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總部又開始源源不斷扎堆上海

封面圖源:圖蟲創意
作者:真叫盧俊團隊
來源:真叫盧俊(zhenjiaolujun0426)
文章已獲授權

我們都知道,這幾年的搶人大戰中,各大城市推出了五花八門的人才政策,包括直接送戶口、租房買房優惠以及配偶、子女的隨遷等

事實上,“搶企大戰”同樣熱度居高不下,甚至力度更猛
一二線和熱點城市們卯足力氣,充分發揮招商引資的政策優勢,希望成為當下企業落地的首選,助力企業加速發展壯大
還記得前些年房企扎堆進入上海,在大虹橋開設總部、分部的熱潮嗎
儘管由於地產行業的下行,不久後,這部分房企又陸續撤離了上海
但是與此同時,這兩年還有企業總部在源源不斷地進入上海
據官方資料統計,2023年上海企業總量已經達到了289.2萬家,穩居全國第一
透過這些企業總部的遷入遷出,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變化——
01
沒想到是這些企業在把總部搬進上海
就拿近期最熱門的一個上海總部來說,新茶飲行業的當紅炸子雞——霸王茶姬6月剛剛啟用了位於長寧的虹橋聯合大廈
整座大樓都被它全部租下並冠名,掛上了熟悉的logo標識,頗為氣派

圖源投資界
接下來將採用“雙總部”策略,成都是運營總部,上海則是全球總部,主要職能為集團綜合管理、全球產品推廣和全球業務匯聚
而且,霸王茶姬的上海總部還緊挨著星巴克中國總部,競爭的火藥味一下就起來了
其所在的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共落地了超過7000家外企,約80家跨國公司總部,整體水平不容小覷
不僅僅只來了霸王茶姬,新茶飲行業還有幾家也在上海設定了總部
門店數來自窄門餐眼
比如“新茶飲第一股”奈雪的茶,2022年就財大氣粗地投資了1.8億元
在閔行七寶商務區購買了整整超過3700平米的物業,作為自己的全國第二總部,也已經於去年投入使用
圖源小紅書@戴絲巾的王天然
還有霓裳茶舞特地將總部從湖南遷到了上海楊浦
截至7月10日,窄門餐眼資料顯示,其全國門店數共156家,其中96家在湖南、33家在上海,以形成和茶顏悅色的錯位競爭
這樣看來,上海不僅是國內聞名的“咖啡之都”,也在加緊吸納多家新茶飲公司
加上本身總部就設在上海的桂桂茶、滬上阿姨等品牌,上海正在向“新茶飲之都”大步邁進
除了新茶飲總部遷入外,我們還整理了部分這兩年總部落址上海的國內企業
有的是華東總部,還有的是全國甚至是全球總部
資料來源網路,僅供參考
行業分佈包括服裝、文具、建設開發、AI、智慧製造、半導體和新能源等,非常廣泛
既有鄂爾多斯、波司登、得力集團這樣,各大行業已上市的領頭羊,也有第四正規化這樣的新興獨角獸
從這些樣本出發,仔細觀察上海的總部經濟,可以發現上海朋友圈裡的“技術派”變得越來越多各大研發中心加速“落滬”
02
房地產,有人來有人走
曾經,大虹橋是房企們的必爭之地
不管房企是從哪裡起的家,只要到了大虹橋,設立一個華東總部、長三角總部,立馬身價地位就不一樣了
除了萬科、瑞安、萬通、龍湖等這些在虹橋開發之初就駐紮於此的房企外
大部分房企都是在2015年後,從全國四面八方而來,趕到大虹橋
到了2020年後,在大虹橋,半小時車程內,大大小小的房企數量超過了30家
來源網路,僅供參考
閩系、蘇浙系、川系,你能想到的房企型別,都往這片黃金土地湧入
以至於人送外號:房企一條街
這也讓各大房企間的戰略合作極為頻繁,人員跳槽成為常態
沒想到的是,當年有多擠破頭想進入上海的房企,2021年起集體撤離的就有多迅速
離開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差不多都是遇到了困境,手裡沒錢,需要降低成本、收縮部門
伴隨著地產的各種波動起伏,虹橋商務區開始一天一個樣
來源網路,僅供參考
如今已有超過20家房企都已轉移陣地,退租的退租,賣樓的賣樓
我們也目睹了不少房企離開大虹橋的真實畫面
這是浙系房企祥生,2023年年初將大虹橋的總部退租,人員陸續撤回杭州辦公,當時正在打包收拾東西

