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由 AI 生成
本文編號 250508
全文共有 4400 字
如果覺得頁面很長
那是因為留言很多
大家好呀。
五一小長假已經過去,今年的進度也將要過半,可能不少朋友,工作會開始變得忙碌起來。
不過,越是忙碌,越要注意情緒和心理上的健康。不要忘記在工作之餘,給自己一個視窗,讓心靈放鬆,讓每天過得既充實、又快樂。
所以,今天的推送,我想跟你分享一張簡單的清單,幫你在忙碌之餘,得到治癒和放鬆。
這是我踐行了許多年的經驗和感受,希望它們也能對你有幫助。

1. 維護一張自己喜歡的歌單
音樂對於心理健康的好處毋庸置疑。而近幾年的研究則進一步發現,音樂對於我們的大腦,還有超出預期的益處。
比如:2022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音樂能夠刺激大腦的背外側前額葉,讓它變得更活躍,從而讓我們的頭腦變得更清醒,思維變得更高效。(Fukuie等, 2022)
什麼樣的音樂合適呢?研究認為,這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這些音樂是你所喜愛的,能夠喚起你的興奮與愉悅感;二是它們必須有一定的律動感和節奏感,能夠讓你產生想要隨之搖擺的衝動。
再比如,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也發現:跟音樂相關的認知活動,比如唱歌、記譜、演奏樂器等,可以延緩大腦衰老,降低罹患阿爾茨海默病的機率。
所以,我非常推薦你養成聽音樂的習慣。只要不在執行高度複雜的任務時聽音樂(可能會干擾我們的注意力,降低任務表現),它總是有益的。
我自己的習慣,是維護若干張適合不同場景的歌單。比較舒緩的音樂,用在需要放鬆的時候或者入睡前;比較快節奏的音樂,則用在起床後或需要快速進入工作狀態的時候;比較有趣、獨特的音樂,則用在閒暇休息時,用來刺激大腦,產生新奇的靈感和想法。
儘管像網易雲這樣的平臺上已經有很多現成的歌單,但我還是建議你動手去探索、收集、整理,維護屬於自己的歌單。
一方面,如前文所說,自己喜歡的音樂,起到的效果是更好的;另一方面,這也可以幫助你從動手的過程之中慢慢積累成就感,獲得更進一步的快樂。

2. 給看過的書和電影打分
我有一個多年的習慣:對自己讀過的每一本書(包括小說),看過的每一部電影,做一個簡單的頁面,打一個總體評分,以及簡要地寫上我的評價,認為它好在哪裡、不好在哪裡。
這個習慣有什麼用呢?一方面,它相當於一個記錄,讓我能夠方便地看到自己讀過和看過的內容,在需要時可以快速查閱。
另一方面,它可以讓我看到自己思維模式和關注點的轉變。這種轉變體現在選擇什麼樣的內容來看,以及如何對它們進行評價,重視哪些方面的因素,如何理解它們的價值,等等。
有了這份完善的記錄,我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自己在不同的年份分別更關注什麼、更喜歡什麼;同時也能看到,自己判斷事物的風格發生了什麼改變,對不同因素的評價優先順序有了哪些變化。
它相當於一份人生檔案,把你每個不同階段的人生串聯了起來,讓你感受到「我的生命是連續的」,用過去充盈的回憶,為現在提供力量。
至於用什麼工具,其實用 Excel(或者類似的表格和資料庫工具)就可以了。不需要做得很精細,也不需要花太多時間,不定期記錄一下就好。
不妨從今天就開始動手整理起來,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份記錄,讓它變得更加清晰,纖毫畢現。

3. 為想要的事物設計一個任務
你有沒有一些一直想要,但又沒有那麼緊迫、那麼「值得」的東西?想要擁有,但又擔心花冤枉錢,被人說是「智商稅」。
如果有的話,那其實可以這樣做:把它作為一個獎賞,給自己設定一個任務,如果能夠實現,就買下來犒賞自己。
不一定是實物,某種服務、體驗和娛樂(比如一趟旅行或度假)也可以。重點在於,透過這種方式,為自己設定一個小小的挑戰,讓自己有一個明確的、階段性的目標可以去努力實現。
什麼樣的任務呢?可以是養成某個習慣,堅持某個行為,讀書、做題、學技能、鍛鍊運動……一切你覺得有用但一直沒有能持之以恆行動的事情,都可以放進來。
比如,每天看一篇文章,整理知識點並形成言之有物的筆記。一旦積累了50篇筆記,就去自己一直想去的地方玩一趟,犒勞犒勞自己。
不僅僅是獲得這件事物本身,這種做法的意義,還在於將這個過程「遊戲化」,從而讓平淡的生活變得更有趣,更值得期待。

