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打開水龍頭就收費100元!3·15晚會曝光後,啄木鳥道歉:成立專項調查組

今天3·15晚會,央視曝光了“維修刺客啄木鳥”。
剛剛,@啄木鳥家庭維修 釋出宣告,道歉了。
針對媒體關於平臺工程師虛高收費、小病大修、工程師抽傭高、工程師三天上崗等問題的報道,所述問題都是啄木鳥家庭維修平臺的完全責任。我們深感自責和痛心,辜負了廣大使用者的支援與信任,向所有使用者和大眾表達最誠摯的歉意!作為中國最大的家庭維修服務平臺,啄木鳥家庭維修有責任也有義務去推動這個行業實現“讓使用者明明白白的消費”,實現“行業誠信無欺騙”。
啄木鳥家庭維修高度重視使用者的投訴與反饋,接到報道後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項調查組,將對報道情況進行徹查。徹查完成後我們將第一時間宣佈徹查的結果。
我們深感使用者賦予的信任與支援無比寶貴。每一位選擇啄木鳥家庭維修的使用者,都是懷揣著期望與信賴而來,因此,任何維修或服務上的不妥之處,啄木鳥家庭維修均承認為自身之全責。
我們將毫無保留地承擔由此引發的一切後果與責任。
對於給大家造成的不佳體驗,我們再次表達最深刻的歉意!
我們將全力以赴改進後續工作,並衷心感激所有使用者及媒體的寶貴反饋。同時,我們誠邀社會各界繼續對我們的服務提出寶貴意見並進行監督,以促進我們的不斷進步。
以下為央視3·15晚會報道:
“啄木鳥家庭維修,除了感情不能修,啥都修,修,不僅能修還能洗。”
和企業在網際網路上的火熱宣傳同步,近一年來,“3·15”晚會和《財經調查》欄目接到大量消費者對啄木鳥家庭維修平臺的投訴。無病亂修、小病大修、亂收費,坑騙消費者的情況時有發生。
記者在網路上查詢發現,啄木鳥家庭維修平臺在某投訴網站上的投訴量超過6000條。為了真實瞭解這家公司的內部情況,記者以應聘的方式,進入了啄木鳥公司。
啄木鳥家庭維修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家電維修平臺,公司宣稱在國內300多個城市都有業務開展,線上接單的維修師傅達10萬名之多。公司面試經理告訴記者,做家電維修門檻其實很低,培訓幾天就可以上崗。
啄木鳥家庭維修人事經理 胡經理:你前期不會都沒有關係,我們有培訓,也會有師傅帶你,技術培訓三天,然後上門的服務流程、溝通話術、平臺規則培訓兩天,正常七天到十天就可以自己單獨接單了。 
眼見著新入職的員工,培訓人員開始傳授他們維修秘笈。如果記者進行上門維修服務,要是發現根本不會修,不要慌,隨時可以給公司的老師傅打影片電話,肯定能解決問題,新員工上門維修就是鍛鍊良好的心理素質。
啄木鳥家庭維修培訓經理 陳經理:當我們到客戶家遇到不會拆、不會修、有問題的情況,第一件事就是穩住心態,心理素質要好。講實話,客戶也不會想到這個工程師剛學三天。 
上門維修人員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想盡辦法在服務過程中提高收費。如果客戶嫌貴,就可以表演一齣“雙簧戲”給顧客看。 
兩天的入職培訓課,完全沒有涉及家電維修的實操,培訓老師重點培訓的就是營銷套路,課程結束之後,公司就給記者安排了一位師傅,讓記者跟著學習。第一單工作是跟著黃師傅去給一位客戶更換洗衣機的電機,這臺電機是黃師傅從網上花91元買的,塑膠材質,質量堪憂,由於擔心客戶質疑,黃師傅開始向其他維修師傅請教如何順利完成這單工作的好辦法。 
一切準備妥當,記者跟隨黃師傅進入客戶家更換電機,這個塑膠電機就是黃師傅在網上購買的,黃師傅還不忘讓記者試一試重量,維修的過程中,客戶很好說話,非常信任黃師傅,並沒有在一旁觀看。這一單,黃師傅向客戶收取了659元,走之前還提醒記者把換下來的金屬電機帶走。從客戶家出來,黃師傅開始向記者傳授起自己的經驗。 
啄木鳥家庭維修 黃師傅:這個電機質量好差,像這種不看的客戶,直接把它裝上就行了,質量差不差客戶也不看,我只是質保三個月或半年,半年內不出問題,之後客戶找我都沒用。 
黃師傅收了客戶659元維修費,換下來的電機賣廢品賣了60元,而成本只有購買塑膠電機的91元,這一單,黃師傅給啄木鳥平臺完成的收入是628元。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記者跟隨黃師傅,幾乎每次上門維修都能見識到新的套路,一位客戶,水龍頭沒開啟,導致洗衣機無法進水。
啄木鳥家庭維修 黃師傅:客戶水龍頭沒開,收他100多元,我說這個進水閥有問題,得修一下,然後我把水龍頭都開啟就好了。
最常見的是燃氣灶沒電,客戶換了電池仍然沒法打火的情況。
啄木鳥家庭維修 黃師傅:有好多客戶知道燃氣灶沒電了,買個電池,但是電池帽子在上面,客戶不知道摳掉,我們有的時候到客戶家去,給他換點火器,就把電池帽子摳掉,點火器成本大概在20元,收費250多元。 
多收客戶的錢,黃師傅也承認自己於心不忍。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維修師傅想盡辦法多收消費者錢呢?黃師傅告訴記者,最核心的問題,還是來自家電維修平臺施加的壓力。維修人員經常會因為報價過低受到公司上級的批評,公司會要求維修人員在服務過程中儘可能提高收費。 
批評只是管理手段的一個方面,真正抬高維修收費標準的,是利潤的分配規則。
維修師傅告訴記者,由於維修平臺掌握著客源渠道,佔絕對的主導地位,沒有平臺,師傅們幾乎接不到維修單,因此,每一次師傅們接到平臺派發的維修單後,就必須按照平臺的要求,想盡辦法多收費。這筆錢,維修平臺都要分走大部分。因此,在這樣的分配機制下,維修師傅們如果不隱瞞實際情況漫天收費,就根本掙不到錢,甚至還會因為業績差,最終丟掉這份工作。 
編輯|何小桃 杜波
校對|趙慶
本文轉載自央視財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