明了,什麼叫做藝術源於生活。
@煙臺文旅

而湖南文旅,則是把廢話文學的精髓發揮到了極致。

“湖南是全中國唯一一個叫湖南的的省份,也是湖南人最多的省份。”

這文案,任誰看了不敢感慨一句世界真理。
但縱然看了這麼多離奇的文旅上分操作,桂林還是讓人感慨一山更有一山高。
桂林文旅前幾天在官方賬號發起了“投稿徵集”,希望00後網友集體幫剪輯宣傳影片。
結果今天直接甩出了一段“花開富貴”,可以說桂林年輕人在00後群體中的精神狀態都是很超前的。

本地網友:“我今天就在這評論區待著了,誰敢笑我就去搜誰家文旅。”

02 比整活比明星,就是不比旅遊
如果說之前的文旅宣發都還在圍繞景點資源做文章,那麼如今的“上分大戰”已經跟旅遊的關係越來越遠了。
各地文旅彷彿都在憋著一口氣:“就算搶不到線下的遊客,但至少在嗓門和流量上不能輸。”
“上分”,在遊戲中指透過不斷贏下關卡積累分數。
到最後,各地文旅拼的已經不是哪個地方的旅遊資源多、配套服務好,而是變成了真正的回合制。
第一輪,比得是誰家賬號更會整活、更豁得出去。
由山東、山西、河南、河北組成的山河四省,去年剛剛簽訂“互不嘲笑公約”,今年就在這場題海內卷中喪失了理智。
前有河南文旅4天釋出100多條影片,後有河北卷王發出自家剪輯被累哭的畫面,還點名山西應戰。
也不知道這一條影片,是不是剪輯妹子哭完之後自己剪的。
@河北文旅
不僅要拼工作量,還要拼態度。

比如江西文旅在粉絲漲到60萬之後,直接在鏡頭前直播一口氣吃10碗米粉。

@江西文旅
幸虧最後是挑戰失敗了,不然各地文旅賬號的工作人員怕不都要頭皮一麻。
“這算不算惡性競爭?你讓我們福建文旅真的吃10碗線面嗎?”
當然,當這場“上分”之戰進展到了白熱化地步,大家又轉戰了第二戰場——
“搖人”。
這輪拼的是人脈,甚至有傳言稱河南文旅給全市發簡訊,勸身高超過180cm的單身男青年速回支援家鄉。
嚇得工作人員趕緊出來闢謠:我們作為一個官方渠道,不可能這樣釋出資訊。
@紅星新聞
不過這麼離譜的傳言能有人信,也足以說明各地文旅已經給大家留下了“這小子為了上分什麼都幹得出來的”的印象。
搖“180單身男青年”這招意圖太直白,多少有點失了格局。

但搖本地明星,已經成為各地文旅最理所當然搬出的上分彈藥。

大概從前天開始,每個省份的文旅賬號都已經開始發影片號召本地的網友和藝人來為家鄉助力。
彷彿要把所有家底都往外掏,只為贏下這場尊嚴之戰。
@江西文旅
但由於大部分文旅賬號都是隔空艾特藝人們、沒有正式邀請,所以並不是每個明星都會應邀回覆。
也就在搖人圈形成了一些鄙視鏈。
比如像劉濤這樣主動在江西文旅賬號底下留言的,屬於中上水平。
河北能翻出趙麗穎幾個月前為家鄉旅遊助力的影片,也算是頗有積澱。
四川文旅雖然在上一輪的旅遊資源比拼中遙遙領先,但在娛樂圈人脈這部分卻落了下乘。
在網上喊了四川明星們好幾天,最後只有王迅錄了個影片。
@四川文旅頻道
相比之下,玲花不僅真人出鏡拍了個上分影片,還專門騎在馬上展示家鄉的風土人情;
可以說立刻讓內蒙古文旅逆風翻盤,穩穩站在了鄙視鏈頂端。
@內蒙古文旅
而曾黎不僅家鄉武漢錄製了上分影片,就連精神狀態也跟這一波宣發一脈相承。
@曾黎

