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紐約君。
美國東部時間11月5日零點剛過,新罕布什爾州小鎮迪克斯維爾山口的居民率先投票,第60屆美國總統選舉正式揭開序幕。
在首輪投票中,6位登記選民的投票結果為3票對3票,哈里斯與特朗普旗鼓相當,暫時打成平手。
隨著全國投票日的開始,誰能問鼎白宮,即將見分曉。
截至11月4日晚,據佛羅里達大學選舉實驗室統計,美國已有超過8100萬選民提前投票,其中超過4400萬人在投票站投票,近3700萬人選擇郵寄選票。
進入投票日,選情更加緊張。
路透社報道,特朗普在最後階段表示“這局是我們來輸的”,雖然隨後他補充稱自己“優勢很大”,但這番少見的謹慎措辭引發了廣泛關注。
這種“危機動員”策略是美國政界常用手段,渲染“可能失敗”的氣氛來刺激支持者的緊迫感,以激勵他們積極投票,進而提升投票率。
特朗普的支持者則公開表示,若特朗普敗選,局勢恐將不可收拾,可能會引發“血戰”和騷亂。
事實上,對大選後可能出現的動盪,美國社會各界都充滿擔憂。
美聯社和美國公共事務研究中心的最新民調顯示,超四成選民對選後可能出現的暴力事件表示“極度”或“非常”擔憂,另有約三分之一的選民對此“有些擔心”。
許多人擔心一旦結果不如預期,可能會有部分人訴諸暴力,試圖推翻選舉結果。
為應對選舉日可能出現的混亂局面,美國特勤局已於11月4日開始在華盛頓特區主要地點加強安保措施,包括在白宮和副總統官邸周圍設定圍欄。

華盛頓特區各處的警戒升級,城市處於高度戒備狀態。
不論最終誰將贏得選舉,當前的局勢已讓民眾的緊張情緒達到了頂峰。
選後如何平息各方的不滿、維護社會穩定,成為此次大選後的又一個重大考驗。
所以我們預計在11月6日北京時間的上午或者中午見證美國大選結果的出爐。

但也有很大可能性這場大選會拖沓很久,扯皮很久。

投票日前一天,雙方的動向也非常耐人尋味。
都說得賓夕法尼亞州,得天下。
大選前的最後一天,哈里斯選擇在這個關鍵搖擺州作為主戰場。
在2020年大選中,拜登在賓夕法尼亞擊敗特朗普,重奪了賓夕法尼亞州,哈里斯希望能夠守住這個州。

哈里斯的拉票行動從賓州的斯克蘭頓展開,她不點名地批評特朗普的執政風格,認為他在社會中製造了分裂。
哈里斯在演講中強調共融的重要性,呼籲社會團結。
這種呼籲不僅是對特朗普批評的反擊,也是在彰顯自己的競選主張,希望透過促進社會的多樣性和包容性獲得選民支援。
隨後,她前往以西班牙裔為主的阿倫敦,重申她對波多黎各人民的承諾,展現她對少數族裔和多元文化的支援。
緊接著她來到雷丁的波多黎各餐廳,與當地居民互動,努力贏得西班牙裔選民的支援。
最後她將在費城舉行一場大型集會,多位名人將為她站臺,試圖掀起最後的支援浪潮。

而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沃爾茲也在威斯康星州為她助選,並表達了對大選結果的信心,認為哈里斯將會成為“新一代的領袖”。
另一邊,特朗普也在全力衝刺,頻頻出現在搖擺州。
11月4日,他在北卡羅來納州舉行集會,呼籲選民用選票把民主黨趕出白宮。
特朗普延續了他一貫的強硬立場,批評拜登政府對移民問題處理不當,導致偷渡人數激增。

他宣稱如果當選,將重啟邊境牆建設,並加徵墨西哥商品關稅,以強化邊境安全。
北卡羅來納州是特朗普的必爭之地,上屆他在該州僅險勝,因此本屆他已連續三天造訪,希望能鞏固基本盤。
當天下午特朗普來到賓夕法尼亞州參加活動,並繼續前往舉行造勢大會。
特朗普的造勢活動對選情有沒有影響不知道,但肯定可以賺得盆滿缽滿。
他創辦的“真實社交網站”母公司“特朗普媒體科技集團”的股價飆升16%,使他的資產淨值一日內增加了約5億美元。
特朗普的競選搭檔萬斯同樣奔走拉票,先後造訪了傳統的“藍牆州”威斯康星州和密歇根州。
共和黨寄望在這些州保住選票,重現2016年的勝利,打破民主黨在這些地區的優勢。
佐治亞州也成為2024年大選的關鍵搖擺州,佐治亞州的富爾頓縣,尤其是亞特蘭大地區,擁有大量民主黨支持者。
2020年,超七成富爾頓縣選民投票支援拜登,因此成為民主黨主要的票倉之一。
今年,兩位候選人都試圖爭取這一地區的遊離選民,力圖在搖擺州中找到突破口。
七個關鍵搖擺州的結果將於11月5日-6日陸續公佈,這無疑將成為左右大選勝負的決定性因素。

