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肥娟:爆紅之後,鬼混去也

⭐️歡迎預約“新榜內容節—2025新榜大會”直播
編者按:去年10月,肥娟夫婦的鞋店因為經常收留小學生看電視在網際網路走紅,一夜爆紅後,他們依舊保持原來的生活,只是把鞋店改成了小吃店。本文透過對阿娟的採訪,展現了他們的生活經歷和爆紅後始終不變的善意和真誠。
本文經授權轉自公眾號“最人物”(ID:iiirenwu),作者三伏。文章所述觀點不代表新榜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
離遂城第三小學不遠,有家不大的店面。
追溯到10年前,這裡是包子店,5年前,變成食品店,2023年1月,阿娟在這裡開了家童鞋店。
此後近兩年的時間裡,這間店成為附近小學生的伊甸園。
溫柔愛笑的老闆,一起玩卡牌的同學,書包一扔,頭頂就是播放著動畫片的電視機,越來越多的小學生湧進小店。阿娟用一臺電視,撐起一部虧本的童話。
2024年10月份,一段阿娟開門時,小學生貼地滑行進店的影片在網路上爆火,這家原本連月虧損的店鋪被寫上新的劇本。
熱度、利益、直播榜單、網際網路良心,短短幾個月時間,阿娟夫妻倆身上被纏繞了太多附加詞彙,暖烘烘的情感也由此擴散。與我們通話的當天下午,阿娟就要坐上高鐵,第一次出省“鬼混”。
網際網路從不缺一夜爆紅的敘事,網友為這間小店做了足夠溫情的總結:因愛重生。
與流量共存
早上10點,阿娟拉開卷簾門,門外已經聚集了很多人。
“肥娟小吃”的招牌下,阿娟擺好價目表。店面不大,最開始只賣五種食物,價目表上寫得清楚,小份薯條2元、火雞面1元、炸雞柳3元、小籠包1元、澱粉腸3元,若是大份,就再加一兩塊錢。
後來太忙,小籠包做不過來,就撤了選單,澱粉腸也顧不上切花刀,於是又降了一塊錢。
阿娟站到櫃檯後準備迎客,丈夫林景歡在後廚忙著拌麵、炸薯條,兩人各司其職,店外也排起長龍。慕名而來的人太多,阿娟怕預備的食材不足,勸顧客少買一點,“買個小份的嚐嚐味道就可以,給小朋友們留一點”。
邱智娟(阿娟)
中午11點左右,旁邊的小學放學,藍色人流湧進小吃店。
學生們穿著藍色校服,潮水般分為兩股,一股湧向電視機,火速找到位置,安穩地看起動畫片;還有一股湧向櫃檯,喊著“老闆老闆”,揮舞著手裡的零錢,要一份火雞面,“我媽來了我就吃不成了”。
店裡曾有位“大堂經理”,是阿娟的小學生朋友。
“大堂經理”的父母在外打工,她常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開鞋店時,她曾借阿娟的手機給爺爺打電話,後來每次路過鞋店,都會和阿娟打聲招呼。
小吃店開起來後,看阿娟有些忙不過來,“大堂經理”主動站在阿娟一旁,替她做一些打包、招待客人的工作,年紀雖小,卻做得有模有樣。
肥娟小吃的營業日常
門外,有廣告商自顧自舉著廣告招牌,網紅主播在勁歌熱舞,許多個直播間鏡頭下,無人機低低地盤旋著,絲毫不顧及擁擠的人群。阿娟夫妻倆拒絕過很多次廣告商的拜訪,但流量依舊勾動著利慾薰心。
有廣告商找到“大堂經理”家,想讓孩子配合拍影片。阿娟見勢不好,果斷讓孩子別再來店裡,夫妻倆提著年貨到了孩子家,感謝她這一個星期的幫忙,同時也在影片裡呼籲,希望大家不要去打擾孩子。
1月10日,夫妻倆不得不關門歇業,捲簾門上貼了張紙:“鬼混去了,週一見。”林景歡在影片裡說:“我們門口現在情況有點怪怪的,圍滿了在拍影片、派東西的人,我們就休息休息,避避風頭。”品牌方寄來的商品,也被夫妻倆捐給了當地的福利院,試圖用這種方式表明態度。