但整體來看,這輪搖人比拼的絕對勝者,依然是娛樂產業發達的湖南。

不僅請到了長沙人張藝興;
還請到了洛陽人王一博。
好在大家很快發現,王一博同時也給洛陽錄了影片,同時還是洛陽的文化旅遊的形象大使。
@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
那麼問題來了,“我到底是去湖南可以見到王一博,還是去洛陽可以見到王一博?
03 一場事先知道結局的“上分”
或許是被各種奇葩整活“轟炸”太久,如今圍觀網友也已經從清一色的支援,變成了褒貶不一。

很有意思的是,往往越是平時不受關注的省份、城市,當地人對“給家鄉上分”這件事就越積極和興奮。

前幾天哈爾濱文旅局長在冰雪大世界跳舞,不少網友呼籲自家局長也來整點什麼新活。
依舊是“山河四省”的朋友們起鬨起的最兇。
河南網友說自家局長高考能考750分,河北網友就說自家局長能在2天內做100套衡水試卷。

網友辣評:“彷彿幾個幼兒園小朋友在比誰的哥哥能吃屎。”

而當全國各地都捲入了這場“上分式文旅宣發”之後,同樣也是小地方文旅更能放下架子、整出吸引眼球的新活。
比如河北的內丘、邢臺和固安,集體唱起了《郎的誘惑》,試圖在社交平臺上實現“郎的矩陣”。
而四川達州在湊熱鬧喊麥的時候,喊得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我姓達,德啊達”,而是機智地抱了整個省的大腿。
一句炸裂的“你是媽,是川媽”,讓每個刷到這條影片的人刻煙吸肺。
@達州文旅

反而是一些熱門旅遊城市的文旅賬號,在這波熱度中顯得很是“高冷”。

現在點開北京文旅局的官方賬號,會發現人家還在歲月靜好地推薦戲曲、跟網友互換年貨。

好不容易發了個“北京文旅來了”,以為也開始整活了,結果點開發現還是常規的景點美景推薦。

可以說是主打一個一切隨緣,願意來的請按時預約。
有人犀利指出北京文旅已經算不錯了,“據說隔壁的天津文旅最新一條影片還是2023年9月釋出的”。
我去翻了翻,可能是被網友催煩了,天津文旅這兩天也先後發了兩個新影片。

只不過依然在普通地宣傳地標景點,沒有任何要“跟上網感”的意思。

有人開玩笑:“天津文旅好不容易把天津大爺的熱度打下來了,可不敢再宣傳了。
雖說是開玩笑,卻說到了點子上——如今這波“各地文旅上分”越來越離奇,本質上是在卷存在感。
只有平時足夠有存在感的城市,才有底氣放掉這擺在面前的引流機會。
眼看別家文旅賬號拼命發影片的“題海戰術”,幾天就能漲粉百萬,這份流量誰能不眼饞?
雖然理智上無論文旅部門還是當地網友都知道,如今家鄉的旅遊熱度很難單靠整活就撐起來。
畢竟最近大多數人都還在工位上進行艱難的年前“渡劫”,線上流量再可觀,也很難立刻轉化成線下消費。
只需看看“上分”這個詞原本的含義,也能意識到所謂的“勝利”從來都是短暫的。
月賽奪冠後還有下一個月賽,再往後還有季賽、年賽,沒人能一直呆在冠軍榜首。
但那種被落下的焦慮,依然存在。
尤其是當所有人同行都開始狂奔,自己不奔跑就無法獲得安全感。

哪怕已經開始被當地人吐槽,那句“我姓X”也得咬牙喊下去。

你看就連浙江人都已經開始著急催當地文旅趕緊“整點活”,別在這場上分比拼中輸了。
@鄭幸福(浙江金華)
倒是下面這位河南網友看得清醒:“別太緊張,等我們都玩回來了,就都去你們那裡打工了。”

來源: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經授權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絡原作者。
往期好文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