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李希澄 姚汶含
編輯 | 吳意

“你會換什麼?”
同學把零線和火線接到一起,砰的一下,保險絲崩飛了,劉怡明嚇了一跳。那時,她正按老師教的電路圖組裝線路。德國電工的接線工藝是學習模版,橫平豎直,拐彎處最好都是直角。線路通了,燈泡點亮的一刻最有成就感。
為了給自己裝修,劉怡明報名培訓。去年趁房價回落時,她在成都買了套90多平的房子,給裝修挪出10-15萬預算。挑選半個月,剛交2000塊定金,裝修公司跑路了。不想再應付這些扯皮,她去搜裝修教程,大資料最後把這家全女電工班推到她眼前。
上10天課,1900塊,從上午9點學到下午5點,教材按初級電工所學知識改編,篩選出家庭電路的部分。實踐難度從連線一個燈泡和一個開關,慢慢升級到三個開關的線路。
20多平方的教室裡,有十幾個學員。一個女孩即將出國留學,想減少未來在國外維修高昂的支出。有位孩子剛出哺乳期的寶媽,要充實生活。大部分學員從外地來,為的是“全女”氛圍——市面上大多電工班都由男性學員和老師組成,會追問她們:“你為什麼來學?”
有個同學從上海過來,原先獨居在黃浦一棟老舊筒子樓裡,一次半夜找人來開鎖,以為200能解決,對方要600。她試過網課自學,看不下去,“像小學生進了初中生的物理課”。去年夏天,因為工作壓力大離職,她去川西徒步,正好趕上這裡的培訓,成為她Gap的一部分。維修課的內容也是她需要的實用技能,比如家裡的線怎麼走的,某段電路是串聯還是並聯。
可生活裡狀況百出,不是課桌上的一塊木板和幾個元器件。強電箱裡的電線就有一大捆,彙總家裡所有線路,劉怡明經常忘記哪根線控制哪個房間。裝吊燈時,棚頂上的電線太短,她把燈的電線和棚頂電線連在一起,纏好電工膠布,再裝進收電線的盒子裡。裝完,燈沒亮。又爬上梯子去看,發現是電線接鬆了。

擰螺絲也有技巧,橙子35歲後才知道。她在成都另一所培訓學校上家電維修課,回到家把洗衣機、空調都拆了一遍,意識到課堂上的裝置是因為反覆被拆機,外殼一碰就掉。家裡的不一樣,從來沒拆過,空調外機上的釘子生鏽了,沒法直接用手電鑽擰開,得先把螺絲敲松,或用除鏽劑。這是她擰壞了好幾個螺絲總結出的經驗。
去年,待業兩年的橙子開始學習家電維修和清洗,想靠轉行謀生。據騰訊新聞報道,一位自媒體博主去年組電工班,20個女學員,有一部分是網際網路運營、品牌營銷、銷售、審計,“想從沒有成就感的工作中、出現瓶頸的職業道路上得到解脫”。
社交平臺上也釋放著類似的訊號——維修可以成為女性的就業選擇。UI設計師轉行做水電工的大雙在賬號裡稱,物業電工是個躺平的好去處,“這行沒有年齡限制……工作也比較輕鬆”,有上進心的能在外面接單,還可以拍影片、做直播。
按一位在昆明給獨居女性做維修的女師傅說法,很多客戶在描述家庭故障時,“把問題放大”了。一問就是籠統地說,熱水器漏水了。看了對方發來的影片,她發現問題不在熱水器,而是牆上的角閥漏水了,只要換一個就行。還有女生說,下水道堵了。她教對方排查,最後發現是臺盆下水口被毛髮堵住了,清理乾淨就行。
楊錦茹在成都獨居時,見識過維修行業裡的收費亂象。有次家裡的燃氣灶打不著火,她問師傅具體出了什麼問題,對方支支吾吾,就說只能花200塊錢換個灶。還有次床鋪中間的橫樑斷了,維修師傅要價300。她嫌貴,去五金店裡花幾塊錢買了釘子,用錘頭把橫樑銜接處的木託加固,就修好了。
小時候,但凡動用工具和機械的事,家裡都是等父親做。母親覺得自己量不好水管尺寸,鑑別不了品質好壞,而父親在外地工作,一年回家一次。她對這些維修感興趣,跑去圍觀,可父親沒想過要教她,更不會讓她上手。
她今年30歲,上維修班掌握一些技能後,發現沒有想象的難。回農村老家時,看到燈壞了,她想換,但父親馬上質疑:你會換什麼?