阿娟歇業後,門口依舊有人在直播‍‍‍
圖源網路
下午兩點半,捲簾門拉下,那些或窺探或欣賞的目光也一併被阻隔在外。
兩人這才有時間坐下吃午飯,再打掃衛生、備菜。一個半小時後,又到了開業的時間,熟悉的場景再次上演,“藍色大軍”又一次呼嘯而過,有時,店前會出現“紅色長龍”,縣上中學的學生也會來支援生意。
正常情況下,阿娟會在晚上七點半結束營業,當著直播間數萬網友的面算賬。
開業第一天,她們營業額達到700元,隨後每天都在上漲,年後復工第一天,營業額達到峰值,3940元。林景歡估算了一下,如果營業額能保持在3000元的話,店鋪利潤應該能達到1000元。
數完錢,阿娟果斷掐斷了直播,哪怕此時還有數萬觀眾線上。
夫妻倆開始收拾衛生,為第二天備菜,再吃完宵夜,夜已經深了。
阿娟直播算賬
把自己養育一遍

阿娟從來沒想過,自己的生活會被如此多的目光關注。

阿娟原名邱智娟,和丈夫林景歡在廣東湛江的遂溪縣長大。這是座不大的縣城,生活節奏緩慢,以“醒獅之鄉”聞名。
父母工作忙碌,阿娟和弟弟妹妹相互扶持著長大。每天放學後,阿娟第一時間就要回家,路上也會路過幾家店鋪,但一沒錢,二沒時間,她不敢停留。
對小阿娟來說,電視機也是奢侈品。電視是要卡著點看的,每晚只能看一小時,中午要“爽”一些,能看到下午去上學。伴隨著光怪陸離的動畫世界,阿娟也漸漸長大。
林景歡要過得更肆意一些。
林景歡是家裡老么,父親開拖拉機,母親是家庭主婦。但家裡孩子四個,再加上林景歡從小就叛逆,也算是放養著長大。
林景歡還記得,小的時候,他看中了商店裡一款玩具,買不起,只能站在櫥窗前眼巴巴看著,“多看了兩眼,人家就把你趕走了”。
被趕出店的林景歡蹲在椰子樹下,陽光透過零星的樹葉打下來,他站在陰影裡,跟著太陽的走向挪著步子,等著家人來接。
林景歡和阿娟舊照
初三分班後,林景歡和邱智娟成為同班同學。
阿娟是語文組組長,肩負著幫老師記錄問題學生的重要任務。林景歡是教室後排的常客,總看到阿娟扭頭看自己,還以為阿娟是被他帥氣的容貌吸引,殊不知他就是阿娟筆下的“問題少年”。
一來二去,兩人的關係變得緊密,他們上了同一所中專,讀完一年級,又一起踏進社會。
林景歡形容阿娟是“先天店長聖體”。她先到了家品牌鞋店當店員,沒過多久,原本店長辭職了,她被提拔為店長。這家店撤店後,她又輾轉換了兩家鞋店,在最後一家店裡,“咔地一聲,又升成店長了”。
那時的阿娟對生活沒有太大的野心,但林景歡不同。
彼時他已經和阿娟結婚,阿娟曾和林景歡暢想過婚後的生活,有著近乎質樸的期待——只希望有空的時候,可以出去旅個遊。
為了生活,林景歡做過很多種工作。他到廣州上過幾個月班,在倉庫打包,回鄉後修過電腦,洗過車,安過消防水管,還在KTV裡當過服務員。他做的時間最長的工作是卸貨工,給當地超市供貨,16米長的大貨車每個月要卸十幾車。
朋友建議他可以練練身材,去健身房當教練,收入總比卸貨多一些。他於是和幾個朋友合夥湊了些健身器材,花了一兩年時間,好不容易把腹肌練出來了,發現對健身教練來說,銷售技巧比身材更重要。
女兒出生後,壓在林景歡的擔子也越發重。“讀書的時候,我就跟她說,跟著我一定不會差,慢慢地也被現實打倒了,覺得自己好像一事無成,啥都不行。”林景歡有些沮喪。
阿娟(左二)當店員時期
2022年下半年,因為種種原因,兩人欠下外債,阿娟和林景歡商量著,“這樣下去生活會越來越差,要不開個店闖一下,看能不能讓生活好起來”。
