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科技發展,美國已有至少13個州實現了駕照數字化,允許居民將數字版駕照新增到手機錢包中。然而,素以科技友好和思想超前著稱的俄勒岡州卻遲遲未跟進,這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原因?出人意料的是,這可能與日益增長的隱私擔憂密切相關。
當你出示實體駕照時,資訊的交換通常僅限於人與人之間。但數字身份識別則完全不同。當你的數字駕照透過數字閱讀器進行驗證時,目前的技術無法阻止這些閱讀器將每次互動的永久記錄傳送到中央伺服器。這種“回傳資料”(phoning home)的模式,在大多數數字身份驗證形式中都是預設選項,無論是工作場所的門禁卡還是信用卡。
目前,數字身份識別的主要國際標準ISO/IEC 18013-5:2021中,確實包含了這種“回傳資料”的選項。令人略感意外的是,多數已採用數字身份識別的州並未預設啟用“回傳資料”功能,該標準也支援不與中央伺服器互動的“離線模式”。
然而,隱私倡導者們正在積極推動建立一個完全不可能回傳資料的標準,而不是僅僅依賴各州承諾不使用該功能。他們認為,僅憑承諾並不能完全消除資料洩露和濫用的風險。
或許,俄勒岡州的立法者們正在明智地等待,希望在塵埃落定後,能夠實施一個更完善、更安全的數字身份系統。畢竟,在追求便利的同時,我們也不希望因此跌入一個以“方便”為名義的反烏托邦式監控社會。 正如奧威爾(Orwell)所言,未來的景象可能是一隻靴子永遠踩在人臉上——但至少,那張臉不必在每次去酒類商店時都掏出實體錢包。
當然,也有可能俄勒岡州在預算問題上耗費了太多精力,以至於暫時無暇顧及其他。但無論如何,在未來一兩年內,繼續使用我們“原始的石板和紙莎草”駕照,可能也無傷大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