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多人對電影《哪吒2》的票房的關注,甚至超過了導演餃子。現在網上新增了一個似乎很無聊但圍觀群眾又很多的專案——票房即時直播。
為什麼?因為在電影領域我們被好萊塢火力壓制得太久了。在世界票房前100名內,算上哪吒竟然只有三部非好萊塢影片。
除了《哪吒2》,剩下兩部分別是來自中國的《長津湖》和《戰狼2》。《長津湖》位居第 76名,《戰狼2》則位居第87名,而《哪吒2》自大年初一上映以來,一路高歌凱奏,殺到了第八名。

看到《哪吒2》不斷地突破好萊塢的銅牆鐵壁,甚至有點血脈僨張,我們終於在文化領域出了一口惡氣,把美國密不透風的文化霸權撕開了一條縫。
有了這道縫,中國電影就有了信心、有了目標、有了動力,以後大家就瞄著好萊塢這道縫就行了。這道縫也是中國文化新的標杆,也是中華文化新的代言人。
大家期待著《哪吒2》能夠繼續創造奇蹟,最好能夠一舉奪魁。不然我們下次至少還得多花212億元(《阿凡達》的總票房),所以大家願意為他二刷甚至三刷。
《哪吒2》的成功,主要是因為創作團隊發揚“十年磨一劍”的精神,對作品進行精雕細琢,故事情節、臺詞畫面、精神核心等各方面,都深深打動了觀眾。
《哪吒2》成功更深層次的原因,首先就是立足深厚的中華文化,但又不泥於傳統文化,結合新時代融入了新元素,新的精神核心。
《哪吒2》成功,也得益於“天時、地利、人和”。如果早十年,哪吒不會像現在這麼成功。一方面,中國的動畫產業還支撐不起來;另一方面,中國的經濟體量還無法支撐起這個票房。
十年前也就是2015年,美國雖然也圍堵中國,但沒有這麼歇斯底里。《哪吒2》要是出現美國綠卡、美元符號,要是出現好白好白的房子,要是出現新冠病毒,估計要被噴得體無完膚。
十年前,更不會出現“仙界號稱照世燈塔,暗中盡幹些骯髒勾當”這種臺詞,因為那個時候,世界上無量仙翁的本來面目還沒有徹底暴露出來,燈塔依然還有耀眼的餘光。
2018年開始,美國的獠牙徹底暴露了出來,2020年9月,更是舉全國全球之力,扼住了華為乃至中國整個高科技產業的喉嚨。
然而正是在美國霸權的重壓之下,中國人民沒有屈服,選擇了迎難而上,選擇了奉陪到底,堅信“我命由我不由天”,選擇了扭轉乾坤,選了嘗試改變這不合理的世界。
可以說,《哪吒2》踏準了時代的脈搏,反映了時代精神,滿足了當今社會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也用“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鼓舞著全世界被壓迫的人民。
俄國文藝理論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藝術來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深厚的中華文化背景,沒有中國人民艱苦的奮鬥和頑強的抗爭,誰也寫不出《哪吒2》這樣的故事。
文藝作品,都是反映時代的。李白詩歌為什麼飄逸灑脫,因為他生活在盛唐時代。杜甫的詩歌有點兒沉悶壓抑,因為他經歷了安史之亂,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時代。
施耐庵的《水滸傳》能成為經典,是因為人物性格的刻畫入木三分,故事細節的描寫活靈活現。比如他對殺人的細節,讓普通讀者質疑,卻得到了法醫的認可,因為他真殺過人,而且很多。
因為施耐庵是個有故事的人,社會經驗極為豐富,參加過元末明初的農民起義,在張士誠手下當差。這些經歷,給施耐庵寫《水滸傳》提供了思路和素材。
同樣的道理,《紅樓夢》之所以能成為經典名著,也深刻地反映了時代。曹雪芹為什麼能寫那麼細,因為那根本就是他們家的事兒。
《哪吒2》的題材雖然是神話傳說,但劇本的情節、臺詞、細節很貼合實際,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是現實社會的反映。不得不說,《哪吒2》的很多細節,堪比《水滸傳》。
比如小哪吒總喜歡把手伸褲子裡而不是褲兜裡,因為古代褲子是沒兜的。還有敖丙衣服的針腳,都做得一絲不苟、清晰可見,令人歎為觀止。