林家在遂城第三小學附近有一間門面房,夫妻倆決定繼續幹阿娟的老本行,開家童鞋店。林景歡說:“一開始我們還覺得自己很會做生意,校門口一條街,竟然能想到賣鞋子。”
他們從親戚朋友那邊借了些錢,自己簡單裝修了一下店鋪,2023年1月份,“星奇童鞋”開業了。
但兩人都沒想到,自己並不是商業天才,而是一盞“冥燈”。做店長時,阿娟月薪有4000多元,當老闆後,營收連當時的月薪都比不上,有時甚至入不敷出。
只不過,若是在放學時段走過這家童鞋店,會看到店內人群熙熙攘攘,一副生意爆棚的樣子。
電視機前的童年
店裡有臺用來收銀盤賬的電腦,沒生意時,阿娟會用這臺電腦追劇。
開業不久,林景歡卸貨回來,看到幾個小學生圍著阿娟看電視,稀奇之餘又覺得溫馨。彼時店裡還沒裝修完,有面空白的牆面,當晚,林景歡花了500塊買了臺瑕疵二手電視,安在這面牆上。
“如果我小時候有家這樣的店,我也會很開心。”
於是,儘管店裡生意依舊蕭條,小學生們卻越來越多。每到放學的時間,學生們爭先恐後衝進店,書包一甩就看起電視。人多的時候,店裡甚至無處下腳,阿娟只能被擠在鏡子前。
林景歡有些社恐,他想,若是自己在逛街時看到這樣擠滿人的店鋪,肯定不想再進店買東西,起了把電視撤掉的念頭。
但電視是他決定安的,阿娟二話不說就支援,想撤的時候,阿娟卻不同意了。
“你看到一堆小朋友嘻嘻哈哈在那裡笑,怎麼忍心撤呢。”肥娟笑著說,“生意本來就差差的,還不如有點人氣。”
店裡的二手電視
後來的日子裡,童鞋店儼然成了某種意義上的“託兒所”。
孩子們擠在一起看電視是常態,有時,阿娟還會和他們聊課外書、玩遊戲。有孩子離家出走,躲在阿娟店裡,有孩子對著阿娟抱怨自己丟了錢,也有不少孩子對阿娟袒露自己的成績。很多對家長難以開口的煩惱,孩子們會講給阿娟聽。
天氣若是不好,孩子們放學後可以在店裡等家長來接,若是需要聯絡家長,孩子們會向阿娟借電話。時間久了,家長都習慣了進店先在書包堆裡把書包扒拉出來,再在小孩堆裡挑選自己的小孩。
2024年4月7日,阿娟接到家長電話,稱女兒在學校附近馬路上摔倒了,電話手錶也撥不通,拜託阿娟幫忙找一下孩子。阿娟一邊接電話,一邊快步出門,幸好剛出門就看到了摔倒的小女孩。她把孩子帶回店裡,幫她處理傷口,孩子媽媽也很快趕到,對阿娟表達了謝意。
阿娟說:“能幫到這個孩子,我非常開心。”
鞋店日常
店裡還有個時好時壞的監控,再加上燈不好,錄下來的影片閃著橫線,晃得人眼暈。
夫妻倆偶爾會在抖音上傳守店的日常,影片剪輯得粗糙,大多都是擷取的監控影片,觀看量也不多。
5月1日,有網友給阿娟留言,稱孩子太多對生意影響不好,“上次我進來看鞋子,小孩們太多太擠,沒看成”。
阿娟回她:“頂多也是熱鬧那半個鐘頭,影響不大,都互相理解。哪天心血來潮想逛了,就避開他們放學高峰期就行。”
彼時他們都沒有想到,很快,鞋店甚至阿娟的命運都將迎來轉變。
阿娟回覆網友
因愛重生
2024年5月23日,阿娟起得有些晚。
11點14分,她從樓上踢踏著鞋下來,先把風扇開啟,還沒開門就聽見門口有聲音在嘀咕:“老闆又睡過頭了,還沒起床,哎,聽到腳步聲了,老闆下來了,大家準備。”
她拉開卷簾門,幾個學生貼著地面滑進店裡,順手抄起凳子就在電視下乖乖坐好,等阿娟來放動畫片。
5個月後,這條影片突然在網路上爆火,網友因此聯想到自己的童年——“像我們小學,全校小學生擠在小賣部看雪花神劍,大結局那天我現在都記得。”
阿娟開店日常
