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土著海王”禍害80多個“大齡剩女”:這有什麼值得炫耀的? 2025-04-30 04:49 擺渡人 作者:桌子先生 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 最近,一個帖子在網上火了。 有人在知乎上問:“為什麼一線城市大齡剩女越來越多?” 有一個答主的點贊特別高。 他自稱是一線城市土著,身高185,常年健身(暗示身材很好),顏值衣品均尚可。 短短幾句話,勾勒出了一個黃金單身漢的形象。 1米85,擁有幾塊腹肌的清冷系帥哥,最重要的是,他還是一線城市的土著。 因為在後面他還補充到: 年薪30萬,三套小房子,一臺滬牌車代步。 這個條件,在很多人眼裡,應該是擇偶的食物鏈頂端人群了。 接著,他說自己處過的妹子大概有80個以上,各個年齡層,各個職業,各種身材的都有。 實踐出真知,處過這麼多個不同的女性,他覺得自己對大齡女性的心理認知已經看透。 所以,他在這個問題的答案下,又驕傲又得意地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為什麼一線城市有這麼多的大齡剩女? 都是被我這種人給嚯嚯了唄。 然後,他用多年的經驗(處過80個)總結出了原因。 首先,他認為大齡剩女們99%都對男性的外表要求高。 也就是說,如果你外表有硬傷(大肚子,謝頂,個子矮)那麼她們就會直接拒絕,半點不帶猶豫。 如果你外表平平,那她們雖然不會直接拒絕,但交往一段時間後還是會拒絕。 也就是說,大量女性剩下來的首要原因就是對男性外表要求極高,如果外表入不了法眼,後面一切都別談,哪怕對方是渣男。 第二,他認為大齡剩女們是既要又要,不願面對殘酷的現實。 在婚戀市場上,年齡是一條黃金線,但大齡剩女們儼然已經踏破了底線。 自己已經年齡這麼大了,但對男性還有諸多要求:是否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家裡是否有負擔?甚至連是否有弟弟,都能成為她們被考量的標準。 在相親市場上,“賢妻良母”仍然是大受歡迎的,但很多“剩女”不肯為家庭犧牲,依然堅持自我,不肯面對現實,所以導致被剩下。 第三:大齡剩女沒有競爭意識。 好東西是要靠搶的,好男人也不例外。 資源只有那麼多,那些聰明的女生,早早就在自己最黃金的時機先下手為強,在自己的條件範圍內找到一個最優目標,成功把自己嫁出去,實現利益最大化。 而那些“大齡剩女”們,還在那裡待價而沽,扭扭捏捏地等著“各方面條件相當”的男人出現,簡直是不現實的事情。 有人在評論區罵他是“海王”,他反擊說: 難道她們真的看不出自己是海王嗎? 當然不是。 而是,當她們跟自己在一起的時候,自己把她們當成一個純粹的女人,此時的她們,拋卻了複雜關係中的合作和博弈,她知道海王只對她本人感興趣,反之,她也一樣。 好傢伙,就是這一句,我徹底看透了這個海王渣的本質。 他的整個故事,簡而言之不就是,一個一線城市“土著”男人,標榜自己有多少套房子,有多少年薪,然後利用大齡女性著急嫁人的心理,乘虛而入,欺騙了80個女性唄。 這有什麼可炫耀的? 自己白白耽誤了那麼多姑娘不覺得可恥,還認為她們也享受這樣的關係,這不就是無恥麼? 乍一看,這個海王的回答似乎有那麼一點道理。 但仔細一分析,一股又茶又臭的直男之氣撲面而來,燻得人眼睛睜不開。 首先,他說女孩子們99%都是“視覺動物”。 那麼我請問呢?出去相親,打扮打扮,把自己收拾得清清爽爽,這不是基本的禮貌和尊重? 邋里邋遢的男人,連自己父母都看不下去,怎麼?你還指望一個剛見面不到半小時的女性喜歡? 一個男人看到相親的女性又矮又胖又黑,也會嚇得半路逃跑,更何況她們? 所以,“視覺動物”不僅僅是女性的問題,是男性和女性共有的問題。 其次,他嘲諷很多女性貪圖男方的條件,一聽到自己是土著有三套房,一下子就撲了上來。 但我請問你,這不是人性使然麼? 娃哈哈董事長之女宗馥莉的身價和條件曝光後,又有多少男性線上示愛,忍不住撲上去呢? 結婚生育孩子是需要經濟基礎的,很多女性和你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不談經濟,難道和你談白菜啊? 這個海王對自己的外貌沾沾自喜,覺得姑娘們都是衝他的樣子來的,但要是他踩個共享單車出去跟人約會,人家會理他? 換而言之,要是宗馥莉不是娃哈哈董事長的女兒,只是一個沒錢的女屌絲,還會有那麼多男性線上示愛嗎? 這都不是男性或者女性的問題,而是人性的問題。 