女維修工的一天
完成培訓,拿到專業證書後,那會兒35歲的橙子在一個主打服務獨居女性的平臺註冊成為維修師傅。有次接到一個維修熱水器的訂單——溫度亂跳,有提示故障的警報聲。上門花了半小時排查燃氣閥、水壓、溫控、出水溫度感應探頭等常見故障點,熱水器還是沒恢復正常。最後,她只能求助培訓學校裡的老師,找到問題出在熱水器溫度的控制主機板上。
客戶獨居在公寓樓裡,熱水器的毛病之前也有,透過物業管家找過維修師傅。來的是個男性,問東問西,打探各種資訊,讓她感到不適。這次找來橙子,是想避免再出現類似情況。
今年春節後,橙子還接到一單修熱水器的,也是個獨居女性,為了要找女師傅,她等了10天。她曾叫過一個男師傅上門,對方進門後就往她臥室裡瞟了一眼,她心裡不舒服。
修完熱水器,客戶告訴橙子,廚房的水管也壞了。她找過教程,試過自己補,還是漏,“錢都漏沒了”。廁所的洗手檯也漏水,橙子檢查後發現,不是漏水而是反水,水下不去,溢位來。橙子讓客戶下單好需要更換的材料,等東西齊全了,再上門維修。
離危險最近的一次,在去年10月,橙子去一個老舊小區,幫一位獨居女性更換廚房的插座。插座因為老化裂開,還有被燒過的痕跡。橙子關掉了電箱的總電源,下意識覺得“已經沒電了”,正要上手換插座,忽然想到應該再用電筆測一下。結果,電路上仍有220V。排查後她發現,這間廚房的電路經過的是整棟樓總電錶,而不是家庭配電箱。

獨居女性的安全問題是維修市場的一大痛點。除了故障本身的危險,不少網友表達了面對陌生異性上門的顧慮,甚至願意為女師傅花高於市場的價格買一份安心,“我認真的,我請個男的上門我嚇得要死,生怕出啥事,還要找人陪我……”
橙子所在平臺成立於兩年前,專為獨居女性服務,運營一年來了9萬註冊量。在社交平臺上,一家關注度最高的全女維修安裝團隊,在相近時間裡積累到51.6萬粉絲。她們發出一張團隊合照——7名女工穿著粉色工裝,有人坐在工具箱上,有的拿著安全帽。帖子標題是“對,我們都是女師傅!”
去年年底,張雲涵刷到這個帖子,自己負責的專案運營到尾聲,正面臨選擇——是繼續待在朋友的公司,還是找新的出路。她想起有次家裡的馬桶堵了,叫人上門維修,報價時說只用十幾塊,上門後變成要麼拆馬桶,要麼買600塊的疏通劑。獨自面對1米8的男師傅,她覺得沒有選擇的餘地。
那張女師傅合照下面,有8000多條評論,讓張雲涵看到了市場。前兩個月,她考完初級電工證,想在重慶也成立一個女維修工團隊。和刷到的賬號思路類似,她釋出第一條帖子,強調了女師傅的優勢,“我們不再是被迫妥協的求助者”“工具也可以是女人的玩具”……
自己的優勢在運營不是技術,張雲涵想找更專業的女工加入。結果發現來問能不能加入的,也都是沒有技術基礎的人,只有一個在建築行業工作的90後算作兼職,週末偶爾來幫忙。組織不起全女維修團隊,張雲涵打算換個思路,計劃和機構合作開電工專業班,培養女電工。
賬號運營了一個月左右,粉絲有上千,群裡也有500人。訂單卻不多。收費由上門費和維修費兩部分組成,有人不理解為什麼還有上門費,諮詢到一半就斷了。到三月下旬,總共接到3單,分別是安貓爬架、換鎖和修復木地板。原本張雲涵考慮只接獨居女性的維修訂單,現在換了想法,說只要認可女師傅價值的客戶,都可以接受。
訂單量少,也讓橙子發愁。成為大眾化平臺的入駐商家,要花上一筆不小的費用,自媒體是最主要的客戶來源。一年前她發的都是上門維修的日常,標題就叫“女維修工的一天”。
接的訂單不同,出的狀況也不一樣。有次去給客戶安裝陽臺防護欄,要在陽臺爬上梯子給頂面打孔,橙子恐高,看了客戶發來的照片,接近20層,更覺得不安,緊急下單了安全繩。到了現場,比照片顯得更高,她站上梯子感到害怕,安慰自己:看不見,看不見。因為牆不平,打孔花了不少時間,安裝完成,一下午就過去了。
她還去過女生宿舍裡清洗空調。到了之後崩潰了——空調出風口密密麻麻的黴點,過濾網上長了很厚一層灰黑色的毛。因為宿舍限制使用大功率電器,清洗裝置用不了,只能手動清洗,花了3小時。
去年12月30日,她發出一條年終總結影片,按時間線講起過去一年做女工的經歷,包括經營上遇到的問題,在網上遭到的惡評。有人說她穿得乾淨,“一看就不是會幹活兒的”,也有質疑擺拍的,說以後一定會開直播帶貨。她記錄在高溫下出門維修的經歷,揹著二三十斤的工具包,還沒有到地鐵站,就出了一身汗。底下說:“女人就是不行。”

