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國產劇的爆款密碼,我們找到了

12月26日,北京,一個冬日的下午,「關鍵角色2024文娛盛典」如約而至。
我們和2024年爆款國產劇的主創們、平臺的決策者們,以及所有關注、喜愛國產劇的觀眾們,共同奔赴了一場流動的盛宴。
我們聆聽了「一箇中年女演員的自由之路」,談論了「怎麼讓00後喜歡年代故事」,「爆款懸疑如何升級」,探究了「高分國產劇到底做對了什麼」,以及「什麼才能真正扛劇」。我們還一同見證了「關鍵決策」「關鍵角色」「關鍵劇集」等榮譽的誕生。
以下是這場盛典的幾個側面,我們期待和行業、觀眾一起,找到這一年國產劇的爆款密碼。
關鍵十問
這一次,我們決定跨出文字的邊界,和更多在屏幕後講故事的人走到一起。
人物天下CEO張寒在開場致辭中提到,「講好故事,抵達人心」。這是《人物》希望自己的報道達到的八個字,某種程度上,這也和國產劇想要達到的目的相通。張寒認為,「國產劇塑造的是國民的集體記憶,在國產劇裡面我們可以體驗人生的悲歡離合,可以說,國產劇映象著我們的時代。」
而今年,國產劇不斷在書寫新的故事,創造出新的表達——現實主義的回潮、懸疑劇的自我升級和突破,而女性角色也擁有了更豐沛的可能性。
與此同時,國產劇被拖入了新的戰場。「在這個情緒像颶風一樣變化的年代,一切都是嶄新的,一切都是未知的,所有的創作者都面臨著層巒疊嶂的複雜。他們面對著人心的複雜和技術的革新,也面對著被爭奪的注意力,不斷演進的陳詞濫調和被拋棄的故事原型。」同樣是深耕內容的人,我們希望和行業站在一起,去面對這颶風和挑戰。
在此之前,我們向關注這個行業的觀眾發出了問題徵集,最終回收了超過2000條問題。在現場,我們也和觀眾一起,提出了今年文娛行業最關鍵的十個問題:
這些問題拋向了影視行業的從業者們,而我們相信,答案就在每一個「關鍵角色」手中。
當一名中年女演員,拿到一個關鍵配角
對演員馬蘇來說,2024年,用心拿到的每一個角色都是「關鍵角色」。她是《凡人歌》裡的富家太太白寒寧,也是電影《出走的決心》裡李紅的閨蜜馬婕。
而最近,她在《我是刑警》裡演了一個關鍵配角——白玲。這個角色相當複雜。她是東北一個普通的早市攤主,也是一個連續殺人案兇手的妻子。白玲的戲份並不多,但馬蘇說,演出的時候,她始終憋著一口氣,能演出十分,就不給出「九」。在社交平臺上,人們稱讚著那段110秒的審訊室自白,就像是在看紀錄片。人們也在鏡頭背後,看見了演員馬蘇的光彩。
圖源劇集《我是刑警》
今年,馬蘇43歲。作為一名「中年女演員」,馬蘇也講述了自己的困境。她經歷了事業的「斷崖式滑坡」,但是她不願意服輸,也經常給自己打氣,「馬蘇,你年輕的時候,不是沒體會過一個人一腔熱血地拎著箱子去拍戲。那麼現在,你有本事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嗎?」
機會,有時候要放棄一些誘惑才能得到。在直播最火熱的幾年,也有人來找馬蘇,勸她與其閒著,不如賺錢。但她拒絕了。她希望能積蓄力量,把精力放到熱愛的表演事業上。
她相信,時間的流動性,可以給年輕人勇氣,也能讓經歷豐富的人感到充盈。而行業所蘊涵的機會同樣是流動的。馬蘇在演講裡說,「人不是餐餐都要坐主桌,也不會頓頓都能吃十分飽,但這是一個生生不息的流水席,只要自己不放棄,隨時準備上桌,就總能輪到。」
未來還有許多角色在等待她塑造,不只是警察、企業家、革命者,還有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成為「關鍵角色」。馬蘇盼望著能用表演探索她們一生的故事。

倍速時代,如何讓00後愛上年代劇?