第三,他確實說了一個很真實的情況,不管什麼階層,確實有很多男性最終還是喜歡賢妻良母。 所以那些“聰明”的賢妻女孩們,會在最年輕的時候展現自己的家庭屬性,找一個最優解的物件,趕緊把自己嫁掉。 但有沒有一種可能,那些不這樣做的女性們,是根本不想做所謂的賢妻良母呢? 結完婚就立馬生好幾個孩子,天天在家做家務帶娃,在一地雞毛的日子裡苦熬,每個月守著丈夫給的一點點家用感恩戴德。 這樣的婚姻生活,對於有些女性來說是甘之如飴,但對於另一些女性來說,簡直就是窒息。 這個海王洋洋得意暗示這些女性是被男性挑剩下來的,但有沒有可能是因為她們不願意將就婚姻,自己主動剩下來的呢? 我們仔細揣摩一下,就會覺得這個海王似乎陷入了一個矛盾的怪圈。 他口口聲聲說一線城市的剩女拜金,但又時不時地炫耀自己為數不多的資產; 他一邊看不起剩女們,只跟她們約會戀愛,吊著人家不結婚,但又覺得人家嫁不出去是她們活該,是她們既要又要。 而且最重要一點是,他把自己霍霍了80個女性當成是戰利品,到處去宣揚,他從內心覺得這些女性只是他眾多的分母之一。但有沒有可能,他也只是這些女性的眾多分母之一呢? 其實你完整去感受一下這個海王的思路和邏輯,就會覺得他幼稚又可笑。 他的很多認知都是從自己的屌絲男性角度出發的,覺得女性就應該圍繞著男性轉,覺得女性的行為和價值觀就應該符合世俗男性的標準。 難道她們就不能活出自己的價值體系和標準麼? 大齡未婚女性都是被挑剩下來的? 據最新的民政局統計資料: 2024年,30+女性未婚率突破42%,但主動不婚者佔比超6成。 在豆瓣“不婚不育互助小組”一年新增30萬成員,而她們的關鍵詞是“自洽”而非“孤獨”。 梁永安教授說過一段關於剩男剩女的話: 傳統的婚姻模式,都是男性要比女性高一層。 A層次的男性,選擇B層次的女性; B層次的男性,選擇C層次的女性。 以此類推,所以男權社會它有一定的支配性。 可是現在的女性不同了,有一部分高學歷,高專業和高收入的女性,她們找不到相對應的男性,也就是A層次的女性,她們就成了別人口中的剩女。 而很多男性對於這種現象就覺得十分高興。 為什麼呢? 他們夠不著的那一部分女性,他們集體希望你們自生自滅,甚至是走向破滅,這樣他們就仍然擁有支配權。 這其實就是一種妄想。 上一代很多女性,她們確實會把婚姻當成生存的必須模式,當自己過於優秀或者閃耀,她們願意“自毀武功”,而到了這一代女性,再也沒有這種可能了。 刷到過一個女性的採訪。 她說:我沒有家庭,沒有孩子,沒有老公,沒有任何糟心的家庭瑣事,我開心得不得了! 她還說,我身邊有一半都是離婚的,但她們離婚後沒有一個是想再婚的。 那些婚姻裡的煩惱,再也不想來第二遍了! 而更讓人震驚的是,這個水靈靈的“大妹子”很多人以為她只有20多歲,實際上她已經50多歲了。 北京有一箇中年女性,48歲,不結婚,沒孩子,只戀愛。 在面對採訪時,她雲淡風輕地笑著說: 像我這個狀態,只需要操心自己和父母的身體狀況,戀愛帶給我的只有情緒享受,沒有任何煩惱。 因為沒有婚姻的煩惱,沒有公婆的磋磨,她即使年齡幾近半百,依然氣質出眾,談吐優雅。 而像她這樣的女性有很多,據民政部2023年的統計,在一線城市中,超過34%的大齡女性表示:可以戀愛,但暫時不會考慮結婚。 越來越多的資料表明:現代社會女性對婚姻的態度,已經漸漸放開。 婚姻不再是必需品,女人的終極目標也不再是“把自己嫁出去”,而是“讓自己活得更好” 2022年,貝殼研究院的報告指出:2024年,女性獨立購房佔比達45.5%,創歷史新高。 經濟上獨立了,人格也就獨立了。 這一屆女性,真的是越來越清醒。 婚姻就像是一道牆,而錘子永遠在自己手中,是待在牆這邊,還是穿牆而過,這個選擇永遠在她們的手中。 原來真正的自由,從來不是他人施捨的憐憫,而是自己鑄造的王冠。 ▽ ▼ |本文為桌子的生活觀原創,轉載請聯絡原創授權| 關於作者:桌子,身高1.85米,有8塊腹肌的兼職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職員。三觀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觀,個人微信公眾號: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 致親愛的家人們,有讀者反映最近看不到封面頭圖。 因為平臺規則調整了,在這裡提醒大家“ 設為星標 ”。 才能第一時間看到文章推送和精美封面哦!看圖指示,莫錯過! 贊同觀點戳【在看】,喜歡本文就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