即使到了現在,隨著房企不斷地進入又離開,大虹橋的地圖上依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房企的名字
現在依然留在大虹橋的房企們,既有中駿、旭輝、萬科這樣有地又有樓的,還有遠洋這樣的國央企,以及“新”閩系的代表象嶼,繼續堅持雙總部策略
當然,也還有部分房地產開發企業正在新進入上海建設總部
來源網路,僅供參考
中國能建上海總部綜合一體化的建設工程設計方案剛剛獲批,標誌著該專案正式進入了建設階段
作為中國能建首座近零碳超高層建築,總部的建築高度195米,包括新建商業、文化、辦公、住宅及其配套用房
為了實現近零碳的超高執行水平,專案研究既定了五大核心技術為支撐的解決方案,在世界範圍內遙遙領先

效果圖
中交集團在楊浦濱江的專案,則是由中交地產上海城市公司自主打造
是一處集超甲辦公、複合商業、歷史保護建築、國際社活中心於一體的商辦綜合體
總建築面積高達18.92萬平方米,由7座各具特色的建築單體共同構成,其中最高的樓有160米,地面上下加起來有35層

源新京報
除了兩家中字頭的國央企,宸嘉發展則是一匹新晉的民企黑馬,2020年11月在香港成立,一年半後在上海成立內地總部
陸續佈局上海、深圳、武漢、成都、長沙、南京等核心城市的高階專案,一次又一次地向行業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此外,龍湖自2023年初將部分航道職能搬往上海,越來越多的地產、商業、長租公寓及物業航道的部分員工,都遷入上海
去年總體搬遷人員在800到900人左右,不斷壯大上海這個第二總部
集團總部、智創和龍智造航道總部還在北京
之所以上海還有這麼多家房企總部,這主要是因為,上海對房企來說,版圖真的很重要
房企在上海獲得的不僅有資源、有人才,還可以獲得用以上市或者融資的充足資金
可以開拓整個長三角,進而輻射整個華東乃至全國的市場
03
上海依然是外資在中國設立總部的首選地
時不時有聽到“外企撤離上海”的訊息
事實上絕大部分的外企不僅沒有撤離,反而有更多的行業和公司將總部落地上海
包括知名餐飲、旅遊、諮詢和建築設計公司等,更為豐富和多元化
像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旗下的扎哈·哈迪德建築設計諮詢公司,就在上個月剛宣佈落地徐匯,繼續為國內帶來更多獨特設計的建築作品
資料來源網路,僅供參考
再拿生物醫藥行業來說,上海的外資生物醫藥研發總部數量一直位居全國第一,是創新藥研發和生產企業的產業鏈、供應鏈和創新鏈全球佈局的首選地
再鼎醫藥總部和研發中心落地上海後,短短3年時間就實現了“三級跳”
2021年增資1億美元,2022年增資5000萬美元,2023年繼續簽署增資框架合同
據其全球研發營運長閻水忠表示,新增投資將用於藥物研發、生產和商業化專案以及與高校研究所的合作
可以說,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具有非常開放的商業環境和包容的多元文化,對吸引外資和國際企業具有極大的優勢
上海同時也是國際會議和展覽的重要舉辦地之一,連續舉辦多年的進博會、車展和人工智慧大會等,為企業帶來眾多“中外聯動”的機會,充分利用這一國際化舞臺

另一方面,上海

擁有豐富的人才資源,對企業吸引和保留高階人才具有吸引力

不僅如此,相關政府部門也在積極推動招商引資,提供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外資機構設立總部,不斷最佳化營商環境
上海先後於2020年12月、2022年11月釋出了修訂的外資研發中心、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政策
去年4月又出臺了《上海市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資若干措施》,在外資研發中心營商環境方面再出“大招”,持續最佳化稅收政策、智慧財產權保護
一直以來,上海高度重視吸引和利用外資
官方資料顯示,上海去年實際使用的外資金額再創新高、突破240億美元,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外資研發中心分別新增65家、30家,累計分別達到956家、561家
目前,上海累計實際使用外資超過3500億美元,一共有7萬多家外資企業在這裡蓬勃發展
這些資料無疑說明了,上海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正透過不斷的創新和改革,將自己打造成為全球投資的熱土
依然是外商最青睞的投資首選地,以及跨國公司全球產業鏈佈局的首選地
04
同一個舞臺,有人黯淡退場,就有人迅速登場
這就是當下各行各業最真實的現狀
從這些上海總部的變化中,我們也窺探到了一些經濟形勢變化的訊號
上海始終是總部經濟最高的城市,交通、人才、產業鏈優勢無可撼動,經濟實力雄厚,市場潛力大,為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只是結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傳統行業在升級,新興行業在崛起,如咖啡、新茶飲、人工智慧、新能源和生物醫藥等
上海的“總部故事”也仍在繼續書寫新的章節
本文已獲得真叫盧俊授權,推薦關注工作室影片號——單盤主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