當然,《哪吒2》動畫之所以如此精良,那是因為中國動畫產業有了產業基礎。《哪吒2》參與制作的人數,超過了4000人,近140家中國動畫公司花了2000多個日日夜夜,才打造出來的。
全片共有1900多個特效鏡頭,特效元素多達一萬個。這都是有技術含量的。比如影片中渲染用的動態水墨渲染引擎,就是《哪吒2》團隊自主研發的。
這個渲染引擎,將中國傳統水墨美學與現代動畫科技相結合,可以實現毛筆在宣紙上暈染滲透的即時模擬,可以創造出獨特的東方美學意境。
創作過程中,主場團隊還使用了人工智慧技術,用AI學習《山海經》神獸鱗片紋理製作“萬鱗甲”,2周內生成超200種動態鱗甲方案,還能依場景適配光影。
在技術層面,《哪吒2》的動畫製作技術已經不輸好萊塢和迪士尼的頂級水準了。可以說,中國強大的工業和科技基礎,以及大量的技術人才,是《哪吒2》成功的堅強支柱。
說一千道一萬卡爾馬克思總結得最到位: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中國的經濟實力、技術實力到了,一定會有優秀的藝術作品,《哪吒2》應了時代的召喚而橫空出世,他不火難道讓藍精靈火?
我們再來看好萊塢電影,好萊塢電影已經肉眼可見的走下坡路了。比如2月14日上映的《美國隊長4》,表現極為拉垮,7%的排片,僅僅貢獻了1.2%的票房。

《美國隊長4》不僅僅在中國大陸表現很差,在北美之外的地區都崩了。第一週,海外53個市場僅僅收穫了9240萬美元的票房,估計再過陣子北美的票房也得崩。
為什麼呢?難道場面不夠恢弘?特效不夠震撼?其實不是這兩方面的原因。難道是因為第四任隊長是個黑人?也不是這個原因。美國白人快成少數了,憑啥黑人不能當隊長?

《美國隊長4》口碑撲街的直接原因,那就是大的故事脈絡有硬傷,嚴重背離實際,嚴重背離了“藝術源於生活”的大原則。
大的劇情是,反派操縱美國軍機,進攻日本艦隊,試圖挑起日美衝突。日本首相生氣了,於是對手下說:把美國總統叫來,讓他跪在膏藥旗下!

在日本地淫威下,美國總統害怕了,於是親自前往日本求和。而此時此刻,日美兩軍已經在太平洋大打出手,日本戰鬥機竟然向美國航母發射了導彈。wishtoday,這都敢編,腦子進屎了。
沒有合理、接地氣的故事情節,再好的拍死技術,再出彩的渲染特效,再精心的細節設計,只不過是屎上雕花罷了。此時此刻,我突然想起了饅頭血案。
實話實話說,要是這個故事換成東大或者東更大來說,票房都要更好看一些,但也好不到哪兒去。因為現實中,美國根本就沒有超級英雄,美國更不是愛好和平、捍衛和平的人類燈塔。
如果故事改一下,美國試圖挑起東大和東更大的矛盾,美國隊長執行任務過程中良心發現,於是戳穿了美國政府的陰謀,開飛機創毀了五角大樓,化解了一場世界大戰,這票房可能會槓槓滴。
但這個劇情估計在美國過不了審。歸根結底,不是《美國隊長》不行了,而是美國不行了。最近這十幾年,好萊塢大片的水平肉眼可見的下降。
為什麼呢?因為好萊塢的大片,什麼超級英雄,什麼美國捍衛和平,美國拯救人類,美國強大無比,都嚴重背離實際,現實中的美國,做得恰恰是相反的事情。
電影裡,蝙蝠俠關鍵時刻神兵天降、力挽狂瀾,救萬民於水火。現實中,蝙蝠俠躲在車裡,一邊流淚,一邊眼睜睜望著自己的房子被洛杉磯大火吞沒。

好萊塢的確有過一些爆款大片,但那都是美國國力蒸蒸日上、甚至如日中天的時候。美國的科幻大片,有一定的現實基礎。你想想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美軍的確如同神兵天降。
但是2021年喀布林時刻之後,我認為就不適合拍戰爭片、科幻片、超級英雄片了。藝術拔高也得有個限度,你再拔也不能拍《李公公的幸福生活》。
有個現象,北美總票房十幾年沒增長了,甚至還有所下降。2009年,北美票房就站上了百億美元大關(105億),此後一直在百億上下波動,2018年摸高到了119億。
2020年疫情嚴重,北美票房受到嚴重影響,只有22.8億;2021年是45億,2022年恢復到了74.6億,2023年是90億,2024年時87億。
走了同樣曲線的是美國的發電量,美國的發電量已經有二十年沒有增長了,但是GDP名義上卻翻了一倍多,這是個很奇怪的現象。

說個更恐怖的,美國的石油消耗,有30多年沒增加了,一直維持在8億多噸。那麼問題來了,電力消耗沒有增加,石油消耗沒有增加,難道美國人掌握用愛發電技術?
如果不會用愛發電,那麼只能說明美國的經濟空心化了。而且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基礎不好,好萊塢拍不出好看的電影,群眾也不願意拿出錢去支援票房。
當然,經濟下行、社會動盪時期,也可以有好的作品,但絕對不是好萊塢傳統大片那種套路,而是要揭露問題、批判現實、反思現狀型別的。經濟不行,票房就別想了。
所以蛋總的結論是,不是《美國隊長》不行了,而是美國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