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一個失業民工搞出的67億奇蹟

這是“頑石”的第 583 篇文章
《哪吒2》有多火呢?
最新預測總票房高達67億!
不止票房高、而且口碑好。
豆瓣20萬人打出8.6的高分。
以前總會有人甩出凌晨票房爆滿的“幽靈場”訂座截圖,質疑咋會有人午夜還去看電影?這不妥妥偷票房嗎?
這套質疑鏈放在《哪吒2》這兒卻不起作用了,評論區最高贊回答:
買幽靈場,這都是二次元被小孩們給逼的。
其實看《哪吒2》的小孩未必煩人,我的那場也滿員,小孩哥小孩姐看的比誰都認真。看來以前小孩們在影院吹拉彈唱,都是被爛片給煩的。
那我就不得不好奇,一部片能征服下至8歲、上至80的觀眾,《哪吒2》到底有啥魔力?

2025春節檔“哪吒”是絕對的頂流。
這邊主演了動畫片《哪吒2》、那邊又客串了動作片《封神2》。
甚至兩部片連主題都一樣:反父權。
《哪吒2》反的是希特勒式的大爹。

這大爹最講究血統論,你天生是妖魔便註定低人一等,只有得道成仙方能逆天改命。
可拿到了成仙的那塊綠色小牌牌,最終等著的卻是集中營:你只是別人修仙的肥料而已。
《哪吒2》反的就是這套執行千萬年的規矩。
憑啥生而為人便註定低人一等?
所謂仙魔不兩立,不是妖魔天生下賤,只不過神仙剛好人多勢眾、成了既得利益者而已。
那別人定下的剝削規矩,我還得聽著、認著,自我剝削嗎?
哪吒的反抗,就像多年前陳勝吳廣的那場農民起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沒誰註定就是帝王命、也沒誰生來便是下賤。
既然所謂的世間真理只是按實力排序,那這寶座為何不能換我來坐坐?
魔童哪吒,其實是又一個大鬧天宮的悟空。
《哪吒1》說:我命由我不由天。
而《哪吒2》則更決絕:我活不活無所謂,我只要你死!

同樣是反父權,《封神2》的主題從無所不能的爹,變成了活在父權陰影下的兒子。
這裡面每個角色都有童年創傷。
強人如殷壽,也會深陷兒時被父親拋棄的噩夢。
只因自己不是太子,賊人來襲時便被毫不留情拋棄,而父親竟然從頭到尾都未回頭。
他要做最強者,只因父親從小便教育他弱者只能任人宰割。
而作為殘暴紂王的對立面,姬發繼承的是父親“以民為本”的遺志。
他數次裸身自願為質,不過是想以自己一條命換回全城人的命。
殷壽和姬發的爹,其實代表傳統封建社會“法”與“儒”的對立。
法家要求以嚴刑峻法,強令每個人都是服務君主的工具。
而儒家要求王者愛“仁”,以民為本;
如果姬發最終能戰勝紂王,不止是帝國的勝利、更是新秩序的重建。
這本就是對傳統強權政治的大爹統治的一次衝擊。

但《封神2》的最終完成效果,便如殷郊這個角色的預告版VS真人版的區別: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無論紂王還是姬發,都活在死去老爹的陰影下。
紂王代表的是暴君老爹,絕對的黑暗;
姬發是絕對的正義,因為只允許正面,也讓這角色“正義”之下空無一物。
這裡面唯一可能的破局之人,竟然是紂王之子殷郊。
因為他是唯一想弒父的。
當結尾的彩蛋出現,殷郊即將成為弒父第一人時,一個更大的“爹”,通天教主出現了。
通天教主奪取了殷郊的神志,他成了父權徹底的奴隸。
這個結局是讓人灰心的,因為它表面在抗爭,實際在說父權的堅硬。
小爹背後總有大爹。
一個小爹被打敗,總會有千千萬萬個大爹站出來。

