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博士的過年回村筆記:中國人活著,就是活個感情

我不太喜歡“五十步笑百步”這句話。這話往往被亂用,因為在很多時候,五十步和百步的差異足夠重要,甚至99和100的差異也足夠重要。忽視這些差異就會變成“差不多先生”。
985博士的過年回村筆記:中國人活著,就是活個感情
文/學術之樹常青
來源/學術那些事兒
我們村現在主要住著三個姓氏的人,每個姓氏最早都是一家,經過一百多年的繁衍,最大的那個姓,一些分支“房頭”間已經完全談不上親屬感了——不是說感情不好,而是完全就是鄰居那種感覺,出了五服,不納入血親網路了。
聽老人說,再往前——大概一百多年前?——這個小村子的主導姓氏並不是這三姓中的任何一家,而是別的姓,現在也說不清遷到哪裡了,連為什麼遷走也沒留下任何記憶。
這就是絕大多數中國村莊的狀況吧。就像草木一樣,歲歲年年一輪輪生長消逝,似乎在不斷重複。但稍微拉長點時間尺度,就發現已經大變樣了,而之前的樣子完全沒被記錄下來,“活在當下”。更別提拆遷了,那就不是自然生長的替換了,而是直接機械抹除一切舊有生活的痕跡。
這讓我想起看內亞歷史的感受。匈奴、鮮卑、柔然之類的,歷史上當然也有很多有趣的、壯烈的、纏綿的人或事,但由於沒有文字,口傳記錄零零散散隨時會消失,現在看來那些人和事就像從沒存在過一樣,火燒完就吹散,只有在中原王朝的記錄中才能留下一星半點痕跡。
這可以說是人需要共同體的最大理由:被記住,或者至少留下這種可能性,而不是連同自己所在的共同體完全消失在歷史中,不僅肉體意義上,而且在記憶、在歷史的層面完全被抹除。
剛開始去外地上大學時,過完年離家不免惆悵。在高鐵上看一閃而過的各種山山水水村莊城市,山不高,水不深,村莊土,城市俗,在外人的視角下都不值一提。但對每個生活於此地的人來說,卻都是一方最牢固的小天地。
世界很大,但我們每個人生活的尺度,特別是情感的、記憶的尺度卻很小。有些東西珍貴不是因為它客觀上好,而僅僅是因為它是“我的”。
我不太喜歡“五十步笑百步”這句話。這話往往被亂用,因為在很多時候,五十步和百步的差異足夠重要,甚至99和100的差異也足夠重要。忽視這些差異就會變成“差不多先生”。
不過有時看看科幻片,瞭解些天文知識,就會跳出我們生活的慣常尺度。在幾十億年之類的絕對尺度面前,五十一百五千一萬都變得毫無意義。於是很容易陷入一種空洞虛無冰冷無根的感覺。
但日常生活是充實有溫度的,這並不是什麼假象。人的生活就是在這點對宇宙而言微不足道的尺度內展開的。特別是對中國人來說,活著,其實就是浩渺宇宙中剛好飄到一起的幾粒微塵——你的親朋好友——有緣聚首,就是活個感情。
這是一本為美好社會理想構建政治地基的探索之作)
END
推薦閱讀
十點公社
一個時代的記錄
自由評論
只為蒼生說人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