4. 整理自己解決一個問題的過程
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裡,一定遇到過許多問題,也解決過許多問題。但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這些解決問題的經歷和行動,其實都是我們寶貴的經驗財富。如果讓它們就這樣被遺忘掉,是很可惜的。
這些問題可大可小。小到可以是用某個工具滿足了某個需求,比如手機如何截長截圖、如何快速轉換檔案格式、如何批次下載圖片……
大,則可以是自己做了許多功課、整理許多資料之後得到的觀點和結論。比如到某地旅行需要注意些什麼、家居裝修有可能會踩什麼坑、買衣服的不同材質的優缺點,等等。
我們可能會花很多時間在蒐集資料、對比分析、權衡判斷上面,最終得到一個結論。但卻很少有人會去對這些過程進行提煉總結,把它們記錄下來,轉化成有效的「結晶」。
所以,我建議你把這件事放入每一天的日常裡面,有時間就整理一下,形成一份獨屬於自己的「經驗手冊」。
它至少有四個方面的作用:
1)它能夠讓你清晰地看到自己行動的成果,為你的生活帶來更多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2)它能夠成為你人生的回憶,讓你更具體地回顧自己生活中值得珍藏和回味的「高光時刻」;
3)它能夠成為一份備忘錄,在你遇到類似問題的時候,可以拿出來查閱和參考;
4)甚至,如果你有時間精力,你還可以把它分享到網上,分享給其他網友,以此來打造你的影響力。
不妨從今天開始,試著動手對自己做過的努力和嘗試,做一個簡單的覆盤和總結。它會成為你人生裡面的寶貴財富。

5. 學一些需要動手的興趣愛好
生活需要多巴胺。而在所有能夠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的事情裡面,「動手」是一種極其有效的方式,甚至比新鮮刺激可能還更有用。
但在這個時代,由於我們高度依賴數碼產品和分工合作,很多人已經漸漸失去了「動手」的習慣和能力了。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有種種產品和服務可以代勞。我們實際上相當於失去了一種極其有效的激發多巴胺的方式。
因而,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生活總是很無聊,缺乏熱情和活力,一個非常有效的辦法,就是去培養幾種需要動手的習慣和愛好。
比如:
-
積木和模型,比如樂高、拼圖、模型玩具等;
-
烘焙、做飯、調酒、手衝咖啡、製作甜品等;
-
培育植物、修剪枝葉、澆花除蟲、佈置花園等;
-
給寵物做各種小工具和小玩具,跟孩子一起搭模型、組裝玩具等;
-
以及其他需要動手的愛好,比如手工、繪畫、插花……
不需要做得非常出色,也不需要成為專家,只要它能夠成為你忙碌的生命中,一種放鬆和休憩的方式就好。

6. 解決掉生活中不方便的「將就」。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會有許多「不順手」的細節,它們沒那麼嚴重,不至於讓我們寸步難行;但也不會消失,會一直讓我們感到有點不便。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
工作流程存在一些不必要的冗餘,導致總是需要進行重複的操作;
-
做讀書筆記時操作總是不順手,導致很多時候就懶得動手記錄了;
-
日常生活起居的收納和動線不合理,導致經常要到處翻箱倒櫃……
只不過大多數時候,這些不便並沒有那麼難受,忍一忍就過去了,這才導致它們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久而久之,就變成了我們的習慣,成為了一種「將就」。
所以,一個有效的做法就是: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流程,留心觀察一下,問一問自己:
-
我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會感到不方便?
-
這種不方便是否已經對我做這件事的效率、質量和成本造成了影響?
-
我有沒有可能嘗試一些新工具、新方法、新步驟,把這種不方便給消除掉?
慢慢來,不用一下子全都解決。只要能夠解決掉一兩個,你做起事情來就會感到更順手、更流暢,從而也就會有更多的動力,去消除掉更多的「將就」。

7. 做一張承載美好記憶的日曆
我之前分享過一個方法:如果你沒有時間寫日記的話,可以試試一個替代方案:從自己度過的每一天裡,找出一件印象最深刻的、讓這一天顯得最為與眾不同的事情,把它記下來。
這件事情可大可小。大到完成一個專案、交付一個產品、透過考試或得到獎項,都可以。
小則可以到什麼呢?可以是吃到一道很好吃的菜,去了一家很有意思的新店,看到一本很喜歡的新書……一切讓你產生愉悅感和幸福感的,都可以記錄下來。
然後,你可以做一張日曆,把每一天的美好回憶,用一兩句話記錄到上面,慢慢積累,等著一整年的日曆被填滿。
不妨把這份日曆打印出來,每天填上去,然後把它收藏起來,讓它陪伴在自己身邊。在需要力量、勇氣和信心的時候,把它翻出來,回味自己曾經經歷過的美好時刻。
你會發現,自己的人生,是如此的熠熠生輝,閃亮無比。

