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圖由豆包生成,提示詞:啄木鳥成了害蟲
“除了感情,啥都能修”的啄木鳥維修平臺被曝出欺詐收費的亂象,真是非常令人痛惜的一件事情。
原本,類似維修平臺之所以能做起來,本身就是因為公眾對個體戶維修師傅欺詐顧客、虛報配件價格等普遍亂象苦惱已久,期望有一個公開透明的平臺來監管和規範這些維修行為。
啄木鳥這個名字,本身就有啄除害蟲,維護生態的意思。沒想到,平臺大了之後,啄木鳥自己卻成了害蟲……
家庭維修這個行業,因為維修師傅和使用者之間巨大的資訊差,也因為維修師傅的入行門檻實在是太低,似乎永遠都走不出依靠欺詐來牟利的泥潭。這個行業,真的只能一直這麼爛下去嗎?
其實未必,只要走對了方向,這個行業還是有救的。
維修行業還有救:應該讓商家來下單
要抹除維修師傅和使用者之間的資訊差,是不可能的任務,真要是使用者自己都懂了維修的原理和配件的行情,那也不需要喊師傅上門了。
但是,銷售產品的商家和生產產品的廠家,他們是懂得產品原理和配件行情的,甚至可以比維修師傅更加專業。
同樣是維修師傅上門安裝修理,有兩種情況下人們絕對不用擔心被維修師傅欺詐。
一種是買的新電器新傢俱,由廠家包安裝的。現在這些安裝師傅其實也不是廠家僱傭的技術工人,而是在“萬師傅”等平臺下單請的人。由於商家非常清楚某件產品安裝的工作量,所以能夠和平臺達成一個最優的價格,師傅上門也都非常乾淨利落地完成安裝工作,不用和使用者勾心鬥角。
另一種是在保修期內或者買了維修保險,由商家負責維修的情況,通常也是由商家在平臺下單請一名維修師傅上門。你說師傅有沒有可能虛報一個故障來騙取商家更高的維修費用呢?理論上是有可能的,但實踐中商家會透過經驗判斷、案例複檢、平均維修費用測算等方式來判斷平臺和師傅是否靠譜,維修師傅想要長期欺騙商家是幾乎不可能的。
所以,要想根除維修行業的亂象,最好的辦法就是透過法律規定和市場機制,來引導電器、傢俱等行業延長保修期、擴大保修範圍,完善維修保險體系,讓更多裝置的維修責任由商家來承擔,由商家來僱請維修師傅。
讓專業的商家對專業的維修師傅,才能根本上消除資訊差,進而根除亂收費。
維修行業還有救:應該保障人工費用
維修師傅亂收費,除了資訊差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的使用者普遍不願意為人工付費,而願意為“看得見摸得著”的配件與耗材收費。
也因此,維修師傅亂收費的套路普遍都是虛報配件價格、虛增耗材用量。什麼裝個空呼叫十幾米銅管,疏通一個管道用5瓶溶解液,動不動就更換主機板之類……
每個地區人工的價格,大家普遍都是有數的,比如在廣州,一個維修工人每個月目標是掙個七八千元,那麼折算每天就要掙300,一天跑五六單,每單的人工費用不可能低於50元。
很顯然,所謂免費上門檢視是不可能實現的,上門來幫你開一個水龍頭按一個電源開關收80元,也是並不過分的。可是現實生活中,有幾個使用者願意為師傅開一個水龍頭付80元呢?在某些情況下,維修師傅編造一個虛假的配件損壞,也有不得已之處。
針對這個癥結,平臺應該做的是透過規則保障維修師傅的人工費用有個基礎的、體面的標準,讓師傅真正透過人工和技術掙錢,而不是透過欺詐更換配件來掙錢。
當人工費、技術費成為維修業務的收費主體,使用者也能更好地判斷一次維修的總價是否合理,使用者和師傅之間,和平臺之間的糾紛也會更少一些,大家都輕鬆。
維修行業還有救:應該重視評價體系
要說拯救家庭維修行業,其實還有一些其他行業的成熟經驗可供參考,比如評價體系的建立。
在網購、本地生活和某些平臺服務中,對於商家和服務人員的評價是使用者選擇的關鍵參考因素,而這也是網路平臺最容易做到和最應該做到的功能。
設想,如果每一位維修師傅在平臺上有實名賬號和個人主頁,每一次維修服務後用戶可以對其打分和評價,平臺也根據師傅的服務評價來決定派單多少,很自然就能篩選出服務更好、誠信更佳的維修師傅來。
這根本不是什麼技術難題,單純是平臺想不想做的問題。
一點建設性意見:
啄木鳥平臺聲稱放棄公關,痛定思痛,建議你們可以從這幾點改起,讓使用者看到誠意,而不是又一次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