《哪吒2》是從哪裡開始讓父權敘事崩塌的呢?
這個故事裡的父親,竟然是會向孩子道歉的。
哪吒的父親早早就接受了這個“不正經”的孩子,沒有強逼孩子一定要走那條自己認為正確的路;
而敖丙的父親也終於放下了對孩子的期待,他可以不是自己的驕傲、不是家族的未來,他只是自己就好。
一個會反思、一個肯道歉的父親,父權的強硬便開始消解。

而《哪吒2》顯然不止說家裡的“小爹”,他把視線投向了社會這個“大爹”。
大爹的意志,便是社會的規矩。
作為妖的哪吒,即使被親爹接受、也為世俗所不容。
當世人皆道“身為妖就是下賤”,一個人又怎能反抗社會呢?
光靠哪吒一人或許不行,但所有被斥為低等、被欺壓之人聯合在一起,或許可以。
所以最終“萬妖”對抗“萬仙”的場面才是燃爆。
因為它徹底揭露了這場仙魔大戰的真面目:這就是個看誰人更多、看誰巴掌更硬的遊戲。
什麼狗屁等級,不過是既得利益者用來洗腦的工具。
看透這層,才明白《哪吒2》這部片的真正含義:
眾生平等、人人平等。
如果故事只到這裡結束,那電影只是單純的爽劇、我不信它能撬動55億票房。
燃之外,《哪吒2》沒回避真正的殘酷。
當一個人想反抗固若金湯的社會秩序,那最可能的下場便是前任反抗戰爭的失敗者:龍族。
曾經他們也如哪吒一樣,喊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口號”,想要顛倒這乾坤順序。
但他們忘了一件事:
既得利益集團本就因為夠強,才能成為壓迫者。
被關千年後,他們和所有吃過苦的成年人一樣,不是向強權妥協、就只能是遠離體制、躲到天涯海角。
而哪吒這次能對戰成功,僅僅這是對他與“無量仙翁”的個人戰。
一旦無量仙翁逃回天庭,那他要對抗的則是整個“仙魔”體制。
到時候你還有膽量說出一句“我活不活無所謂,我只要你死!”嗎?
《哪吒2》的選擇更難,它是所有成人必須面對的課題。
當我們一腔熱血、撞得頭破血流後才會意識到:這個世界從來不是為我們準備的。
輪不到我們改變社會、而是我們得適應社會。
但如果我仍想改變這“大爹”定下的規矩咋辦?
所以片尾處“小爹”龍王的發言格外動人。
作為反抗命運的失敗者,他沒有潑冷水。
他只是說:我們已經老了,世界是留給你們年輕人的。
到底是走前人的妥協之路,還是殺出一條血路,全看你們的選擇。
當你看見前人失敗的慘烈結局,你又會怎麼選?
《哪吒》之前,導演餃子曾鼓搗出個爆款小影片《打,打個大西瓜》。
兩者是同樣的核心。
小人物的搏命廝殺,到頭來卻發現“這場戰爭只是大人物牌桌上的遊戲”。

為了做出這個16分鐘的短片,導演餃子失業在家,靠母親每月1000元的退休金熬了三年零八個月。
沒人看到做這事的意義在哪?
但他就是做了。
從失業loser,到億萬票房俱樂部成員,餃子就是現實版的哪吒。
路,是一步步走過來的;
事,是一點點做出來的;
人,是每時每秒與命運的抗爭逐漸被塑造出來的。
這可能才是《哪吒2》預測能拿下55億票房的秘密:
它是真正尊重人的主觀能動性。
當哪吒與敖丙堅定站在一起,說出那句雖前路艱難萬險,我願一試的決心。
銀幕前的每個人都能感受到那股從血液裡燃起的衝動:
原來我不是毫無思想的工具;
原來我做一個人,尊嚴竟如此重要。
《哪吒2》讓每個觀眾覺得有希望,它讓每個人感受到被尊重。
我們每個人,都是值得好好為自己活一次的人!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本文已完結
作者:大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