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養雞
遙想2024年4月2日火星16乙首發成功時,正值去年丹東草莓即將下架前後。當時很多讀者朋友都擔心,我們公眾號在沒有草莓的日子裡如何度過,能否守到旅遊重開的日子?敬愛的最高領導者車英赫將軍此時做出了重要的判斷,“堅定守住,就有辦法”。
眼瞅著就要迎來41歲生日的金正恩,本人並未親臨現場,而是帶著女兒以更為日常的遠端影片方式觀看此次發射,軍需工業部副部長金正植大將陪同解說。這種降格,一方面來說,畢竟火星16乙並非火星17/18/19這等捍衛民族尊嚴的洲際核導,金正恩確無必要每次試射都到場視察;另一方面,此次試射正值臭名昭著的政治騙子布林肯竄訪“傀儡韓國”,藉此表達一個“這玩意兒我都不用去現場就能讓你們父子譴責”的蔑視之情。

△作為首席專家,金正植的耳機和話筒大概也是用於和前方現場保持聯絡的
不知是否與金正恩缺席有關,火星16乙此次發射地點,也從朝鮮近年試射各型導彈的主要場地“金家大院”,轉移到了略微偏遠些,距離“金家大院”西北9.5公里的另一處別墅。作為一處近年使用率不高的別墅,此地於2024年下半年開始平整場坪、覆蓋植被等工作,與“金家大院”2022年下半年的折騰如出一轍。

△第91首都防禦軍團下屬的一支部隊駐地離此不遠,圖中可見一個配備8門100毫米高炮的高炮連陣地(黃框內)
雖然金正恩不在現場,一絲不苟的導彈總局長張昌河大將依舊擔任現場指揮員,保證在這個首次使用的陣地上,各機位畫面和遙測資料能夠第一時間回傳到金正恩所在的指揮大廳。而大廳螢幕上的畫面和資料,部分也以未打碼的狀態露出——“正好”展示了速度為4051m/s(與朝鮮官宣的“12倍音速”呼應上了),高度為30多千米,處於第一個拋物線末端。

△此時導彈軌跡的水平投影已達750千米,如果按此軌跡完成飛行,導彈射程約1000-1100千米,與日本防衛省1月6日宣告中的資料基本相當;接下來的第二個拋物線很可能折向左側,此時俄方有條件提供後續遙測資料
然而透過大量實際試射的經驗總結,朝鮮導彈工業已經對“助推-滑翔式”彈道非常熟悉,根據朝中社報道內容來看,應該就在攝影師拍下這個畫面之後不久,火星16乙的彈頭再次拉昇高度,透過最佳化升阻比的氣動外形,彈頭不僅拉起到42公里的高度,而且進行了水平轉向機動,避開日本空域,最終濺落於庫頁島西南方向的公海水域。如果事實確如朝鮮官宣所說,那麼由此觀之,以跟蹤大氣層外目標為主的日本導彈預警雷達再次跟丟了火星16乙,誤認為彈頭已經墜海,而沒有發現再次拉起的彈頭。
除了“12倍音速”之外,此次報道對飛行技術細節的描述不多,但仍有兩個亮點:首先強調發動機殼體使用“碳纖維複合材料減重”,暗示火星16乙作為一種“中遠端彈道導彈”,最大射程絕不止於1500千米這個等級;同時表示“飛行與制導系統在已有技術的基礎上,引入了一種綜合有效的新方法”,暗示解決了高超聲速導彈的末制導問題,頗有一種“你們懷疑啥我就官宣啥反正你們也不信”的意思。

△這就是為什麼適度公開往往能保住更關鍵的密
雖然最大射程與制導模式仍然眾說紛紜,但兩次試射均告成功,至少火星16乙實現“高超”指標至關重要的“雙錐體-乘波體融合”彈頭顯然經受住了考驗。在“以打代試”的模式下,朝鮮透過火星8、火星12甲/乙這些液體燃料中導+試驗彈頭的組合若干次成敗交織的測試,在火星16甲/乙上終於看到了高超聲速彈頭可控機動再入的曙光。
雖然金正恩在此次試射成功後的講話中表示,“正如今天試驗結果所示,完美地具備預計戰鬥效能的導彈系統實效性充分得到證實”,但根據需要,火星16乙在服役前,也可能會在慈江道舞坪裡這類具備完整技術陣地和坑道、更加實戰化的戰略導彈陣地進行後續試射。畢竟火星16乙的載車是在蘇聯MAZ-547型6軸全驅特車基礎上,在3、4對軸之間增加一對無動力軸而成,越野機動性有保證。

△金正恩2024年10月視察某導彈基地時(金正植大將陪同)檢查一發火星12乙
在朝鮮已經能夠自制火星-17/19等巨型洲際導彈載車的今天,為什麼還要繼續利用“蘇聯遺產”呢?當初根據《中導條約》,蘇聯RSD-10“先鋒”中程彈道導彈(北約代號SS-20)全部退役,而總數達400輛以上的MAZ-547底盤則在“去軍事化”之後封存。朝鮮早在十多年前發展火星-10(西方代號“舞水端”)的時候,就獲得了一批MAZ-547,並用在了後來的火星-12系列導彈上;以如今的朝俄關係,MAZ-547的批次供應更不成問題,那麼把特車生產能力“好鋼用在刀刃上”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這種加一對非動力軸的改裝方式,與蘇聯為RT-2PM“白楊”洲際導彈研製的MAZ-7912/7917(下圖)類似,但朝鮮版底盤顯然更緊湊一些
另外,雖然朝鮮在測試具備核彈頭攜帶能力的導彈時,都在報道中強調“核戰爭遏制力”,但此次金正恩講話中頻繁提及“這是加強自衛力量”、“這並不是攻擊性的構想和行動,而明確是保衛自己的構想和努力”云云,頗為注重“道德高地”。同時在形容導彈效能時,用詞也相對低調:“我們的最新型高超音速中遠端導彈系統的效能是在全球上不能忽視的”、“讓我國也擁有能改變戰場格局的手段即誰都無法應對的武器系統”,口徑的變化值得玩味。

△畢竟就算完全按直線飛,那也砸不著夏威夷,要砸關島都得拐彎抹角,還是低調點好
火星16乙的效能和進度,對於朝鮮來說當然是堪稱奇蹟的成就,畢竟“世界上擁有這種武器系統的國家屈指可數”,確實是“難得的技術力量”、“應該為此感到自豪的特大事件”。但不僅積澱深厚的美俄自退出《中導條約》以來,在這一領域已經推出了LRHW、“榛樹”等新型導彈;那個“復興的核強國,高超的盟主國”,更是透過實踐證明,“乘波體純度”更高的彈頭,在與中程導彈體型相當的助推段作用下,完全可能跨入洲際彈的門檻。
不過很顯然,當LRHW要和火星16乙比效能趕進度的時候,是誰“臉都不要了”不言自明。高超導彈競賽的確恐怖如斯,哪怕可以用諸多非技術原因找理由,那些在彈道導彈領域怠慢多年的老牌工業國,終究不得不正視朝鮮這位既有雄心勃勃又有機緣巧合的後來者。

復興強盛所向披靡,人民意志國家建立
我們祖國繁榮富強,世世代代永放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