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圖源:圖蟲創意
作者:真叫盧俊團隊
來源:真叫盧俊(zhenjiaolujun0426)
文章已獲授權
我們都知道,這幾年的搶人大戰中,各大城市推出了五花八門的人才政策,包括直接送戶口、租房買房優惠以及配偶、子女的隨遷等
事實上,“搶企大戰”同樣熱度居高不下,甚至力度更猛
一二線和熱點城市們卯足力氣,充分發揮招商引資的政策優勢,希望成為當下企業落地的首選,助力企業加速發展壯大
還記得前些年房企扎堆進入上海,在大虹橋開設總部、分部的熱潮嗎
儘管由於地產行業的下行,不久後,這部分房企又陸續撤離了上海
但是與此同時,這兩年還有企業總部在源源不斷地進入上海
據官方資料統計,2023年上海企業總量已經達到了289.2萬家,穩居全國第一

透過這些企業總部的遷入遷出,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變化——
01

圖源投資界

門店數來自窄門餐眼

圖源小紅書@戴絲巾的王天然

資料來源網路,僅供參考
02
曾經,大虹橋是房企們的必爭之地
不管房企是從哪裡起的家,只要到了大虹橋,設立一個華東總部、長三角總部,立馬身價地位就不一樣了
除了萬科、瑞安、萬通、龍湖等這些在虹橋開發之初就駐紮於此的房企外
大部分房企都是在2015年後,從全國四面八方而來,趕到大虹橋
到了2020年後,在大虹橋,半小時車程內,大大小小的房企數量超過了30家

來源網路,僅供參考
閩系、蘇浙系、川系,你能想到的房企型別,都往這片黃金土地湧入
以至於人送外號:房企一條街
這也讓各大房企間的戰略合作極為頻繁,人員跳槽成為常態
沒想到的是,當年有多擠破頭想進入上海的房企,2021年起集體撤離的就有多迅速
離開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差不多都是遇到了困境,手裡沒錢,需要降低成本、收縮部門
伴隨著地產的各種波動起伏,虹橋商務區開始一天一個樣

來源網路,僅供參考
如今已有超過20家房企都已轉移陣地,退租的退租,賣樓的賣樓
我們也目睹了不少房企離開大虹橋的真實畫面
這是浙系房企祥生,2023年年初將大虹橋的總部退租,人員陸續撤回杭州辦公,當時正在打包收拾東西

即使到了現在,隨著房企不斷地進入又離開,大虹橋的地圖上依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房企的名字
現在依然留在大虹橋的房企們,既有中駿、旭輝、萬科這樣有地又有樓的,還有遠洋這樣的國央企,以及“新”閩系的代表象嶼,繼續堅持雙總部策略
當然,也還有部分房地產開發企業正在新進入上海建設總部

來源網路,僅供參考

效果圖

圖源新京報
除了兩家中字頭的國央企,宸嘉發展則是一匹新晉的民企黑馬,2020年11月在香港成立,一年半後在上海成立內地總部
陸續佈局上海、深圳、武漢、成都、長沙、南京等核心城市的高階專案,一次又一次地向行業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此外,龍湖自2023年初將部分航道職能搬往上海,越來越多的地產、商業、長租公寓及物業航道的部分員工,都遷入上海
去年總體搬遷人員在800到900人左右,不斷壯大上海這個第二總部
集團總部、智創和龍智造航道總部還在北京
之所以上海還有這麼多家房企總部,這主要是因為,上海對房企來說,版圖真的很重要
房企在上海獲得的不僅有資源、有人才,還可以獲得用以上市或者融資的充足資金
可以開拓整個長三角,進而輻射整個華東乃至全國的市場
03
時不時有聽到“外企撤離上海”的訊息
事實上絕大部分的外企不僅沒有撤離,反而有更多的行業和公司將總部落地上海
包括知名餐飲、旅遊、諮詢和建築設計公司等,更為豐富和多元化
像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旗下的扎哈·哈迪德建築設計諮詢公司,就在上個月剛宣佈落地徐匯,繼續為國內帶來更多獨特設計的建築作品


另一方面,上海
擁有豐富的人才資源,對企業吸引和保留高階人才具有吸引力
本文已獲得真叫盧俊授權,推薦關注工作室影片號——單盤主義



關鍵詞
新茶飲
總部
上海
房企
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