很多時候,一個行業的關鍵角色,往往決定了這個行業的道路和未來。這一次,我們希望找到行業裡的「關鍵角色」們,聽他們聊聊如何「講好故事,抵達人心」。
即將過去的2024年,不少爆款國產劇都講述了年代故事,比如《繁花》《小巷人家》《追風者》等等。這次盛典,我們邀請到導演張黎,愛奇藝奇愛工作室負責人張妍,和北大歷史學系教授趙冬梅,一起來探討如何讓00後這樣的年輕觀眾愛上年代劇。
張黎導演創作過不少年代劇,在他看來,最好的題材還是年輕人見過、聽過的「父輩們和祖輩們曾經經歷過的生活」。
張妍從影片平臺的角度出發,分享了愛奇藝製作年代劇的關竅,那就是要找到過去那個年代和當下的生活、情緒的連線。「即便講的是彼時彼刻的故事,也要帶著當下的問題意識和視角,才能在播出的時候,收穫到觀眾更強的共鳴。」
趙冬梅是北大歷史教授,也是國產劇的「模範觀眾」。她覺得《父母愛情》《風吹半夏》和《小巷人家》都挺好,「年代劇里人的精神面貌,和眼睛裡面的光彩能夠展現出來,那就很合我的心意」。
圖源劇集《小巷人家》
短影片和短劇的浪潮席捲而來,長劇也被迫進入了倍速時代。年代劇的創作者們,面對年輕觀眾講述久遠的故事,是否也面臨著提升故事節奏的問題?
張黎覺得,如果能夠直達人心,慢也是快,如果不能直達人心,快也是慢。而趙冬梅認為,年代劇如果要打動現在的年輕人要做到尊重、理解,保持真誠。
圖源劇集《風吹半夏》
張妍看到,短影片的快節奏的確影響到長影片的創作。創作者也要學會適應比較強的敘事節奏。「文藝作品是陪伴性的。大家來看一部劇,第一目的是娛樂,所以要在有趣和有意義之間找平衡。」
西嘻影業創始人兼CEO楊曉培,近些年推出了不少年代劇,包括《夢中的那片海》和即將播出的《六姊妹》。她認為,00後喜歡看的是真誠、用心的創作,是能夠把生活裡面所有閃亮點發掘出來的好故事。
圖源劇集《六姊妹》
在楊曉培看來,年代劇最珍貴的地方,是每一個人在彎彎繞繞的權衡利弊中成長。這不是一個答案就能夠詮釋的。
懸疑劇爆款頻出,還能怎麼升級?
今年,還是懸疑劇全面升級的一年。備受好評的作品都不止於「懸疑」,而是對映社會現實,探索每個人內心的幽微。
這次盛典,我們邀請到《邊水往事》《白夜破曉》的監製太乙、《雪迷宮》的導演呂行和《新生》的製片人高博洋,一起探討懸疑劇的創新和更多的可能性。
不難發現,懸疑劇的觀眾,也很難單純因為謎題而喜歡一部劇,創作者們敏銳地捕捉到這種變化後,開始探索人的內心。太乙認為,現在的懸疑劇創作更多側重的是懸念——角色真正喜歡什麼,試圖掩蓋什麼、在追尋什麼,而不再只刻畫案子本身的複雜,「從本格(推理)已經往社會派做了一些遷移」。
圖源劇集《邊水往事》
而導演呂行《雪迷宮》的故事刻畫出了一個溫暖的東北。這是創作團隊以下飯劇的方式,希望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樂趣。《新生》的製片人高博洋也透過資訊差犯罪的型別,用短短10集的體量完成了高效敘事。
觀眾審美的提升,也對劇集創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平臺,優酷在今年升級了白夜劇場。太乙總結說,首先是數量升級,未來幾年,懸疑類劇集佔比還將上升;其次還要打造節奏感更強、篇幅較短的精品劇。
而作為一個創作者,導演呂行也想帶給觀眾「不一樣的看劇樂趣」。他在創作《雪迷宮》時,就放棄塑造一個白雪皚皚、冰天雪地的東北,並試圖把原本沒那麼熱衷懸疑犯罪劇的觀眾吸引進來,「看看他們會不會喜歡」。
圖源劇集《雪迷宮》
製片人高博洋在《新生》裡嘗試拋開「誰是兇手」「誰講的故事才是真相」的追問,而是把人的弱點作為核心的懸念。「人的記憶都是有欺騙性的」,他說,每個人都在講述有利於自己的故事,必須透過每個人的講述,帶領觀眾一層一層「剝開」每一個人的內心。
圖源劇集《新生》
高分國產劇,究竟做對了什麼?
