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嬰兒”離世熱搜第一,公共悲傷原因細思極恐

文丨將爺
抱歉,今天文章,可能會太“意識流”,我只是凌亂地記錄一下此時的真實心緒。
想先問大家一個有些尬的問題——看了今天的微博熱搜一,你會不會像我一樣莫名悲傷嗎?
熱搜第一的新聞,是“千千去世”。
千千,就是在200000分出生的“世紀嬰兒”。
她,走了,在這世上,只活了25年。
女孩千千,很美,很純,很有才,挺有文藝天賦。
千千擅長繪畫,熱愛音樂,還考取了潛水證。
總之,她的短暫人生很浪漫,活得也非常光亮。

但,因為心源性猝死,突然,她就離開這個世界了。
我多說一句“心源性猝死”——就是心臟原因導致突然死亡,而且,無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現,在急性症狀出現一小時內死亡。
希望大家多去了解一下,多防範一下。
有一點要注意,就是要做好情緒管理,不要太動怒,不要太悲傷。
這話,也是提醒我自己。因為,我經常做不到。
看到人間不平事,我就會動怒;面對好人命太苦,我就會傷心。
今天,我看到千千的死,想起了千禧年的很多事,就包括千千曾出現在各大報刊上。
那時的我們,對21世紀,充滿了無比美好的想象。有時,覺得自己也是時代的新生兒。
所以,今天,看到千千離世,活了25年,我被這個資料給擊中了。
原來,21世紀已經過去四分之一了。
21世紀第一秒開始,這個世紀女孩就在陪我們一路向前,直至用完了整個生命。
現在,我們活著。
對像我這種從上世紀過來的人來說,要完整活過21世紀,肯定不容易了。
縱然科技和康養很進步,但,21世紀就是百年。
人生,多是不過百年。
時光一去不復返,往事難以回味。
而更感傷的是,我們度過的21世紀時光,也沒有原來想象得那麼美好。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現在,兵荒馬亂,從世界紛爭也終於走到人心深處了。
對這個世界,人類最大的恐懼什麼呢?
我覺得,本質就是人性。
我越來越害怕,這個世界越來越沒有愛了,越來越沒有悲傷了,人類真正活在麻木世界了。
比如,對“千禧寶寶”“世紀嬰兒”這個身份概念,現在,很多人都沒有感覺了。
曾經,這個身份,讓無數人為之歡喜,給予祝福。
但,時間流逝,當年的歡喜,等同於喧囂了。
這個身份符號的意義,越發淡漠了。
其實,這裡面有時間的重量,有生命的意義。
千千的母親,是個優秀的語文教師,她很有文化,深懂得其中的價值。
所以,在女兒離世後,她這樣發聲:
感謝大眾對女兒的關愛和悼念。千千雖是女兒,但她以千禧寶寶、世紀嬰兒的身份降生,意味著她不僅僅是屬於我們這個小家庭。
這句“她不僅僅是屬於我們這個小家庭”,是一位承受著喪女之痛的母親,在向整個世界深情告白。
但,整個世界白茫茫的一片,誰又能聽進去她的深刻吶喊呢?
無窮的遠方,無窮的人們,如今,很多人都不會再覺得與自己有關。
“世紀嬰兒”母親的深情告白,似乎也只能留下一個空洞的迴響。
但,我被這句話給擊中了。
千千,是屬於21世界大家庭的。
所以,千千的死去,其實是我們一部分的死去!
文化,有時就是不講理,帶來的情緒只能屬於個體。
“世紀嬰兒”的去世,在我內心,莫名其妙地就植入了深度悲傷。
我想告訴大家,這裡有時間的重量,有生命的無常,也有人間對涼薄的無奈。
這次,我肯定又要被罵矯情了。
今天下午,我聽著這些媒體影片報道配的哀樂,還有很多短影片更悲切的表達,在這個春光明媚的午後,淚流滿面。
試一下,請你們點開,安靜一分鐘下來,看一看,聽一聽?
然後,再一起想想,那個煙花滿天的千禧年,還有曾經我們深愛的、祝福的人。
他們,都還在嗎?想到很多人的生,想到很多人的死。你會不會像我一樣悲傷?
有的人來到這世上,最後默默離開,活得像花草和石頭,不被記憶,不被悼念。
前些天,有一個特別好的老師,特別好的人,也是我朋友和恩人,自殺了。
我得知他遭遇的不堪,想把他故事寫出來,哪怕不要控訴了,只是純粹的紀念。
但,真的不行,我做不到。
哪怕連他的姓不提,連他的人是誰不說,只說到是一個老師死了,甚至連自殺也不提了,還是有一種不可抗力量殺將過來。
