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的下一個業務機會,為什麼在香港?

五月初的香港,微風拂面,陽光溫柔,維多利亞港的夜色璀璨如星河,太平山頂的風中裹挾著海洋的鹹澀與紫荊花的暗香。
三十年前,王家衛用《重慶森林》的鏡頭捕捉這座城市的疏離與包容;而今,中環摩天樓的玻璃幕牆倒映的不僅是國際資本的流動,更是中國涉外律師在普通法系燈塔下的求索與破界。
這個五一假期,我們南下香江,在香港大學的講堂間駐足,在普通法與大陸法的輝映中,以東方之珠為鏡,窺見香港作為爭議解決樞紐的底層邏輯,找到法律人全球化進階的金鑰。
01
穿透迷霧:普通法訴訟程式
香港作為中國唯一一個普通法司法轄區,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首日課程便始於香港大學——作為中國唯一完整承襲英美判例法體系的高校,港大堪稱「中國普通法教育的活化石」
置身這座亞洲頂尖法學殿堂的百年紅磚建築群之中,兩岸法律菁英共議規則迭代,迸發的火花照亮了跨境爭議解決的迷霧。
趙雲教授以「普通法體系解析」開篇,將香港判例法的基因層層“解剖”,從訴訟程式底層邏輯到爭議解決實務,系統拆解了香港判例法邏輯與全球爭議解決機制。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趙雲
香港律師怎麼報價的?為什麼律師費又貴又不確定?程式裡有什麼“套路”?怎麼知道自己的案子到底卡在哪一步了?
黃善端律師則從實務視角切入,精解香港民事訴訟核心程式,直擊內地法律人“走出去”的核心價值:「不為直接辦案,而為護航出海」
北京市道可特(深圳)律師事務所高階合夥人、深圳市政協立法諮詢委員、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黃善端
為什麼香港律師總把“程式即正義”掛在嘴邊?——狀書提交期或案件管理階段的每一步交鋒,都可能讓案件走向逆轉。
為什麼開庭了那麼多次,還是沒有結果?——高度的“程式主義” 及 “雙方原則”是靈魂所在。黃善端律師透過幽默風趣的講解,讓在場學員理解了香港法院是如何透過輕責任機制和當事人主義,完美“甩鍋”的。
跨境爭議中,理解程式差異往往比精通實體法更重要。來自上海的某紅圈所李律師聽罷,在筆記上重重標記:“原來跨境業務真正的護城河,是對程序正義的極致把控。”
02
出海實務:從架構設計到合規落地
合規,從來都不應成為企業出海的枷鎖;律師,正是要幫助企業將這一枷鎖轉化為攫取商業價值的抓手。
戈峻總曾先後於英特爾、蘋果、英偉達等商業巨頭擔任全球副總裁,他提綱挈領地剖析了中國企業的四次出海浪潮,強調“合規即競爭力”,傳授了“把控合規、融入文化”的雙軌策略
天九企服董事長兼CEO  戈峻
在對比中西方合規文化差異時,戈峻總提到一個案例:
一次談判開始前,西方代表說:“We need to make a deal within three days. We have scheduled a plane to leave on Thursday. (我們需要在三天內達成協議。我們已經安排了一架飛機在週四離開。)”
站在西方代表的角度,這是在表明直接溝通的態度,因而提前確定好談判時間;站在中方代表的角度卻變成了“這是在威脅我們”。
——這便是典型的中西方文化差異,不理解透徹,企業合規面臨的便只能是處處碰壁。
呂立山(Robert Lewis)主席則透過「中企出海交易架構」案例教學,深入剖析中國企業出海面臨的挑戰和風險。
思百庫SIPAC主席  呂立山 Robert Lewis
當他丟擲一個價值37億美元的架構設計失敗案例時,小組討論瞬間白熱化。呂主席從不同交易架構的優缺點出發,給出了詳細的風險管理建議
併購並不一定是實現公司國際化目標的最好選擇。這句話令我醍醐灌頂。”本期學員、某百強所高夥張律師感嘆道。
安理·謝爾曼律師事務所大中華區聯席管理合夥人  陳新 Lorna Chen
安理·謝爾曼律師事務所併購業務合夥人  陳力
來自安理·謝爾曼的陳新、陳力律師聚焦「香港投資架構設計及公司法實務」展開授課。
兩位律師介紹道,中國內地對外的直接投資,61.4%流入香港;對中國內地的外來直接投資,68.1%來自香港
