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經過多年的拖延、成本上漲和當地居民的強烈反對,一個專門建造給無家可歸老人的支援性住房開發專案上週正式在多倫多惠柳第社群(Willowdale)破土動工。

熟悉這個小區的人們都知道,這裡屬於北約克成熟社群,馬路對面是數百萬加元的新建大豪宅。這個專案從提出開始就遭到民眾強烈反對,甚至一度鬧上法庭。

但現在,該專案終於啟動。據市政府稱,位於185 Cummer Ave 的一棟三層模組化房屋專案於5月1日開建,並將於明年初建成開放。

鄒至蕙市長:“這是喜悅時刻”
多倫多市長鄒至蕙(Olivia Chow)在動土公告會上稱,該專案將幫助59名老年人脫離流浪街頭的生活,能安享晚年。

她說,“我聽到背景裡的錘子聲,這是等待四年後最美妙的聲音。”

“這裡將成為眾多有心理健康問題和成癮問題的老年人的家,”她說。“這是一個重要的日子。”

這個三層樓、59間單間公寓組成的支援性住房原本早在2021年就已獲批,目標是為無家可歸的老年人提供一個可負擔、可長期居住的家。但這個專案卻一拖再拖,直到四年後才真正邁出實質性的一步。
拖了四年!遭激烈反對
該專案一開始就遭遇了激烈反對。理由包括:擔心破壞社群“氛圍”,擔心增加停車壓力,以及擔心居民區治安問題。

一個本地社群組織甚至把市政府告上了法庭,還試圖透過安省土地仲裁庭叫停專案,但最終敗訴。2025年3月安省上訴法院駁回訴訟。

此外,這個專案早在2021年就做好了預製房屋構件,但因為拖延,這些模組只能放進倉庫,一放就是幾年,直接導致專案成本從最初的1400萬翻倍至3620萬加元!

其中:
-
500萬用於存放與搬運預製住房模組的倉儲運輸費用
-
100萬修復長期存放儲存期間受損模組維修
-
1600萬用於應對建築成本上漲與專案調整

有人歡喜有人憂
限制,儘管專案終於推進,HousingNowTO技術負責人Mark Richardson卻尖銳指出:“這是‘高級別的鄰避主義’(High-octane NIMBYism)。”
他說,過去四年圍繞這個專案的反對、訴訟與遊說花費了大量資源,這些錢如果用來支援收容所或食品銀行,意義會更大。
目前,類似這個模組房的四個模組化專案已在其他地區完工,為城市帶來超過200個住房單位。

此前,多倫多市府表示該專案是“為無家可歸者提供住房”,並未具體說明是否為老年人。而在Willowdale這樣的“豪宅區”,居民最擔心的就是不明身份入住人群可能帶來的不確定性。
後來市府調整方向,明確:未來入住者為60歲以上有需要的老年人;專案將由專業非營利機構WoodGreen運營,提供24小時生活與心理支援;與毗鄰的老年人公屋、長期護理機構形成互補。
此後才獲得包括該區議員陳伶俐(Lily Cheng)在內的部分社群人士的支援。
這個由納稅人買單的專案開工代表著多倫多市在“支援性住房”方面邁出了一步艱難但關鍵的腳步。不過鄒至蕙也表示,多倫多仍缺26,000套支援性住房。
她說,“我們目前只建造了50到60套,我們需要更多,這樣那些現在正在食物銀行排隊的老人才有地方住。”
重要通知!!
超級生活啟用新公眾號!
你可能還沒關注!
點下方進新號關注,不錯過加拿大任何新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