8. 看一些關於自然的影片
早在上世紀80年代,生物學家愛德華·威爾遜就提出了一個觀點:他認為,我們的進化過程塑造了我們的大腦,使得大腦會對樹木、草原、湖泊、河流等空曠而開闊的自然空間,產生更為積極的反應。
近幾十年,這個觀點得到了不斷的發展。許多研究都發現:在綠化繁茂的地方,以及有水的地方待一段時間,可以極大地提高心理健康,緩解包括抑鬱、焦慮、壓力等在內的心理問題,同時讓我們感覺更幸福、更快樂。
所以,現在有一個「公園20分鐘效應」很熱門,確實是有用的,有科學依據支撐。
不過,如果你實在沒有條件出門去公園的話,那麼,看一些關於自然的影片,也能起到類似的效果。(Valtchanov等, 2010)
可以是關於自然生態的紀錄片,也可以是風光、旅行、美食、人文……只要是能夠讓自己沉浸其中的,都可以。
當然,裡面的元素越豐富越好。如果既有自然風光,又有人文紀實,既能瞭解到當地的景色和風物,又能具體地去體察到當地的生活裡面,那就更好了。
可以把它作為一種放鬆和休息的方式,工作學習累了,別刷社交媒體、少追劇,而是看看這一類影片,也許,會帶給你更好的治癒效果。

9. 到新鮮的地方走一走
人是需要更廣闊的活動空間的。
如果長期處於相同的空間裡,大腦就會感到枯燥和無聊。這是因為,大腦會不斷對周圍的環境建模,從環境中汲取資訊,來更好地適應現實世界。
一旦發現環境長期不變,大腦就會發出警報:是時候換一個環境了,否則可能不利於我們生存。
因此,如果你長期處於家和公司的兩點一線,每一天都過著重複的生活,那麼,大腦的活躍會被抑制,你會更容易感到厭倦、疲憊、失去活力、心情壓抑……
想一想:你有多久沒有去過陌生的地方了?有多久沒有走過不熟悉的道路,到新奇的地方去走一走、晃一晃?
你有多久沒有線上下認識新朋友,結識新的陌生人,接觸不同的人群,瞭解不同的生活方式?
你有多久沒有脫離開日常生活和工作場景,參與一些新的活動,動手做一些不同的事情,讓大腦接受新鮮刺激?
所以,有條件的話,不妨試一試,找一些時間去沒去過的地方,跟陌生人搭搭話、聊聊天,拍點照片,或是到郊區走一走。用全新的視角,去觀察這座城市的細節,感受它的不同側面、人文風情、煙火氣息……
你也許會發現,自己的空間,原來可以如此廣闊。

10. 跟朋友一同分享好玩的事物
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一定會看到一些忍俊不禁的資訊,或是遇到一些有意思的事情。任由它們過去就太可惜了,不妨試試跟自己親近的朋友分享。
可以找幾個比較好的朋友,拉個群,跟大家約好:誰平時看到什麼有趣的事情都往群裡丟,大家看到了就抒發一下感想。
或者,跟自己的伴侶或知心好友約好:平時看到有意思的東西就分享給對方,讓彼此知道自己在看什麼、在做什麼、在感受和喜歡什麼,以及生活是什麼樣的。
這可以強化一種小圈子的聯絡感,讓彼此之間的關係變得更緊密、更融洽。
同時,也可以不斷地「敞開」自己,讓更多的情感透過自己,感受到跟這個世界更強大、更緊密的聯絡。

—— 閒聊時刻 ——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夠給你一些啟發。
也希望你的生活,能夠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那麼,你有沒有一直想要的東西呢?不妨試著把它作為獎賞,給自己設定一個任務。也許,你會找到久違的動力。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喔~
你好,我是李睿秋Lachel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L先生說」
每週四晚上 21:30 原創推送
用心理學和神經科學
和你一起 探索這個世界
————
這是近期的其他文章:
低精力人群高效恢復指南
分享一個對我幫助很大的思維方式
大腦抗衰手冊:讓你的腦力保持巔峰
請避免陷入工具和方法論焦慮

THE END
– 晚 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