流量和關注湧向這間小店,兩人也曾做過暴富的美夢,趁著熱度開了幾場直播,發現忙活了好久,只賣出去一雙鞋子。回憶起來,林景歡說:“我們不喜歡(帶貨直播),也不適合我們。”
網際網路讓人一夜成名,但若無實際的收益,終究是鏡花水月。
11月份底,店鋪生意捉襟見肘,哪怕是再不捨,阿娟夫妻倆還是無奈決定:倒閉。
他們發了條影片,阿娟笑著宣佈了這一訊息,同時宣佈按照最高價50元清貨,近期買了鞋子的,都可以來店退差價。

阿娟宣佈倒閉

不想太過高調,他們只和關係較好的幾個小朋友說了要閉店的訊息,意料之中,看到了幾張難過的小臉。
12月份,店裡貨清得差不多,電視機也撤了,孩子們像往常一般衝進來,看到空蕩蕩的店面,肉眼可見地愣住了。林景歡還記得,有位家長和他們說,孩子回家後大哭一場,對媽媽說:“我很喜歡的一家鞋店要不做了。”
“把小孩子惹哭的感覺並不好受,但我們也沒辦法,確實是經營不下去了。”林景歡說。‍
孩子們看到店鋪倒閉的反應
在那條爆火的影片下,有網友建議他們轉行做小吃店。
阿娟性格比較果斷,小吃店說開就開。林景歡負責善後,聯絡了裝置,辦了食品店所需的證件。最開始,兩人不打算在新店安裝電視,“賣鞋子圍那麼多小孩,最多影響就是少賣一點,賣飲食的話,再讓小孩圍在那裡就不像話了”。
有人提醒他們,如果沒有電視,可能就沒有流量了,林景歡沒有理會,“我們發影片就跟發朋友圈一樣,有人點贊就咧個嘴笑一下,沒人看也無所謂,流量什麼的,我們也沒有那麼在乎。”
只是,或許是命運不想讓兩人就此消失在被資料選中的網路,沒過多久,海信給兩人送來一臺85寸電視。兩人想著,既然如此,就把童年留下來吧。
林景歡和阿娟
聽到電視機會保留,孩子們的眼睛也亮起來。
店鋪裝修期間,每到放學時間,會有一些學生前來“監工”,關係較好的幾個孩子跑去幫他們做“市場調研”,打聽別的店都是如何定價。
也是在孩子們的建議下,阿娟夫妻倆將火雞面、薯條等的定價定為1元或2元一份,為了讓孩子們也買得起。
因為是第一次做餐飲,兩人毫無經驗,開店前一個月,倆人不斷地除錯味道,淡了就加調味料,鹹了就減點鹽。他們偶爾會開直播向網友彙報進展,看兩口子手忙腳亂,網友也化身“網路軍師”,給他們提供意見。
12月19日,不鏽鋼檯面搬進店裡,孩子們幫阿娟拆封撕膜;24日,電視入場,孩子們在阿娟帶領下,錄了條感謝影片。
12月26日,“肥娟小吃”正式開業。當天,孩子們帶著攢了好幾天的錢來支援生意,有家長聽說阿娟的店回來了,帶著孩子來支援生意。
一位家長說自己孩子貢獻了10塊錢,網友笑著稱,按照價目表,10塊錢已經算大客戶了。
阿娟有了新的大電視
而當兩人不再計較金錢得失時,錢卻不請自來了。
開業後,阿娟順勢開了直播,她直播的初衷很簡單,就是跟網友彙報下店鋪營業的日常。此外,林景歡也有些想法,畢竟身上還揹著負債,希望可以賺一些“富哥”的錢。
兩人也沒想到,竟然會有品牌方在直播間送禮物。
林景歡忙著炸薯條,阿娟忙著裝袋,沒辦法挨個感謝,林景歡想了個招,在白紙上寫好刷禮物的人或品牌方,擺在鏡頭下,就當做是感謝了。
網友見狀,也自發地去刷禮物的品牌方直播間裡支援,一來二去,阿娟的直播間成了天然的廣告位,只要幾千塊就能獲得巨量的曝光,幾十家品牌方排著隊刷禮物,爭先恐後給阿娟送錢。
螢幕上火箭、遊艇、愛心等動效刷了屏,最瘋狂的時候,鏡頭前的空地上已經擺不開感謝的白紙,甚至貼到了阿娟身上。
按常理推斷,阿娟應該要藉著這股東風,在網紅主播的道路上高歌猛進了,但後來的發展,卻有些出乎意料。
肥娟直播時
圖源網路