2016年,義烏指數出乎意料地成功預測美國大選,如今已經成為另一個關注選情的關鍵指標。
當年大選期間,號稱“世界小商品之都”的義烏競選周邊產品訂單量預示了特朗普的勝利。

這其實與當時美國主流媒體和民調預測相悖,就這樣,義烏指數橫空出世,成為別具特色的“預言大師”。
但在2020年,“義烏指數”失準,儘管特朗普的周邊商品銷量依舊高居榜首,遠超拜登,但選舉結果卻相反,拜登贏得了大選。

這一結果讓人們對“義烏指數”的預測能力產生了質疑。
到了2024年,特朗普和哈里斯的激烈競爭再次讓“義烏指數”迴歸輿論視野。
資料顯示,特朗普的周邊商品訂單量依舊顯著高於哈里斯,全球電商平臺如亞馬遜、eBay和Temu上,特朗普的商品數量和價格均遠超對手。
這似乎再次表明了特朗普的支持者在競選周邊商品上的購買熱情。
但11月3日《印度斯坦時報》一篇報道指出,“義烏指數”在預測中的侷限性依然明顯。

作為批發市場,義烏的小商品出口更多依賴經銷商的大批次採購,很多零售商會在大選前集中備貨,而這些訂單並非直接面向終端消費者。
因此,訂單量的變化並不一定反映真實的選民意向或偏好。
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的Zoe Liu認為,義烏市場的訂單資料可能誇大了特朗普的支援率。
她指出,特朗普的支持者更傾向於購買反映自身政治立場的商品,而民主黨選民和一些中間派選民往往更低調,不會藉此公開表達政治傾向。

這些因素都使得“義烏指數”可能難以準確預測本屆大選的結果。
近年來,隨著選民的表達方式不斷變化,購買競選周邊產品的行為也發生了改變。
更多潛在選民也開始透過社交媒體、線上投票支援等方式表達政治立場,而非透過購買或佩戴競選物品。
儘管“義烏指數”提供了觀察選舉動態的獨特視角,但隨著政治氣候和選民行為的多樣化,這一指標的預測能力可能已不如從前。
在2024年的選舉中,義烏市場的熱度雖依舊為特朗普一方,但其是否能再次命中選舉結果,仍有待驗證。

曾在過去的10次大選中成功預測了9次結果的——美國大學總統歷史學教授艾倫·利希特曼等人,透過模型預測今年哈里斯將獲勝。

但利希特曼教授認為投票前的民調支援率並沒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因為受訪者可能會隱瞞真實想法或臨時改變主意。
想知道最後誰能當選,還得把這場戲追到大結局。但無論誰當選,這無疑都是歷史性的一刻。

如果哈里斯獲勝,她將成為美國第47任總統,並重新整理多項歷史紀錄,象徵著多元化和包容性的一次巨大進步。她將創造至少四項“第一”:
第一位女性總統:突破了美國243年曆史以來的性別天花板,成為首位入主白宮的女性。
第一位黑人女性總統:作為非裔美國人,她的當選代表了種族平等的進一步邁進。
第一位印度裔黑人女性總統:擁有印度裔和黑人雙重血統的哈里斯,將成為首位印度裔黑人背景的總統,這標誌著印度裔在美國社會和政治中的日益崛起。
第一位擁有法律博士學位的印度裔黑人女性總統:哈里斯擁有豐富的法律背景,曾擔任加州檢察長和聯邦參議員,其執法與法律經驗為她的總統任期增添了特別的專業視角。
哈里斯的當選將是美國政治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轉折點,象徵著美國政治舞臺上性別、種族和文化多樣性的新里程碑。

作為前總統,如果特朗普再次當選,將標誌著美國曆史上少有的“總統復辟”現象,成為繼格羅弗·克利夫蘭之後,唯一一位非連任、但在間隔後重新當選的總統。
他的勝選將意味著另一種歷史性的突破:
歷史上第二位間隔連任的總統:自19世紀的格羅弗·克利夫蘭以來,美國未曾出現過一位總統在兩屆非連續任期內執政。
特朗普的成功將使他成為首位實現此成就的現代總統。
第一個揹負34項重罪指控的總統:特朗普被控34項重罪,每一項指控成立均可判處其最高4年的監禁,但是特朗普本人對相關指控均不認罪。
保守派的強勢迴歸:特朗普的勝利意味著共和黨在政策方向上的又一次轉折,預示著移民、經濟、司法等政策可能發生顯著改變。
全球政治影響的再度擴充套件:特朗普曾在任內推行“美國優先”政策,注重與盟友的重新談判與貿易協商。
他的迴歸可能帶來更加堅定的貿易和外交政策,並對全球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無論最終結果如何,這場2024年的大選不僅是一場黨派之間的較量,更是多元與傳統、進步與保守之間的較量。
這場大選的結果將為美國乃至全球帶來深遠的影響,作為看官的我們,正共同見證歷史的誕生。
感 謝 閱 讀
歡 迎 分 享