湊熱鬧的學徒
做維修工一年,橙子沒掙到錢,在倒貼積蓄。從春節到3月初,接到訂單10個,收入2200塊,還覆蓋不了4000房租。大學畢業後,她做過房地產採購、網際網路公司運營,在縣城老家試過開串串店,碰上疫情。店倒閉後,還試過醫美行業。
最後一份工作是在杭州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獨自負責一個專案,月收入兩萬,但專案推進不順利,得不到公司支援,她不願躺平,待了幾個月後離職。這之後再也沒找到合適的工作,連簡歷回覆的都少。她猜,是因為自己卡上了所有bug——三十多歲,未婚未育。
2023年11月,她刷到一條帖子——“身為女性的你願意從事維修行業嗎?”裝修老家院子時,她掌握了一些手藝活。她在短影片平臺搜尋維修女工,發現沒有在做的人,跳出一些擦邊影片,“你突然發現一個你會的東西,市場上還缺,會覺得這個事情好像可以作為自己的職業”。
今年1月初,社交平臺熱傳“還沒美縫 裝修工人在我家撒尿”的事。近1500條評論壘起對裝修工人的不滿,不少人抱怨工人用了馬桶還不沖水。一位河南鄭州的網友稱,去年元旦她家新房還沒裝修好,就因為工人抽菸失火了,“119都來了”。
相關吐槽有390萬篇,維修行業亂象的矛頭指向了性別。有一些之前就在組織全女電工班的,趁著帖子熱度,跟貼回應,很快吸引了56.9萬點贊。
但要成為一名合格的維修師傅,成本超過圍觀者的預期。拿到基本的上崗證後,業內的規矩是要找師傅跟學。因為是女性,橙子找不到願意接受自己的師傅,只能托熟人介紹,到工地上看著師傅的操作學,給師傅買水遞煙。師傅手頭有活兒要幹,能教的也有限。
維修空調、冰箱的單子,橙子接不了,前者涉及高空作業,她恐高;冰箱維修通常不能在客戶家直接完成,要拉到更大的空間,橙子沒有這個條件。還有女性聯絡橙子上門,房東卻信不過,要求換個男師傅來修。
橙子拒絕過三個裝電動晾衣架的單子。因為這是個力氣活兒,要在天花板上打孔,很費勁。她身高1.63,力氣不大。而且很多新手透過卷低價接單,上門賺取經驗。客戶花五六十塊就能找到人上門裝電動晾衣架。去年年底,橙子試過調低報價,沒多久覺得不值,“我憑什麼要賤賣自己的學習成果?”
維修並不是一項復購率高的服務,為了增加收入,她開了家庭常見故障線下課,綜合課188塊,時長5小時,教辨識家庭常用工具、換門鎖、家庭水路或電路等內容。課程結束,有人問她要如何成為一名維修師傅。對方35歲,在體制內“幹雜活”,沒有價值認同感。橙子收到過很多詢問如何入行的私信。一開始,她都詳細回覆,但逐漸發現對方只是隨便問問。

一個剛畢業的女生跟橙子聊了兩個多小時,說自己在考公,想同時學個技術,做橙子的學徒。但最後女孩的父母不同意。今年1月橙子還組織了一次線下分享,來了十幾個人,問起來都說是來湊熱鬧的。
去年年底,在寵物連鎖店做管理的徐幸真行動了。當維修工作成為她唯一的收入來源時,矛盾出現——她不好意思談錢,說是有種“不配得感”。在一次接單中,她發現之前買來的燈泡瓦數不匹配,要去距離很遠的五金店重新買。那次維修花費了她3個多小時,但最終的價格只多收了重新買燈泡的費用。
有的訂單隻要換貓眼、換電池,她不忍心賺這些錢,直接告訴對方解決辦法。入了行,她發現,所在城市寧波對女性維修師傅的需求量不大——獨居女性在數量上比不過大城市,大部分人也不認為女師傅是剛需。
從春節到現在,她只接到3個訂單。她開始轉做自媒體,更新維修的教程影片,起名為“女性成長小課堂”。選題來自身邊——環顧家裡一週,列下十來個日常生活中需要維修的場景。更新的6個影片裡,涵蓋換插座、修復牆面坑洞、換馬桶等內容。點贊數都停留在個位數,最高的一期有355個點贊,是關於更換防盜貓眼的。
辭職的事,她一直沒告訴父母。他們偶爾關心下沒下班,什麼時候休息,她像往常一樣回覆。問起工作近況,她就敷衍:“挺好的。”父母在平臺刷到她更新的影片,她解釋,是在幫鄰居修東西,純碎是個人愛好。
(為保護隱私,文中人物為化名或網名。)
版權宣告:本文所有內容著作權歸屬極晝工作室,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形式使用,另有宣告除外。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