兩人拒絕了所有前來談合作的廣告商,每天營業完,數完錢,不顧螢幕上還在飄著的“嘉年華”,就果斷下播。
1月9日,在直播鏡頭下,阿娟讓林景歡撤掉了這些紙張。直播間裡看不到網友的真誠留言,只有漫天飛舞的流量和利益,兩人感覺直播間的氛圍變了味,林景歡對著鏡頭解釋道:“我們本來是想感謝一下嘛,誰知道會變成好像不太好,不要瞎猜,沒有什麼舉報、警告,因為我們覺得這樣好像有違初衷。”
1月13日,他們的小板凳廣告位再次上新,其中一個是遂溪文旅任命肥娟小吃為文旅推薦官的聘書,一個是網友送給兩人的畫。‍‍‍
後來熱度漸漸下去,直播間只剩不到一萬人了,兩人把這種感謝的方式又恢復。林景歡說:“說實話,我們是想賺錢的,只是不想看網友(因為那些煽情的影片)頭腦一熱就衝動消費,我們只賺自己應得的那部分。”‍
他們明確表示,不可能帶貨直播。至於會不會接廣告,“要看未來怎麼發展”“看阿娟的想法”,但肯定不會接那種“站在那裡說臺詞”的硬廣,一是阿娟的演技會露餡,二是自己刷影片時,看到這類廣告也會反感。‍‍‍‍‍‍‍‍‍‍‍‍
一旁的阿娟笑了笑,說自己現階段,只想顧好這間小店。
如今,兩個人依舊延續著夫妻店的模式,因為忙不過來,林景歡的姐姐在店裡幫忙。他們的影片依舊是林景歡掌鏡、剪輯,阿娟出鏡,有空了就直播,不想播了隨時下播。“我們也很享受現在這個狀態,沒有任何拘束,想發什麼影片就發,想直播就播會,說不定明天開始就不播了,也沒人限制我們,我們蠻享受這種自由的感覺。”‍
那些利誘與喧譁,似乎像一陣風從夫妻倆身上掠過,打了個飄,不見了蹤影。
阿娟在小板凳上擺著聘書和畫
對話的過程中,林景歡數次提到,兩人只是被流量選中的普通人。
最開始被關注到的時候,兩人也有些惶恐。“說實話,我們文化水平也不高,我也是個粗人。突然被這麼多人關注,其實我也怕傳達給人家一些不好的東西,起到不好的引導。”
網際網路上見慣了一夜爆紅又一朝塌房的劇情,對於流量的起伏,兩人卻看得平常。林景歡說:“哪怕我們一分錢不賺,我們也會慢慢不火。因為我們的事情比較無聊,所有東西我一個人弄,所以影片、直播的質量肯定沒多麼好,肯定會慢慢被人看膩或者不喜歡,但是我們覺得無所謂。”
林景歡記起鞋店剛開起來的時候,那時裝卸工的月薪只有3000塊左右。他和朋友說,比錢更重要的有很多,朋友還覺得他智力有問題。‍‍‍‍‍
彼時他和阿娟討論過,要把小店開好,憧憬著生活壓力不再這麼大,能有時間休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從前暢想的未來,如今觸手可及,對於生活,他們已然滿足。
成為肥娟的可能
鏡頭前,阿娟總是笑著。
夫妻倆很少抱怨生活,也很少談到為了維持店面,兩人曾揹負多大的壓力。
店面雖然是林家的,但林景歡父親曾受工傷,臉骨骨折大半,領著殘疾人低保,家裡也就剩了這一個店面。阿娟的父親罹患癌症,已經到了晚期。
鞋店開起來後,因為生意不好,阿娟只好延長營業時間,每天營業十幾個小時,一直到晚上十點才關門。除了陪父親看病的日子,阿娟幾乎每天都在店裡,全年無休。
因為顧不過來,兩人的女兒只能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女兒偶爾會在店裡寫作業,阿娟趁著沒有客人的時間,指導孩子功課。
彼時林景歡是卸貨工,按照工作量算工資,每卸一立方貨給3.2元。為了收入能多一些,也擔心林景歡不顧身體地搬貨,阿娟會在關店後去幫丈夫卸貨。超市的員工看到阿娟,還會打趣林景歡:“你老婆白天賣鞋子,晚上幫你卸貨,你老婆真好。”