原來,有些人連死,都是不可以被公開紀念的。哪怕他是好人,人們也不可以悲傷。
在恐懼與悲憤中,那兩天,我流淚的文字,在網際網路上燒成了灰燼。
現在風平浪尖了,也不會再有輿情了。
但,我過不去。這麼一個好人,死時,連為真情哭一次的機會,都沒有。
這個世界很多人的心,真的已經不再是肉做的了。
人類真的要活成如此冷漠的樣子嗎?
如果有一天,人類活到連一個人死,都不會再掉眼淚了,是不是標誌著人類與動物已經同類了呢?
今天下午,我身邊有幾個朋友,他們看出了我的情緒不好,就問我原因。
我說,那個“世紀嬰兒”的猝死,突然就讓我有一種說不出的難過。
朋友們都在說,你是不是犯抑鬱症了?
我說真的沒有。
其實,我在網路深處打撈,原來這真的不是我一個人的悲傷,有無數人都在為這個陌生女孩的離世難過。
這背後有著隱秘的文化心思。
是的,我們如今已經很難為一個人的非正常死亡而悲傷了。
曾經,被收容遣送制度害死的孫志剛,讓媒體寫下《誰為一個公民非正常死亡負責》,引起全民關注,終於推動了惡制度廢除。
那時,媒體都講公共責任,人們能講公平正義。
曾經,聽著古戲,有作家寫下名篇《如果你為六郎哭泣》,讓無數人懂得親情倫理和家國情懷的重量。
那時,文化都講審美價值,人們都追求悲憫憐愛。
現在呢?
我曾對一群很鐵的朋友做過“真心話”調查:親友離世後,你內心到底會產生怎樣的悲傷和痛苦?
這個調查主題,看起來很土,也很無厘頭。
但,結果在我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記。
當時,大家靜下來了沉思良久,然後,真誠作答——自己真的已經活成了既沒有歡喜也沒有悲傷的麻木人了。
一個很鐵的兄弟說,他從小是外婆帶大的,但在外婆死的時候,想哭,就是哭不出來。
真不是因為大悲無聲,而是因為,真的就感覺不到悲傷。
甚至,有人說,連父母離世,他都不夠痛苦,這讓他覺得自己像是畜生。
不得不說,哪怕是很親很近的人死了,現在很多人都沒有大悲大痛了。
我們活得越來越沒有以前那麼善、那麼真、那麼痛、那麼孝了。
人活到沒有悲憫的人性,沒有悲傷的情緒,不懂得傷懷之美,是很可悲的。
那,到底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我認為,我們太需要在公共空間進行紀念和憑弔了。
一年多以前,有一個人的死讓萬民悲傷,但萬民連他名字都難以說出。
同樣,我連一個好人的死,都沒有機會表達悲傷。
似乎這個世界,他從來不存在過。
但,他們是個人,不同於動物,不同於花草,也不是一塊石頭。
他們的死亡,是一種必須被公共紀念的儀式。
今天,“世紀嬰兒”千千的死,讓我無法難抑的悲傷。
那是因為我覺得,她是一個具體的人,極具符號性,曾經被我們集體關注過、祝福過。
她來到這個世界,讓短暫人生像煙花一樣,那麼絢爛,那麼光亮,又很快幻滅。
她的活與死,其實都是一種宣告——活在當下,死在當下。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看見太陽。
可是,有的人直到死的時候,依然沒有跑到光亮地帶。
在大地上,他們的名字,沒有“世紀嬰兒”這樣的標籤。
他們,連死都沒能帶來悲傷。
所以,“世紀嬰兒”的突然離世,應該成為一種公共悲傷,來承接這些生命的公共迴響。
這世界,她來過,無數人都來過。
此時,“世界嬰兒”被安葬在山西的山崗上。
我祈願,這麼美的女孩,能把陽光和鮮花,帶到天堂,帶給那些曾經逐光失敗的人們。
是的,“世紀嬰兒”的離世,真的不是我一個人的悲傷,她是我們一部分的死去。
而普遍失去悲傷和悲憫的人生,令人細思極恐。
這就是無數人紀念“世紀嬰兒”離世背後的隱秘心思!
21世紀才過了四分之一,我們的愛與痛都到底哪去了?
PS全文完。共2788字這文章,只給慈悲的人看,粗鄙浮躁的人請繞開。請大家下面二維碼,加好友以保能及時找到我,謝謝各位!

請歡迎關注人格志影片號,方便我們在直播間交流:

推薦閱讀:
餘承東與劉亦菲的緋聞太俗化了,這個義大利水兵和運河女孩的真愛
馬斯克的下場,可悲又可恥
何凱文造假和相宜稱“老孃”:對問題網紅的寬容度真要大到沒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