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王璽
來源 | 王璽心理空間
ID | wangxixinli

一見我,他笑了。
然後他重重地往椅背上一靠,看上去有點頹喪。
王老師,你說我是不是廢了。 不工作,不談戀愛,不結婚,每天就這樣待著,除了吃飯,最喜歡的就是睡覺。 你說,我什麼時候才能有變化呀。
話雖這麼說,他其實是不想有變化的。
他也去找過幾個工作,相過無數次的親,但是都不滿意,最終放棄了。
在我看來,他目前最想要的狀態就是躺平,在辛苦工作多年以後,他已積攢了一筆錢,足夠維持躺平後的生活。
辭職,是因為他的身心狀態不允許他再拼命了。
辭職在家這兩年,他的狀態其實比之前好了很多。
他享受這個狀態,但自己又不接受。
他內在還有個嚴厲的聲音,那個聲音不允許他休息,不允許他不工作,不結婚。
他喜歡回憶10年前,初見我的時候:
去北京見你的前兩天,我還想跳樓自殺。 沒想到跟你諮詢兩次,我就好了,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 然後這些年,斷斷續續的,一會兒好,一會兒抑鬱……
我說:是啊。情緒會波動的,就像潮起潮落。
說著說著,他精神了許多,告訴我,他今天理髮了。
我說:你把自己照顧得很好。
他點點頭,突然湊近了看我:老師,你今天這件衣服真好看。
我忍不住樂了,他也笑了。
我們就這樣結束了今年的最後一次諮詢。
我不太擔心他。
他敏感細膩,曾經因為喜歡我戴的一條絲巾,諮詢結束後,給他姐姐買了同款絲巾。
這樣一個溫暖的人,一個關注細節、追求生活品質的人,是很有力量的。


夜晚,是人最脆弱、最不設防的時候,也是最容易崩潰的時候。
按照工作設定,來訪者不能在諮詢之外找我,除非遇到緊急情況。
所以,當我在晚上看到她發來的資訊,心不由得一沉。
她說:
我這兩天狀態不好,工作上有挫敗感,我想擺脫這樣的負面狀態,我發現一旦我狀態不好,腦子裡就有個畫面: 我整個人有氣無力,要死了的感覺。 請問,這個怎麼解釋呢?我怎麼有要死了的感覺呢?
我還記得,在前幾天的諮詢中,她還很開心,因為她的教師職稱解決了,工資也漲了。
當然,人的狀態會反覆。
以我對她的瞭解,太過追求完美、凡事都要問為什麼的人,比平常人更容易失控。
當晚回覆她以後,她感覺好多了。
然後下一次諮詢中,她又分享了一些快樂的事。
在我們的諮詢中,這樣的時候會反覆出現。
最初她因為嚴重抑鬱找我諮詢時,經常表達想要死的念頭,我也經常要在工作之外回應她。
這幾年,我們一起走過了一條艱難的路。
她現在的狀態,已經很穩定了。
有時她還會陷入到低落無力中,但並不妨礙她同時也是一名優秀的高中老師,一個充滿生命力的人。


敢抑鬱、敢躺平的人,其實是很強大的。
一些瀕臨崩潰還在硬撐,還在假裝強大的人,才是弱小的。
只有強者才會示弱。
曾經有助理問我:王老師,你是怎麼做到的。
那些抑鬱、痛苦的人,諮詢出來都平靜了,甚至笑了,就像變了一個人,太神奇了。
其實,並非諮詢師有多麼厲害。
當來訪者決定來諮詢的時候,就已經萌生了改變的動力。
在諮訪關係中,來訪者被看見,被理解,就是療愈。
許多人談抑鬱症色變,以為是洪水猛獸,其實大可不必。
每個人終其一生,都會經歷不同程度的抑鬱。

我不輕易給任何人貼標籤,就算來訪者拿著醫院的診斷書來找我,我也不會把他們當作病人或異類。
從本質上講,人都是一樣的,都有心理問題或傷痛,只是程度輕重不同而已。
諮詢師在共情、涵容來訪者的同時,也要善於幫助來訪者發掘其內在的資源,那些他(她)自己還未曾覺察的力量。
這些資源和力量,就是最好的滋養與支撐。
我認為,抑鬱、傷痛的發生,並不完全是壞事。
有時候,它是一種自我保護,也是一個契機,一次轉折。
它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悲壯,更是重新站立起來的勇氣和堅強。
法國作家加繆說過:重要的不是治癒,而是帶著傷痛活下去。
世上沒有一個完美的人,沒有一個無病無痛的人;
只要去接受、處理、面對,每個人都可以帶著症狀往前走。

文章轉載自:王璽心理空間(ID:wangxixinli)。作者:王璽,北京資深心理師(從業15年),曾當過公務員、雜誌副總編輯,發表作品百萬字,曾獲北京市好新聞一等獎,曾任天津電視臺《我是當事人》欄目嘉賓專家,著有《路在腳下延伸》、《當人生艱難時刻來臨》。

強大的人是可以接受、處理、面對,可以帶著傷痛活下去的人。
我們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會陪你探索自我,覺察過去的成長模式,引導發現解決問題的方向,更好地成為自己。
點選下方小程式
開始預約心理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