但就是這樣的生活壓力和經濟條件下,阿娟依舊沒有驅趕那些可能會耽誤生意的學生們,就這麼堅持了近兩年。
網友在他們身上看到了一句非常質樸的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阿娟幫林景歡卸貨時
在阿娟的眼中,世界是善意的,未來也總是明亮的。
那幾年,林景歡懊惱於給不了家人滿意的生活,阿娟勸他彆氣餒,“你是搬運工裡身材最好的!我們不和別人比有錢,和他們比身材。”店鋪生意不好時,阿娟也常常安慰他:“賠就賠了,說不定別人賠得更多呢。”
林景歡的印象中,開店兩年多,孩子們也曾有過零星幾次爭吵,大多是因為動畫片取向不同,這時往往都要阿娟出面調停,兩邊人都別爭了,由阿娟親自指定新的動畫片。
但問到與小孩子們相處的煩惱時,阿娟始終說“他們很乖”。林景歡還提到另一個細節,有一些高年級的小學生會自發地幫阿娟維持秩序,“不許動老闆鞋子,不許到櫃檯後面,都不用阿娟說,他們會主動提醒新的小朋友”。
對話的過程中,我們試圖和阿娟夫妻倆聊聊煩惱。問到家長的態度,他們回答“很友善”,至於網友的評價,則“接觸到的都挺好的”。
前不久,有媒體爆出有人惡意搶注“肥娟小吃”的商標。當地市場監管局幫他們對接了處理的公司,建議他們花費3600元去註冊6個類別的商標。
但目前有幾十個搶注了“肥娟”名字的商標,如果這些商標通過後,每反駁一個就要花費3000元,兩人想著,如果不帶貨或者做品牌的話,商標對他們的影響似乎也不大,乾脆順其自然。
“說實話,(搶注商標)這種人他們肯定是不好的,但是這種事情也不是隻有我們遇到,很多人都有遇到。希望別人吸取經驗,好好學習這方面相關的知識,就不要像我們一樣。”
阿娟和林景歡
誠然,阿娟的成功是不可複製的,她的走紅,是一場真誠和善意的合謀。
但林景歡依舊希望,若是有人能看完這個故事,不需要為“肥娟”衝動消費,“其實很多人都會因為(生活的現狀)不開心,但是仔細一想,開心或者不開心,都改變不了現狀,不妨開心一點,說不定心態變了之後,所有的事情都會向著更好的角度發展,比如我們的肥娟小吃。”
“你可以成為肥娟嗎?讓自己樂觀開心,積極向上,那不就是跟肥娟一樣的。”
*除特殊標註外,圖片均來自@肥娟小吃賬號截圖。

  關於新榜
• 作為資料驅動的網際網路內容科技公司,新榜提供新媒體內容營銷和企業服務系列產品,助力中國企業數字化內容資產獲取與管理,服務於內容產業,以內容服務產業。
• 我們的客戶既包括騰訊、字節跳動、阿里巴巴、中國平安、比亞迪、京東、通威、貝殼、寶潔、歐萊雅、聯合利華、雅詩蘭黛、迪士尼等頭部品牌,也包括正在蓬勃成長的中小企業、新興品牌和MCN機構。面向企業的內容化組織建設,新榜提供從公域流量募集分發到私域內容運營建設的各項所需。
• “新媒體,找新榜”是我們的使命。憑藉全面穩定的新媒體內容資料產品和企業服務能力,新榜被評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上海市專精特新企業、上海數字廣告領軍企業,曾榮獲“全國內容科技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 、“上海文化企業十佳”、“中國廣告新媒體貢獻年度大獎”等稱號,擁有多個傳播評估監測專利。瀏覽器搜尋新榜官網,獲取更多新媒體動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