今年,不少觀眾和從業者都發現,高分國產劇變得越來越多。這次盛典,我們和《山花爛漫時》的編劇袁子彈,《春色寄情人》導演、《繁花》聯合導演程亮,以及《燦爛的風和海》《裝腔啟示錄》導演李漠,一起探討了高分劇背後的秘密。
一部好劇,首先要塑造出真實、有新意的人物。這也是編劇袁子彈要解決的最核心的問題——觀眾已經為張桂梅校長流過太多淚了,那麼,「我們還能怎樣求新求真,打破偽命題?」最終,《山花爛漫時》脫離了苦情敘事,成功地塑造了鮮活的人物,斬獲了今年豆瓣國產劇集的最高評分,9.6分。
袁子彈坦言,她自己也寫過一些以熱門話題為核心的劇,「沒有哪一個創作者願意這樣創作」。但現在,觀眾的審美越來越高,他們更想看到合乎情理、真實的人物矛盾。
圖源劇集《山花爛漫時》
而在廣告公司上班的經歷,幫助導演李漠在塑造人物時,做到了「不懸浮」。李漠真的走進人群、走進生活,近距離觀察打工人怎樣吃飯、談戀愛,他相信「這些小事裡面往往隱藏著動人的東西」。
圖源劇集《燦爛的風和海》
導演程亮在《繁花》中飾演了煙紙鋪的小老闆景秀,他在片場看到了王家衛如何透過「一個痰盂」抵達真實。拍攝現場,道具組為了還原上世紀90年代「有柄」的痰盂,現場開始改裝。程亮為拍攝進度著急,但他發現,「王家衛導演完全不著急,整個劇組就在等痰盂做出來」。
圖源劇集《繁花》
除了求真,程亮認為,好的劇作也要有更深刻的表達。他執導的《春色寄情人》,就表達了生死的命題。他認為,這是每一個人都逃不過的終極命題,如果一部偶像劇能讓人有一些思考,就是「很值得回味」的作品。
劇本、演員、流量……什麼能真正扛起一部劇?
每一部好作品背後,都有扛起它的「關鍵角色」。
這次盛典,我們邀請到長信傳媒創始人、《唐朝詭事錄》系列監製郭靖宇,和閱文集團旗下新麗電視《與鳳行》《玫瑰的故事》製片人鄭中莉,試圖從幕後製作角度切入,釐清什麼才能真正扛起一部劇。
郭靖宇認為,最扛劇的肯定是寫故事的人,也就是創作者。2024年,他看到了不少好故事,「《山花爛漫時》寫得那麼好,(編劇)袁子彈一定是扛劇的」。此外,他認為當下觀眾想看的,還是新故事,今年播出的《唐朝詭事錄之西行》再掀追劇熱潮,正是新故事受到更多觀眾喜歡的例證。
圖源劇集《唐朝詭事錄之西行》
作為製片人,鄭中莉也喜歡去尋找新的故事。除了長期關注的作者,她會經常去各大網文平臺看看。《與鳳行》改編自作者九鷺非香的小說《本王在此》,就是鄭中莉2019年發現的。
圖源劇集《與鳳行》
故事之外,好演員也能扛起一部劇。郭靖宇看到了不少演員的光彩。《山花爛漫時》裡,他看到宋佳的表演立刻給她發了微信,「你怎麼能夠演得這麼好」。劇集之外,電影《小小的我》裡易烊千璽飾演腦癱患者的形體動作,以及《射鵰英雄傳》中肖戰的眼神也都讓他印象深刻。
圖源電影《小小的我》
郭靖宇覺得,作為創作者需要有啟用新人的魄力。郭靖宇曾經擔任2017版《射鵰英雄傳》的監製。他決定啟用四個當時的新人演員擔任主要角色,包括孟子義、楊旭文、李一桐、陳星旭。「如果不是我能作主,這四個演員沒有那麼快出來。」
而鄭中莉總結,好演員和好故事一定是雙向奔赴的過程。要承認在前期好演員給劇集帶來關注度的提升,但最終還是要看內容。
今年,她拿出了《與鳳行》《玫瑰的故事》兩部作品,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接下來,她會「更謹慎地做劇」。在她看來,一部劇的成功需要所有主創的共同努力,從導演、演員,到造型、美術、音樂、營銷,「每一個環節都要全力以赴」。
圖源劇集《玫瑰的故事》
這一年的國產劇,還好有這些「關鍵角色」
今年湧現出的優秀國產劇,離不開創作者們的用心,離不開每個「關鍵角色」的努力。
我們總是會被大時代中小人物的獨特魅力所感染。而這些陪伴觀眾的優質劇集之所以能面世,離不開平臺的「關鍵決策」,是他們看到了觀眾的需求,知曉時代的口味——
而好的作品背後,是每個具體「關鍵角色」的付出。他們拉開帷幕,帶領國產劇行業走向新的高地——
過去一年,許多作品依靠考究的敘事、出色的人物創作和品質精良的製作,帶領觀眾走進了全新的故事——
而還有不少劇集回應了當下重要的社會議題,反映社會文化,給觀眾帶來強烈的情感共鳴的同時,展示了十足的影響力——
站在年底回望即將過去的2024年,奔波忙碌的生活中,是一部部劇集標註了我們度過的一段段時光。好劇更新是盼頭,是深呼吸的瞬間,更是一個安放自我的獨立空間。每個新的故事、新的人物出現,都曾給我們希望和期待。在劇中人的笑容和淚光中,我們看到了他人,也擁抱了自己。
新的一年,讓我們繼續與好劇、好內容相伴。


「是個人物」系列帆布包
點選圖片掃一掃購買↓↓↓

親愛的讀者們,不星標《人物》公眾號,不僅會收不到我們的最新推送,還會看不到我們精心挑選的封面大圖星標《人物》,不錯過每一個精彩故事。希望我們像以前一樣,日日相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