——無論從哪個維度看,這個資料都是十分驚人的。香港的自由港優勢地位,對於每一位懂規則的律師來說都是實打實的業務機會。
香港公司設立、治理及上市規則是怎樣的?陳新、陳力律師從稅務最佳化、資金流動、仲裁便利三大優勢切入,為在座的律師指明瞭業務方向。
香港仲裁師協會前會長、現任理事,SFKS鄺志強律師行資深合夥人  鄺志強
“中國已經是智慧財產權大國,已經由當時的進口國變為出口國。中國企業出海必然會涉及知產問題。”
這個難以忽略的事實也承載著不可估量的業務剛需場景。
“太平紳士”鄺志強律師「出海企業的智慧財產權佈局及設入場景」為主題,從國際條約框架到商標搶注應對,給出了“中港共建共享”的預防性佈局指引。
從企業合規到架構設計,從國際條約到智慧財產權出海佈局,幾位講師合力交付了一套兼具理論洞見與實踐方略的決策支援體系,課程好評率高達95%,真正為近百名受訓學員構建起了企業出海時代下的高價值業務護城河
03
國際仲裁:條款設計與流程管控
仲裁和調解是傳統訴訟以外的兩大主要替代爭議解決方法,為成為一個更加國際化、全覆蓋以及高水平的國際爭議解決服務中心,香港一直不遺餘力地不斷完善並最佳化仲裁和調解體系制度。
“超級聯絡人”獨特地位所具備的司法中立性、裁決執行力與程式靈活性香港多年來一直名列全球最受歡迎仲裁地之一。
華南(香港)國際仲裁院秘書長李雄風老師以“國際仲裁流程與條款設計”破題,直擊企業三大涉外風險即商事爭議、投資爭端、合規危機,落腳於“仲裁是國際爭議解決的黃金通道”
深圳國際仲裁院國際合作與發展處副處長、華南(香港)國際仲裁院秘書長  李雄風
香港仲裁有著天然的基因優勢。與國際慣例接軌的仲裁法律框架、擁有獨立審判權和崇高聲譽的香港法庭……更不要說,香港的仲裁裁決可在全世界大部分其他地區以及內地執行。
“走出去投資、拉回來仲裁”,是擁有豐富仲裁實踐經驗的李雄風老師,給予涉外律師的終極建議。
“香港不是備選項,而是必選項!”學員王律師的課後感言,道出了三天兩晚沉浸式研修的集體共鳴。
04
從參與到主導:
涉外律師國際化能力躍升  
當法律人討論“國際化”時,究竟在討論什麼?
對規則有不明確的地方?對內地和香港的協作模式有諸多疑慮?對涉外業務合作律師與律政資源有迫切的需求?
5月3日晚間,我們還特別安排了高階晚宴交流活動,邀請到香港法律專業促進協會會長、高蓋茨律師事務所香港辦公室主管合夥人曹紹基律師,香港法律專業促進協會副會長董啟真律師,廣東省律師協會副會長、廣州市律師協會前會長、廣東廣悅律師事務所創始合夥人黃山律師,香港劉林陳律師行合夥人林青峻律師,香港陳和李律師事務所顧問林子聰先生等作交流分享。
近百位同仁在這晚同頻共振,圍繞跨境合規、爭議解決等熱門話題展開了深度對話,並得以直鏈香港本土律政資源。
有了這層“超級聯絡網”託底,接下來要解決的問題便是——如何從跨境交易的配角升級為主導型顧問?來聽聽本期學員的真實反饋:
“原以為香港普通法是陽春白雪,現在發現是剛需硬通貨。”
“那些以為香港只是上市跳板的人,根本不懂新時代的玩法!”
“三天兩晚的遊學體驗,徹底改寫了我對涉外業務的認知座標系……” 
(部分學員朋友圈好評)
國際規則內化、業務場景切入、多層次的爭議解決機制、跨文化溝通……能力矩陣中的必要條件缺一不可,這是所有學員藉由此行達成的一致共識。
國際化不是西化,而是用全球通用的法律語言,為中國企業講好中國故事。中國法律人需要的,從來都不只是知識更新,更應該是視野與格局的破界。
\ | /
第二期 
中國律師出海領航班·香港站
即將再次出發
這一次,更聚焦。我們將帶你第一視角觀察領悟判例法運作邏輯、以及如何與全球跨境交易規則進行全方位適配,在普通法海域從容破浪。
這一次,更實操。當你看不清企業出海剛需和增量業務方向,我們告訴你如何將冰冷的法律條文淬鍊成“秘密武器”,找到法律羅盤。
這一次,更走心。結合首期學員體驗,我們對課程骨架進行了升級最佳化,讓你在每個深夜焦慮的那些實務痛點,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座標系。
每一次潮漲,都是對勇者的邀約
每一朵浪花,都暗藏征服世界的金鑰
7月11-13日
邀請你共赴香江彼岸
一同邁入法律新浪潮
掃碼諮詢,先人一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